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达了练马场。
夕阳染红了云彩,月亮的身影渐渐显落,远处的牧场,调教师引领着马儿们回到马厩。
为了赶时间,阮星河挑了两匹相对好磨合的马。
一匹是青鹿毛,一匹是赤毛。
林幕选择了青鹿毛,他熟练地翻上马背,试骑了几十米。
夸赞道,“江汉的马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差。”
阮星河:“……”
他左顾右盼,发现调教师已经走远了,才松了口气。
“出门在外,小心一点。”阮星河补充道。
林幕敷衍式地应和几句,闸机就在不远处,他先骑着马跑去考察情况。
江汉采用的出闸机标准依照华夏统一标准,比欧洲的闸机出口要小将近三分之一。
林幕还是花了一点时间,适应这狭小的闸门。
好在两人骑的马都经过专业的入闸和出闸训练,几次试跑下来没有问题。
见天色已暗,阮星河主动提出,“跑一圈比一下?”
林幕正有此意,欣然答应。
训练用的马匹实力相差不大,骑师的水平高下立判。
阮星河不觉得以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够稳赢林幕,但总还是还是有希望。
随着调教师的旗帜落下,闸门迅速打开。
一匹黑色的闪电迅速划过草地,冲到前列。
凭借出闸优势,林幕成功地抢到了靠前的位置,并没有浪费过多的脚程。
阮星河被林幕出闸的速度惊到。
对方几乎是在闸门打开的第一瞬间,就骑着马冲出缝隙。
这样做虽然收益高,但风险也极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落马事故。
上一世,就出现过骑师追求出闸速度,闸门没打开就往外冲,直接从马背上摔下,头部遭到闸门的撞击,直接导致比赛中止,骑师重度脑震荡,而马左腿骨折当场安乐死。
但与那位意外事故的骑师劣质的抢位技术不同,林幕处理地非常到位。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二字概括。
而是天赋。
阮星河稍慢一步,但立马反应过来,选择往内道并拢节省脚程,因为距离只有8f,阮星河并没有留的太靠后,尽力追上林幕的步子。
经过第一弯道,林幕保持着一个半马身的领先优势。
一千米用时62秒,正常的配速。
阮星河一直暗中观察着林幕的骑乘动作。
国内比较常用的是猴子蹲式动作,而国外虽然各个国籍的骑师动作不同,但总体保持一个风格。
林幕的动作与阮星河所见的都不同。
他的脚蹬马镫的深度很深,身体的重心偏移中轴线,换其他人这个姿势早就落马了,但看林幕的样子还很轻松。
为了减轻风阻,骑师服大都设计的紧贴身体,林幕腰腹处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
绝佳的核心力量,让林幕可以无视骑乘姿势的标准与否。
阮星河心中羡慕,但林幕这种策骑方法并不适合他,力量本就是他的弱项,盲目模仿只会适得其反,不过林幕的骑乘姿势给了阮星河一个新思路。
接下来的训练不仅要全方位提升,而且要着重于一个点拔高。
——平衡,就是最佳的选择。
包括白景风,以及上一世的阮星河都是以傲人的平衡性闻名。
平衡性训练阮星河早已轻车熟路,不过这也意味着需要对各项骑乘技术进行细致的打磨。
比如眼下,正越过直线,马上迎接最终弯道的冲刺阶段。
正是加速的最好时机!
阮星河立即加大推骑的力度,并开始用右手打鞭。
赤毛也是一匹擅长爆发的赛驹,对阮星河的指令响应得很快,立即加快步速。
林幕感受到背后传来的阵阵破风声,握住马鞭的手攥紧了一分。
但这还不是他理想的加速位置,所以并没有动作,
林幕微微皱起眉,余光瞥向身后极速奔驰而来的阮星河。
加速时间点选择的太早了,很容易导致马匹后继的发力不足。
直到距离最终弯道还有50米的距离时,林幕才开始加速。
这个时候,阮星河不仅追上了林幕。
并且两人之间的差距拉到了三马身,远超一开始出闸造成的差距。
最终弯道的标志迎来。
熟悉的离心力袭来,阮星河察觉到心脏处像是被只大手无情地抓牢,大脑一片空白,冷汗直流。
但他打鞭的动作并没有停止,他仍旧紧紧咬住嘴唇维持住基本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