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关关 > 第12章 杏花村

第12章 杏花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既是钱姑娘无处可去,老夫也敬佩姑娘的志气,那咱们便签了契书。”陈老爷道。

于是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因是跟着陈红玉的丫鬟,钱宝儿顺理成章地住进了那个小莲花生前的屋子。

屋子不大,紧挨着陈红玉的正屋,里头布置也简单,小莲花生前的东西都已经叫她家里人给拿走了——听说陈老爷又给了一笔银子做抚恤,如今铺盖用具都是新的——这也是陈红玉要求的。

青青也没被退回去做粗使活计,她留了下来,也跟着陈红玉。

这天钱宝儿正在院子里晾晒才洗好的衣裳,转头就见青青一蹦一跳地进来了。

她笑:“这一上午的,又跑哪里疯去了?”

“我可没去玩呢,我是去给姑娘办事的。”青青俏皮一笑。

“什么事?”钱宝儿端起了空盆。

青青朝她招手:“宝儿姐姐你也进来听听,可是桩奇闻呢。”

看她说得神秘,钱宝儿也好奇,将木盆放到檐下,随着她进去里屋。

陈红玉近日都是遵冯大夫的叮嘱卧床,正嫌无聊呢,听说有奇闻,她也打起了精神:“快说,到底是什么?”

见陈红玉和钱宝儿都催促她,青青得意哼笑:“姑娘不是才叫我去打听寿喜班现在哪里吗?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啊。”

钱宝儿知是与自身相关的,忙问:“怎么了?”

青青一张小脸端的严肃起来:“我爹和大哥不是常往县城里去吗?听说有人从州里回来,逢人便讲寿喜班不知怎的冲撞了梁国使团,那班主一家都被太守大人给判了流放西北。”

“竟有此事?”钱宝儿瞪大了眼,“真的假的?”

“我爹和大哥亲口说的,州里的文书都贴到县城了,怎能有假?”青青不满她质疑自己。

钱宝儿此刻也不知自己是喜是忧,她又问:“那,寿喜班其他人呢?”

“那就不晓得了。”青青摇头,自己又揣摩说,“班主都没了,剩下的那些人还能去哪儿?自然是各回各家了。”

这却是难说。

钱宝儿垂眼,寿喜班的人多是孤儿,即便不是,那也是被父母亲人给卖进来混口饭吃的,若是真就此散了,大家又该去往何处呢?尤其小雀儿,她还那么小……

青青哪知道她的心思,她自顾自继续说着:“就是枉费咱们姑娘的一片孝心了,原本还想着等老爷生辰的时候,能请他们来热闹热闹呢。”

陈红玉笑道:“行了,知道了,戏班子那么多,少了寿喜班,自然还有其他的。”

她找了个借口,打发青青去园子里采几枝花回来插瓶,这才同钱宝儿说道:“这可真是天助你了,这下可再也不怕了。”

钱宝儿勉强笑了笑:“只是我那些戏班子里的兄弟姐妹们……”

陈红玉明白她担心,却也只能宽慰她说:“幸好没有整个戏班子流放,大家伙儿有手有脚,不至于混不到一口饭吃,你还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吧。”

钱宝儿忍不住笑:“你这人,真是话糙理不糙。”

陈红玉也笑:“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打发你先回去给你阿婆上坟的事情。”

原本钱宝儿是想着等陈红玉腿好得差不多了再回去,可陈红玉体谅她离乡多年,便催促她尽快动身。

“伤筋动骨一百天,等我好了,都要到中秋了,你还是先去吧。”陈红玉道,又叫青青给她备了一份元宝纸钱,“也帮我在你阿婆坟前烧上,就不枉我们相识一场了。”

钱宝儿自是感激。

陈红玉第二日便将此事同她父亲一提。

陈老爷思忖后道:“如今庄稼活还不算十分忙碌,我看不如就叫秋实那孩子陪着走上一趟好了。”

陈红玉也赞同:“他做事稳重,又从不对人说三道四,再合适不过了。”

临行当天,钱宝儿早早起了床,来同陈红玉道别。

陈红玉当然舍不得她,再三地叮嘱:“一定要早些回来,我叫厨房炖了鸽子汤,等你回来喝。”

钱宝儿笑:“这可不是我一个下人能承受得起的。”

陈红玉却不管:“反正我是不拿你当下人看的,人前随你怎么着,在我这里,你就是我的好妹妹。”

钱宝儿知道她脾气犟,也不辩驳,看着她吃了一碗粥,又叮嘱青青今日好生伺候姑娘,这才走了。

陈家管家提前好几日就定下了一条船,专门来送钱宝儿往返,今日停靠在了杏花村码头,香烛纸钱等祭拜物品都已经送上船了,就只等钱宝儿登了船,他们就出发。

“祭拜完了就早点回来,我看姑娘如今是离不了你了。”刘管家送钱宝儿到溪边,同她笑道。

钱宝儿笑盈盈应了声是。

“刘叔。”有人自船上唤了声。

钱宝儿回头看时,原来是个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浓眉俊眼,笑起来更是叫人移不开眼。

“你小子跑得倒快,都上船了。”刘管家笑骂,又同钱宝儿说道,“这就是秋实了,老爷命他送你来回。”

他说着又斜眼望了船上的人:“我把宝儿姑娘交给你了,你可得小心照顾着,要是少了根汗毛,回来我再跟你算账。”

“您就放心吧。”船上的少年郎笑道。

刘管家又看回了钱宝儿,却见她依旧盯着船上的人看得目不转睛,遂问:“怎么了,还不上船?”

钱宝儿一愣,她想起了些什么,但终究还是没说出口,只笑道:“不,没什么。刘叔,那我就先走了。”

“去吧,路上小心。”刘管家道。

钱宝儿踩上了踏板,还没跳到船上,就有人伸手过来让她扶着。

她抬头一看,正是那笑容灿烂的少年郎。

她也不扭捏,扶着他的手就下到了乌篷小船上。

少年郎麻利地收起了踏板和绳索,向船夫吆喝了一声,小船摇晃荡漾,悠悠往三棵桂村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