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玉想也没想就说:“现在还小,睡屋里也行吧,等大了自然是要在外面看家护院的。”
钱宝儿又笑道:“那你做的这个窝,上头又没个顶,回头睡外面,这刮风下雨的,怎么办?”
“是哦。”陈红玉这才意识到不妥,“那该怎么办呢?”
“少不得回头还要给它做个带顶的。”钱宝儿道。
陈红玉一拍手:“这还不容易,你那金家二哥不就会做吗?下次让他过来,顺手给咱们阿福做一个。”
“阿福?”钱宝儿和青青同时发问。
“对呀,阿福就是它的名字。”陈红玉抱起了小狗崽。
钱宝儿禁不住笑:“姑娘,你可晓得方才那位周大娘,她的小儿子就叫天福,如今你这小狗叫阿福,那岂不是……”
“啊,原来是这样吗?”陈红玉将小狗崽举到面前,“那该叫你什么呢?”
青青洗着两块姜:“都说猫来财,狗来富,不如就叫富贵算了。”
“嗯,富贵也不错。”陈红玉于是晃了晃小狗崽,“那从今天起你就叫富贵了。”
青青转头看见钱宝儿欲言又止的表情,于是问:“怎么,宝儿姐姐难道也想了名字?是什么?”
钱宝儿轻咳一声:“本来想叫它大黄的。”
青青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亏得宝儿姐姐你还是个识字的,这取名的功夫还不如我呢。”
钱宝儿啐她一口:“你懂什么?大俗即大雅。”
青青不服气:“富贵还不俗吗?富贵也是大雅。”
钱宝儿懒得同她掰扯,接了她手里的两块姜,转身又进了厨房。
什么大俗大雅,还是包饺子填饱肚子才是最实际的。
因这天一日暖和似一日,饺子若是包多了,少不得会放坏。
钱宝儿便算了她们三人的食量,还有养蚕场那边的卢月娥和春香等人,给她们也送些过去。
她们主仆三人晚上吃这一顿水煮饺子,明天早上煮点山芋稀饭,再把剩下的饺子拿油煎一煎,也就吃得差不多了。
才将将包出几十来个,钱宝儿就拿食盒装了,让青青先送去养蚕场那头。
青青一瞧便笑道:“月娥姐姐和春香便是大肚弥勒佛也吃不了这么多呀。”
钱宝儿伸手点了她的额头:“你忘了,还有你孟大叔一家呢。”
“哦。”青青这才想了起来,她拎起了食盒,“那我就先去了。”
“路上小心,别贪玩,早点回来。”钱宝儿叮嘱道。
青青前脚才走,陈红玉后脚就进厨房来了。
钱宝儿见她还抱着富贵,赶紧去赶:“快抱出去,快抱出去,等一下狗毛飘进来了,看你还吃不吃?”
陈红玉笑着,放下了富贵,任由它自己去院子里玩,她却过来洗手:“我也来包。”
钱宝儿惊奇:“怎么,原来姑娘也会包饺子?”
“不会不能学吗?”陈红玉理直气壮。
钱宝儿就又笑了:“那姑娘可就看好了。”
她示范了一遍给陈红玉瞧。
陈红玉的确是头一回包饺子,一连试着包了几个,不是馅儿放多了,就是少了,好不容易给捏上吧,放下没一会儿,那口子就又绽开了。
气得她摔了挑馅的筷子:“这面皮它怎么就不听我的使唤呢?”
跟钱宝儿包出来的一比,她的简直就是丑得奇形怪状。
钱宝儿安慰她说:“第一次能包成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多做做就知道了。”
陈红玉有些泄气,她看着钱宝儿灵巧的手指一下一个一下一个,别提包得多漂亮了。
“不然我还是来擀饺子皮吧。”她换了个努力的方向。
“嗯,成啊。”
陈红玉拿起擀面杖,学钱宝儿先前的样子,先撒一点面粉在案上,再拿起小小的面团放置其中,擀面杖前后左右滚几下,她才发现,原来这面皮也不是那么好擀的。
“我这能拿来包饺子吗?”她提起自己擀的面皮。
钱宝儿抬头一看,简直可以用薄如蝉翼来形容了。
她禁不住笑:“姑娘,你要不直接擀成面条算了。”
陈红玉自己也忍俊不禁:“那我就擀点面条算了。”
她说着又捏了个小面团过来,却不立马就擀,而是在指尖揉来揉去:“你那位周大娘,她来都跟你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