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赵洵一提醒,姜慈刚刚拿起杯子的手一顿,只觉得一阵凉意从瓷杯上传来,她不由打了个寒颤,放下了杯子。
不知道是茶冷还是心寒,姜慈只是后知后觉地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发生了这么多看似毫无瓜葛的事情,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正渐渐趋向于同一个答案,而他们如今挖掘出来的线索也只是冰山一角,背后不知会牵连出怎样的真相,想到这些,就更加让人不寒而栗。
“那这么说来,景大人在江南时更不可能是自尽或意外,而是有人从北境就盯上了他,一直到江南才动手?”姜慈想了想,“可从北境到江南,路上也并非全无机会,为何对方一定等到江南才下手?况且江南镇人多眼杂,在那里动手岂不是更容易被发现?”
赵洵道:“在路上动手的话,若是提前知道景同天的行程,在他上路之前就布置好一切,倒是可行。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景同天原本只是去例行宣讲事宜,而他也不似往常在北境停留一晚,只因要去赴江南学院之约。如此临时更变的行程,就算有人想要在半路拦他也是有心无力,如果要让景同天回不了京城,那么最为保守可行的办法就是等到他在江南停留时动手。”
“江南……这样一来,这件事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我在江南时也听几位大人议论过,书院之类的相关线索不是也断了吗。”
赵洵点了点头,“确实,对方对我们的行踪可谓了如指掌,这案子本身就过去了两年,甚至连案发现场都荡然无存。没想到时过境迁,他们竟然还能赶尽杀绝,连书院里教书的先生都不放过。”
“说起案发现场……据说景大人平日里从不会去此类场所,想来书院人所言,当时的景大人表现有异,应该也与此事有所关系吧?”
赵洵道:“不错,一个人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不可能轻易打破,景同天去江南沐春宴不是一次两次,每一次他都趁此机会小住书院,只为和文人交流墨客心得,大家也都说他在京城为官后整日忙碌,很少有机会能再回书院,所以对他来说,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是不值得他改变自己的计划的。”
姜慈听着,推测道:“这样说来,平日里在京城都不会涉足乐馆的人,更不可能在江南镇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寻乐之事上。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推论,那时必然是有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总之是往年他在江南镇时未曾遇到过的突发事件,吸引他从书院去往那座春风楼?”
“我更倾向于是人。”赵洵说。
“为何?”
“若是事,能吸引景同天前往的,必然是大事,就算那春风楼不在了,这件事也不至于从周围人的记忆里抹去。但江南一行,我曾让常捕头去打探,春风楼这么多年,除了景大人这桩命案,就没发生过别的大事。”
“侯爷这番推测确实在理。”姜慈点点头,“那不知又是何人能吸引景大人前去呢?”
“这我也想过。”赵洵略一思索,然后道,“首先与方才同理,此人也不会是名人,至少不会是在走在街上就能被即刻认出来的人物;而在这种场合抛头露面,更不可能是达官贵人。若不是这般人,又在春风楼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出现,同时还能让景同天得知消息前往……这样的情况我也只能想到一种。”
姜慈顺着赵洵的思路思考片刻,也明白了赵洵话中含义,“大人是说,此人与景大人有约在先,并选定了春风楼作为会面的地点?”
赵洵点头,“依我看来,此人非但不是朝中官员,亦非显贵身份,大概也是奉命行事。”
姜慈有些疑惑,“这样的人为何能请得动景大人?景大人会被这种三言两语收买去?”
“也许是此人背后之人实力难测呢。如今朝中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暗中党羽勾结者大有人在,这其中又有人培养门客,组织手下,更有甚者还会拉拢江湖人士。这些人往往没什么底线,只要银子给到位,什么都会去做。”赵洵眼中露出一丝不屑,“可想而知,不管景同天那次去春风楼见的是什么人,至少可以确认一件事,此人背后之主绝非泛泛之辈。”
以至于对方只是派了一个手下来,景同天就不得不应邀前往,推卸不能。
如果事情真与设想中无异,那么后来发生的一切也都有了解释。不论是之前的朝廷命官死于春风楼,不等彻查,就被草草定案,落得个意外的下场,久久未能翻案;还是后来春风楼说烧就烧,万贯钱财毁于一旦,却听不见任何一句抱怨与惋惜;以及如今的大理寺卿想要翻案,却处处被人捷足先登,人证离奇死亡,江南府衙也毫不配合,甚至连赵洵的性命都受到了威胁……梳理起这一桩桩一件件,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偶然,有的只会是必然——必然有一双能够呼风唤雨的黑手在后面操纵着一切。
景同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当年的那双黑手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并且变本加厉,连大理寺卿的行动也想控制,由此可见幕后之人的野心极大,又相当的不择手段。
而且这一切也许还只是铺垫,真正的目的还潜藏在海底,叫人无法窥见。
姜慈不敢想象,对方现在还未暴露出目的,已经如此赶尽杀绝,倘若真到了行动的那天,不知又会做出多少伤天害理之事。
屋内两人正说到这儿,不约而同一阵沉默。就在这时候,屋门被敲了敲,门打开,是李管家从外面端进来两盏新茶,分别放在二人面前。姜慈道了声多谢,李管家笑了笑,接着道又取出一封传信递交上来,道:“侯爷,宫里传信。”
赵洵接过来,打开一看,忽而轻笑了一声,看向姜慈,“上回答应你的时机,现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