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巴黎的伊丽莎白迎来了新的一天,她准时出现在左岸一家幽静的书店门口。今天,这里将举办一场以女性作家为主题的文学沙龙,这是她的母亲通过朋友推荐给她的活动。
书店外的街道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静谧而优雅。与英国那些热闹的社交场合不同,这里的沙龙没有舞会和宴席的奢华,既没有璀璨的灯光,也没有华丽的礼服,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属于文学和哲学的纯粹。
书店的大门上早早挂上了“今日不营业”的牌子,室内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伴随着淡淡的书页气味,让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店内,几位早到的作家正低声交谈,或是埋头翻阅手中的书籍。简单的摆设,几张柔软的沙发,以及四周堆满的书籍,构成了这场沙龙的主要场景。
伊丽莎白轻轻推开门,仿佛害怕惊扰这份宁静。她环视四周,目光落在了一排陈列着波伏娃、萨特等人著作的书架上,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
“今天这里只属于文学和哲学。” 她心里默念着,放下手中的提包,准备融入这片思想的海洋。
尽管伊丽莎白在英国已经出版了几本书,但她深知,自己远算不上什么知名作家。尤其在这片讲究语言与思想的法国土地上,她更像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然而,她克服着些许羞涩,努力主动与人交谈。
这里的氛围意外地温和包容,不论是言辞犀利的著名作家,还是钟情侦探小说的作者,她们或许对事务抱有不同看法,但交换意见时却格外平和。她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与锋芒,却不以此为武器,每个人聆听和吸纳着彼此的观点。
在莱特夫人的引荐下,伊丽莎白渐渐自信起来,开始向周围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与事业规划。
“你们在聊什么?”一个优雅而干练的声音插入了谈话。
伊丽莎白循声望去,看见一位大约四十岁左右的女士走了过来。她五官端正,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优雅。
这个人很眼熟!伊丽莎白几乎要想起她的名字,却始终卡在喉咙口,无法说出。
莱特夫人显然与她十分熟络,语气轻快,“在聊小朋友的创业计划呢。”
这位女士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在她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逐渐逼近,“海狸,看起来你又认识了新的小朋友。”
熟悉的外号!伊丽莎白脑中灵光一现,将那个外号与眼前这张脸连接在了一起!她竟然没有认出她的偶像——波伏娃!
伊丽莎白的眼神顿时变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波伏娃,心中涌动的情绪难以言喻,心脏似乎挣脱了胸腔的束缚,强烈地跳动着,血液涌上脸颊,染出一抹绯红。
“看起来又是你的小粉丝,” 新来的女士带着戏谑的口吻说,她正是勒杜克。
伊丽莎白听到这句调侃,心中愈发紧张,本就不算流利的法语更加磕磕绊绊。她的手下意识地抓住了裙摆,努力稳定自己。
不过,在书店那种放松的氛围中,她渐渐恢复了镇定,开始重新找到流畅的节奏。只是,她的眼神却时不时忍不住地飘向波伏娃。
毕竟,那可是波伏娃啊!就算是莎士比亚从坟墓里蹦出来,在她面前朗诵一首十四行诗,她都不会有如此的激动。
莱特夫人敏锐地捕捉到伊丽莎白的激动情绪,带着一种对后辈既宽容又欣赏的态度,微笑着替她开口,“这位是伊丽莎白,一位很有潜力的英国年轻作家,正在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不过她最近干了一件大事,她正在做一个专门为女性建立的出版社,现在正在寻找可以出版的书籍。”
波伏娃听了转过头,面带柔和的微笑看向伊丽莎白,“我刚刚写完了一本小说,”
伊丽莎白立刻明白她说的是《人都是要死的》。她前世读过很多遍这本书。出乎意料地,不知从哪里涌出的勇气让她鼓足胆子开了口,“不知道您这本书有没有签约英语出版的出版社?如果还没有,我能不能试着帮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