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廷里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当今圣上治国有方,临朝十几年,虽边疆不时还有些小动乱,但在圣上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可社会太平,底下有些臣子便也就有精力想同圣上斗法。
当今圣上继位颇有些曲折色彩,圣上并不是世宗皇帝的亲儿子。世宗皇帝唯有一子,也就是前太子俞麟,与裴劭父亲裴琨同时战死于西北。
世宗时天下并不太平,边疆几个部落屡次结盟进犯,气势最盛时,直捣西北腹地宣化,西北差点失守,后来俞麟太子亲自挂帅,裴琨为副将,历经半年收复失地。
这半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暂时驱赶走几个部落,可俞楚国的军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几个部落世代生长在北地,对气候和地形把握精准,俞楚国在多次战役中屡次落于下风。在决胜之战中,俞麟太子和裴琨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战术,却不知为何计划会泄露出去,结果便是大半兵士在部落的伏击下非死即伤。
最后,俞麟太子为鼓舞士气,亲自挂帅,最后英勇战死于那一役中。而副将裴琨,拼死带着最后剩余的几千兵士,生生突围出来。
在之后的几个战役中,裴琨被临时任为主将,一改之前防御为主的战术,几次猛击强攻,又用计激化部落之间内部矛盾,里外合力,最终将几个部落逐一赶出边境。
裴琨原本就有伤在身,加上俞麟太子逝世后,他日夜为战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最后,也等不到班师回朝就因伤病逝在宣化。
一场战役,俞楚国痛失一主一将和许多兵士,世宗皇帝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朝臣已经高呼国不可一日无本。
很快,世宗皇帝只能从旁宗里过继了一个儿子,便是当时还只是世子的圣上。
为什么会选中当时的世子呢,除了才干,可能也有世子父亲荣亲王爷早逝的原因。
而世宗皇帝在过继太子不久后便逝世,当今圣上登基,在群臣的谏议下尊世宗皇帝为皇考,而荣亲王改成皇叔父。
如今天下大定,当今圣上临朝十余年,大权在握,羽翼丰满,便动了重论生父尊号的念头。
只是圣上没曾想,他只是在朝堂上提了一嘴,立刻引起廷臣争议,而此事从初提至今不到一月,还有不少臣子在抗疏力争。
圣上被群臣这一番“围剿”后,反而更坚定重论尊号一事,君臣关系,也陷入史无前例地紧张。
圣上总不可能向臣子低头,但也不想一直这样僵持着。所以,打破君臣对峙的局面,便需要一些契机。
而不久之后的“十月朝”——郊祀,便成为此事契机。
圣上有意在郊祀祭祖时,追尊生父为皇帝。
但这个想法,要有人来替他提出来,这个人,还必须是在朝廷上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
有威望有号召力,首辅沈震当仁不让。
可自此事在朝堂热议一月以来,这位首辅的态度却始终令人无法琢磨。
——因为,他不表态。
圣上自然不可能向首辅说情,那么,作为储君的太子,自然要急皇父之所急。当然,太子也不可能公然找上首辅,所以,只能借裴劭的身份来转圜。
十几年过去,沈震从翰林院一名侍讲走到如今一人之下的内阁首辅,可能许多人都忘了,当初他只是寄居在夏家的贫寒远房亲戚。
夏老将军心善,当初沈震母亲带他们兄妹投靠夏家时,夏老将军明知这门亲戚不知道得拐多少道弯才能扯上关系,还是给了他们一个落脚的地方,还让沈震与他的孩子一同上学堂。
后来,沈震才学凸显,夏老将军惜才,自己又只有两个女儿,便将他收作养子。可以说,沈震一帆风顺的仕途后面少不得夏老将军的扶持。
所以,沈震的儿子沈竟轩与夏敏的大姑娘王郁雾结亲,也算是亲上加亲。
也就是说,裴劭私下也是唤沈震一声舅舅的。
太子欲在王府见沈震,来之前,便让裴劭过来告知王老太师和王楚修此次安排。
王老太师作为两任帝师,也是当今太子的启蒙老师,他的立场很清晰。
但沈震的立场,就有些难以琢磨了。
太子自小被立为储君,深受圣上恩宠,可那是在二皇子长成前。二皇子如今年仅十五,可圣上已允他参政议政,若不是言官阻拦,年初贵妃意外流产后,圣上为了补偿贵妃,还有意加封二皇子为亲王。
在有太子的前提下对二皇子如此盛宠,怪不得朝臣私下多有猜测。
而当今贵妃,就是沈震的亲妹妹沈音。
沈震若是支持二皇子,情有可原。可他倚重的长子沈竟轩,又与太子派的太师府结了亲。
此举到底是不是在向太子表明立场?
其中深意,叫人实在参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