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 > 第43章 第 43 章

第43章 第 4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喜轿——起!”

媒婆的声音又尖又利,惊起成群的鸟儿飞向天空,鞭炮声随后响起,跟在大红色轿子的后头。

头发花白的新郎官簪着鲜花,一路迎接着众人的恭贺。

小厮们抬着成框的铜钱,每走一个路口便撒出一捧,无数铜钱叮叮当当的落在地上,像是铜钱雨一般,聚集了全城百姓的心神。

便是那家里不缺钱的主儿,也忍不住跟上去凑个热闹,随意捡上几枚,今晚的猪头肉便有了着落。

有些年纪大跟不上趟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看着热闹,有老者感叹道,“没想到当年穷到当裤子的陈家老小,还有今日这般风光”。

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户,脓包似的家没一日的好光景,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剩下的那些全都躲在烂草堆里。

“谁说不是呢”,旁边的老汉连连点头,“真是人各有命呐”。

那陈家祖坟突然就冒了青烟,从烂泥堆里长出个瓷娃娃,天生就有一副唇红齿白,斯文秀气的好样貌。

凭着一张好脸,进了慈家当差,更好命的成了慈家的赘婿,如今更挣下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

“这算什么好命”,有人不屑的嗤笑,“如今除了咱们几个老家伙,谁还知道他本家姓什么”。

“哼,到了地底下,祖宗都不承认的玩意儿”。

时人注重姓氏,百姓注重传承,这陈家小子再有钱,在老一辈儿眼里,那也是个丢了姓,靠女人才能活命的可怜虫。

想到这里众老汉都挺直了胸膛,虽然自个儿家里穷,但好歹有传承自个儿姓氏的娃崽儿、孙儿,那陈小子自然是拍马也追不上的。

正巧一捧铜钱从天而降,金黄色的铜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众老汉再也顾不得吹嘘自己的壮举,连忙追赶那些散落的铜板,腿脚不好的,便拄着拐棍,眼神不好的,就趴在地上摸索。

有两个人看中了同一个铜板,谁也不肯让谁,如同斗鸡般气得脸红脖子粗。

十里迎亲,如此争斗不知凡几。

一无所知的花轿从城东奔向城西,又绕去城北,最后往城南走去,那里是海宁城中最富贵的人家所在。

唐阮掀开轿帘,见外头的桂花香愈发浓郁,便挥了挥手。

一旁的刘媒婆立刻凑了上去,“好姑娘,有什么吩咐?”

“我最爱吃桂花糕”,唐阮细细与媒婆交代,“路过南门詹记的时候叫老爷给我买一份,记住,要双份桂花蜜”。

“这······”刘媒婆有些为难,哪有新娘子这么多事的,许多女子为了在相公面前留下好印象,莫说是吃的,便是水也不敢喝一口。

“你若不去,我便亲自去说,”唐阮扯下头上的大红盖头,作势下轿。

盖头被拽下来可不吉利,刘媒婆立刻便急了,“好好好,姑娘莫急,老身这便去”。

媒婆脚程很快,不多时,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清瘦身影便停了下来。

慈会长扭头看了一眼,只见半掀的轿帘后露出一张俏若三春的桃花面,那双眼似喜含羞,正殷切的望着。

他心中一荡,无数柔情涌上心头,家中的河东狮每日都是不屑又嫌弃的眼神,不是在看丈夫,而是一个奴才、下人,甚至是路边的乞丐。

眼前这样以夫为天的姑娘才像是一个妻子,一个他凤冠霞帔、十里迎娶的妻。

大丈夫为妻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自是应当的。

慈会长微微点头示意,果然看见年轻又稚气的姑娘羞红了脸,悄悄躲回轿帘后。

帘上的流苏还在微微摇晃,那些大红色的珠子像是摇曳在他的心间,让人不由得心头发痒。

他甚至有些等不及,一夹马腹带头向前跑去,没错,他要为自己的爱妻买下一整个铺子的桂花糕。

——————

南门是整个海宁城最热闹的地方,有酒楼、金楼、成衣铺、糕饼铺等。

四爷站在酒楼的最高处,看着远方的红色长龙。

陈霁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斟酌着开口,“海宁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娶妻亦与别处不同,午时筵飨宾客,无论认识与否、交情深浅,都可前去沾沾喜气”。

“王爷,您要不要去凑个热闹?”

这倒是稀奇,‘婚嫁’本意‘昏嫁’,常在黄昏时分,如今与杀头的时间一致,倒是不嫌晦气。

不过,百姓多嫁娶,才能有更多的子嗣,大清的人口才能更多,才能开垦更多的荒地,交更多的赋税。

四爷摇了摇头,“不必了,赏一份礼下去”。

他信佛,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冥冥中的安排,今日既然遇见,陈霁又提起,合该全了这缘分。

陈霁弓腰应下,将视线重新聚焦在摊开的账册之上。

除开二人,整栋楼全是从各府衙调来的账房先生,满满当当的坐了整整两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