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架空/励志』提灯东望旭日升 > 第58章 第五十七章:苍山(上)

第58章 第五十七章:苍山(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攻克下凌恒城之后,一行人继续向东方进发

这一回,众多的真理主义者们被分成了四个队伍,分别由李昭旭,张铭君,许英才和高宇峥四位领导人进行统率。

在凌恒城的几场战役中,高宇峥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导才能和出众的战略智慧。

他本来也不是个愚钝不堪的庸人,只是个人作风稍稍差了一些,总是烟酒不离手,在同志们的鼓舞和许英才的教诲指导之下,这位血气方刚的有志青年很快就“开了窍”,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苦磨炼中褪变成了一个有能力进行统筹协调,战略布局的领导人物,足以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高同志是很有天赋的,又相当的努力上进,天赋和努力结合在一起,他将会变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

许英才十分欣赏高宇峥的战术才华,李昭旭也对他寄予厚望,当即将这个领导“第四军团”的重任委托给了他。

“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同志们失望!”

刘空山再次得到了许英才的重用,他被留在“第三军团”中充当许英才的副官,处于一个既重要又危险的职位。

连启平只在乎这个职位为他们两个人带来的,共同享有的光荣与名望,她不在乎那些潜藏在荣耀背后的,树大招风的危险。

反正真到了那个危险的时刻,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又不是自己

只要能为自己换来权力和名望,那个刘空山是死是活,对于她来说,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张尚文果断地选择了离开许英才,加入到李昭旭的“第一军团”之中,他固然感念许英才的知遇之恩,却依然对刘空山当年的无耻行为耿耿于怀,不愿和他共事。

“也许这样做会显得我心胸很狭隘,可是,我真的没有办法原谅他。”

张尚文留在了李昭旭的身边,也同样因为自己出众的组织能力而受到了青睐和器重。

他不是那种废物点心式的文弱书生,在战场上,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男青年依然能够奋勇杀敌,坚强冲锋,给其他的年轻同志们做好表率作用。

只要他在队伍里,同志们的士气总是相当高涨,时间一久,他俨然成为了战士们共同的榜样。

“文武双全,志存高远,张尚文同志实在是太伟大了!”

“向张尚文同志学习!”

江衍夫妇和他们的女儿江绫也跟在行军的队伍中,由于年纪相仿,江绫和温思广总是在一起聊天玩耍畅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江绫虽然出身于物质条件还算不错的家庭,却也不会追风逐俗地嫌贫爱富,瞧不起温思广这个从乡下来的“穷小子”—一

江衍和渡边纨素作为她的父母和老师,从小就教育她要为人谦逊礼貌,不要嘲讽轻视任何人,包

括家里的佣人和保姆

反观连启平的妹妹连安平,那个比江绫还要年长一岁的“富家女孩,”从小衣食无忧地长大,被家里的长辈给骄惯坏了,那可不是一般的心高气傲。

他们家也是农村出身,进城之后才当了暴发户,后来又因为蒋经纬的无耻政策而倾家荡产,几乎一贫如洗,却依然自恃富贵,看不起和自己同为权戚主义受害者的温思广,恣肆骄纵地骂他是“没教养的乡巴佬。”

她不知道,也不愿知道自己的苦难来源于何处,也没有救自己、救人民,救国家的念头,只会毫无意义地胡乱抱怨,把怒气发泄给周遭的人,整个人就像是一个负能量发射器

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凌恒城和恒荣城之间的依晨城,在陵山国人的古代神话之中,依晨城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他们这些“凡人”离“天神”最近的地方。

依晨城多山,整个就是一座“山城”,其中最高的那一座叫作苍山,

苍山高耸而巍峨,似乎足以冲破天际,一直延伸到“神明”们居处的仙宫。

在山的周围,弥漫着飘渺而朦胧的清浅烟雾,萦绕在山上青翠而挺拔的松柏之间,形成了一副清幽雅致而又气势磅礴的“翠峰烟云图”。

游人登上苍山,便如同踏入世外仙境,整个人都仿佛被这片染着碧色的云气给涤荡净化了一番

只是,对于这些正艰难前进着的行军者们来说,他们可就没有这番欣赏美景的闲情逸致了。

在他们的心里,似乎只剩下了一个,惟一也是永恒的精神支柱,“要胜利,要打倒蒋经纬,要解放整个陵山园。”

理想千秋万代,信念永不消逝,属于这些伟大的真理主义者们的赞歌,在这片黑暗而亟待光明的土地上长久回荡着。

进了依晨城,他们就只能选择走山路,山路坎坷而崎奇岖,充斥着尖锐的乱石,交织融杂在一起的荆棘野草,随时都有可能出没的毒虫猛兽以及比野兽更为可怕的,“权威派”的伏兵。

幸行,他们还可以寄居在山村居民们的木屋瓦房中,条件是简陋了些,却至少可以免除风餐露宿的困苦。

依晨城的百姓也被压迫久了,在蒋经纬及其亲信们,亲手构建的阴云之下,他们痛不欲生,压抑的简直喘不过气来

真理主义者们的队伍,在那些苦难深处的民众们眼中,无异于救世主的降临,为已经失去一切的他们带来最后一点希望

他们知道,这些正义的战士们不会掠夺他们的钱粮,不会强占他们的妻女,不会把他们的父亲、丈夫、儿子掳去做苦力。

他们也知道。只要那些“救世主”们一来,他们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李昭旭所率领的“第一军团”,总是冲在最前方,他们每到达一个村庄,都会受到当地村民的夹道欢迎,男女老少一齐站在道路两边,拍着手,唱着歌,有时甚至还敲锣打鼓,以极其高涨的热情欢迎着他们的到来,。

还有许多被压迫的困苦不堪的民众,当即选择了加入他们的队伍,一同为人民的命运而不懈抗争着。

“搞斗争,打坏人,咱们谁都不是胆小鬼!”

“我要跟着你们去打仗,给我家宝儿报仇!”

“我爹娘都没了,让我跟你们走吧!我虽然才十三岁,也能扛得了枪,打的了仗,杀的了坏人!”

望着这些踊跃参军的老百姓们,李昭旭真是感到既欣慰又心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