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映照在堆满文件的会议桌上。桌面上,几份未装订的文稿摊开,一旁的墨水瓶还残留着昨夜用过的痕迹。伊丽莎白轻轻拉了拉窗帘,让清冷的晨光洒满屋内。冬季的日出迟缓,房间里依然带着夜晚未散尽的寒意。
她缓缓坐下,伸手摊开清晨刚送到的报纸。“犯罪永远没有正当动机。”标题以加粗的字体印在头版位置,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她熬夜数日的成果,她的声音在报纸上留下了痕迹。
伊丽莎白的立场很简单——无论何种目的,犯罪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她在文章中写道:“犯罪与复仇只能形成无尽的循环。”但她并未止步于谴责,而是尝试触及更深的社会问题——女性的声音如何在法律与道德的讨论中被忽视,女性的愤怒如何长期被压制。
她提到苏格兰场的性别失衡,虽然战争期间女性被迫涌入劳动力市场,但和平到来后,职场的大门又缓缓关上。即便苏格兰场中已有少量女性警官出现,但这远远不足以扭转局面。至少在这起案件中,女性警官的缺席显得尤为明显。
然而,迫于苏格兰场与报刊的双重审查,这些尖锐的观点被大幅删减,只能浅尝辄止。在报纸头版有限的篇幅中,她只能带着镣铐跳舞。然而,她的文章依然引发了公众讨论,因为它回应了当下英国社会关于职业性别的兴起议题。
伊丽莎白合上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纸,拿起笔重重地写下“报纸”两个字,并用力画了一个圈。这是她给自己设定的新目标——一个属于自己的报纸平台,但不是现在。
围绕着会议桌,除了艾莎以外所有的出版社成员齐聚一堂。随着人员的增多,他们的出版社终于看起来不像一个草台班子了。
“我们出版社开始逐渐收到读者的来信了!” 艾尔坐在会议室的另一边,手里还摊着一堆刚刚送来的信件。“看来我们的短篇和诗歌引起了一些关注。你这次的文章也激起了不小的水花,毕竟,大家对于这个案件的热情还没有散去。”
“我们并不是每次都能赶上热点。” 伊丽莎白知道,年轻的出版社在这个行业中依然像是无名小卒。她们没有专业的记者,新闻报道只是偶然为之,核心业务仍在于出版翻译作品和推动女性作家的原创文学。但能收到读者的反馈,总让人感到鼓舞。无论是支持还是批评,都是宝贵的声音。
“一些有价值的来信,我们还是要能够回复的。我们需要抓住读者的心,在后面推出自己的出版合集的时候,才能够有人买账。”只是看报纸和机芯对于读者来说并不是额外的开销,但是想要出版合集,则需要他们更多的努力。
她将手中的信放下,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卡米尔:“书的翻译进度如何?”
在惊讶地发现艾莎竟然通过自学掌握了法语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后,伊丽莎白便安排她协助翻译老师处理一些学术琐事。出版社出资支持艾莎学习,而她也借此旁听了老师的法语课。因为最近艾莎都不在出版社办公。
“艾莎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伊丽莎白常常这么想。虽然现在她甚至还不能算正式的翻译助理,但伊丽莎白相信,总有一天,艾莎的名字会出现在翻译作品的扉页上。
“书的篇幅不长,翻译进展很快。特别是艾莎加入之后,把老师的许多时间都解放了出来。” 卡米尔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副眼镜,她推了推自己的眼镜,继续说道,“我们还联系了一些在法国小有名气的女性作家,但她们对我们的出版社仍持观望态度。毕竟,我们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过任何作品。”
南茜看着桌上的账单,叹了口气:“等到这本书上市后,情况应该会好转。只要我们能保证出版物的品质。目前就算有更多的作家和我们合作出版,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报酬了。”
伊丽莎白若有所思地靠在椅背上。“或许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个沙龙。我们的作家们很多彼此之间都没见过面,再邀请一些成名的女作家,或许也能让彼此的作品互通有无。”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能把她们中的某些作品牵线搭桥到法国,哪怕短期内不能直接获利,对我们来说也算是打开了行业的人脉。”
更何况,她还希望能够和法国出版社加强合作,她对未来真正让波伏娃在整个世界内声名大噪的作品势在必得。
“很好,你的灵机一动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支出。”南茜只差送给伊丽莎白白眼,她已经感受到了伊丽莎白把财政大权全部交给她的居心不良。
冲着南茜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伊丽莎白假装不知道账面有多么的难看。
讨论完重要的话题,大家的言语逐渐偏向了闲聊之后,随着工作中接触的人逐渐增多,她们在一起的话题总是能够越来越多。这就是熟人一起创业的坏处,想要聊的话题永远比工作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