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远,青林坊又恢复了以往井然有序的热闹。
今日是李蜜家的大日子,新宅子终于建好,一家人总算是能搬进去了。
肖德勇挺直腰板,笑容里带着一丝自豪的向大家介绍着宅子里的一处处细节。
“要不是年后赶工所有人手都抽调去修百杂社,咱们家元宵前就能住进来。哈哈,不过现在也不算晚。”
肖德勇如今带着近百人的建筑队伍,整个人越发有气势了,如今李老大在他跟前也不敢向以前一样呼呼喝喝。
青砖灰瓦的三进院落依山而建,檐角飞翘的滴水瓦在阳光下泛着青辉。
肖德勇领着众人穿过垂花门,手指拂过影壁上浮雕的百药图:“这底下埋着陶土烧的暗渠,灶房和浴室的废水都从这走,直通后山化粪池。蜜娘瞧瞧可是你想要的效果?”
李蜜惊喜的左摸摸右瞧瞧,当真是比她想象的还好些。
绕过种满各色药材的花园,正房东屋传来李银梅欣喜的声气:“这火炕比咱们旧屋的还暖和,而且也没有土腥气!”
青砖垒砌的炕沿下是烟道,直接在自家就能烧炭填炕,炕洞里炭火正旺,炕头架着可拆卸的雕花护栏,正是大伯肖德兴带着从县里头新招来的老师傅们琢磨出来的。
“这才哪到哪,你们过来瞧瞧这里,要说最精妙的还得看这浴室。”
肖德勇推开西厢房雕着缠枝莲的槅扇门,青石板地面四周连着下水管道,“看看这大木桶底下,水塞子打开脏水就能流出去,要是想像蜜娘说的那样站着淋浴也行,你们抬头看。”
他示意大家看看墙上的大水桶,房梁上有个简易的轮滑,绳子放下来往里头加上热水,拉着绳子固定好,打开莲蓬头处的塞子就能洗澡。虽是简陋,但这份巧思也实在难得。
众人看着转动青铜塞子,清亮的水流哗啦啦洒下来,惊得几个小女娘直念阿弥陀佛。
转过游廊,地龙的热气透过青砖缝漫上来。李蜜脱了绣鞋踩在书房地板上,足底暖意顺着经络往上爬。
大大的梨木桌横贯南北,两侧整整齐齐码一列的书柜,北墙上挂着幅丈余长的《青林百工图》,是裴明修送的乔迁贺礼。
“这多宝阁后头是个议事厅。”肖德兴抚着西墙的木架,“蜜娘按你说的,以后有什么需要私底下商议的事情就可以来这里。”
窗边立着个半人高的铜壶滴漏,与檐角风铃遥相呼应,这是沈淮安专程送给李蜜的稀罕物。
李蜜仔细看着眼前的这座三进宅院。不论是青砖照壁上雕着的缠枝莲纹,还是檐角蹲着六只陶烧的貔貅都是那么的叫人喜欢。
李蜜吸吸鼻子闻着西厢房里飘出炖鸡汤的香气,混着后院新栽的腊梅香,熏得人眼眶发酸。
晚上她躺在自己的卧房里,看着拔步床上层层垂下的帷幔。
屋内是根据她画的图纸设计的家具,改良后的软塌是沙发的模样,整个人都可以舒舒服服的窝在里面。正对着墙是一面大大的窗户,院内的景色一览无余,角落是一组四开门的落地大衣柜,还有一整排的架子摆放她搜集来的稀奇古怪的玩意。
这个屋子除了没有电视外,和她曾经的屋子几乎一模一样,躺在这里真有点梦里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了。
李蜜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就像一个贪图享乐的女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在力所能及的能力下,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上好日子。
***
昨日她们腾出老宅后,祠堂里的小学堂就整个挪了过去。李蜜原本让苏夫子跟着一起住到新宅子来,可苏凌霄推脱自己好独,最后拗不过她,仍旧随着学堂一起搬去了旧宅。
这会子李蜜又琢磨着后面得找个地方修一些员工宿舍,不然后头手里人才多了,没个住处可不行。
今日一大早她就唤了小丫跟她去学堂瞧瞧,一走到家附近有一瞬恍惚,一夜不见,熟悉的院子里已然大变样。
前院传来孩童朗朗书声,后院是育儿坊孩童玩闹的笑声。苏夫子正带着她新培养的小助手给孩子们上课,如今这批孩子已经在学论语了,李蜜还让夫子给大家每日里讲一下史记里的小故事。
晚上的夜校更是热闹,人多的时候满院子都是站着的听课的。
李蜜没有去打扰,只在门口瞧了瞧便悄悄离开。祠堂如今正式成了他们的办公区,正厅改成了议事厅,有会议也都在此举行,八仙桌上摆着新制的沙盘模型,插满各色小旗的正是青林坊全貌。
李蜜和李银梅等人的办公室就设在祠堂两侧的厢房里,每日安排工作人来人往的也都方便,再也不必在家里整日进进出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