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亲王。
姜慈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对此人毫无印象,便问云歌道:“那你可知我是府中何人?是何身份?”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王府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云歌摇摇头,一副全然不可能的表情,但她接着又好奇地看了姜慈一眼,问,“不过你自己对这事儿完全没印象吗?一点身份的线索都没有?比如身上有什么王府带出来的物件之类的?”
物件?
说到物件……
当初从棺材里带出来的那身衣服破破烂烂,早就换了下来。她当时还仔细检查了一遍,那衣服上什么也没有。姜慈左思右想,不仅是衣服,棺材里也空空如也……不对,说到棺材,一个被她遗忘许久的东西在脑海中浮现。
“玉簪!”
云歌给她吓一跳,不过也想起来了,“玉簪?就是你们上回带去画舫的那个?快拿出来瞧瞧!”
“这恐怕……”姜慈一顿,颇为尴尬地挠了挠头,“那玉簪,好像一直放在常捕头那呢。”
车马跑了一天,黄昏将尽时,前面的路渐渐暗了,不知是谁在外面说了一声“夜路难行”,再走了一阵,又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大人,前面是驿站”。
赵洵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他说了句什么,车马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行。
姜慈掀开帘子往外瞧了一眼,见面前这座驿站比她想象中大上很多,配置齐全,门口还挂了个招牌,可供食宿。
于是,一行人便决定就在此处暂歇,等天亮了再出发。
常超将马匹带去棚中歇息,又备好了粮食和水,正准备回去时,只听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一转身,惊讶道:“姜姑娘?你怎么没去休息?”
姜慈轻咳了一声,缓解些许尴尬道:“常捕头,我有一事想劳烦你……”
“……姑娘但说无妨。”
常超不知她为何事,一面疑惑,一面又想到那日蒙面人临死前的遗言,难免有些警惕。但在他心里,虽然姜慈身份不明,可确实也救了赵洵几次;更何况上次护主来迟,常超心里一直自责不已,若不是姜慈出手,恐怕赵洵身上的伤还要更重。
所以常超一直没法将姜慈用纯粹的好人或是坏人来衡量,更何况救命之恩的份量颇重,他即便对姜慈有所怀疑,但总归还是以礼相待。
此时,他正猜测姜慈为何来找他,又见姜慈犹豫的样子,以为是什么要他违背原则的大事,害得常超这个老实人也跟着紧张起来。
结果,只听姜慈开口道:“其实,我是想来拿回那个玉簪……常捕头还记得吗?”
常超听罢,心想原来只是要玉簪啊,他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对姜慈道:“自然记得。”
姜慈一喜,“那……”
常超接着道:“但是我一介粗人,出门在外怕磕碰坏了,所以那簪子一直在大人那保管。”
姜慈又一愣,“啊……这……常捕头的意思是……”
常超正好结束了手里的活,顺手拍拍衣袖上的灰,甚是爽朗地对姜慈点了点头,“姑娘,我带你去找大人。”
姜慈:“……那就有劳了。”
那边郭越已经将一切都打点好,众人先在一楼随意吃些晚饭,二楼便是客房。常超领姜慈回到主楼,郭越见他俩来了,立刻招呼入座。
“快来吃饭,再晚些厨子要去歇息了,加不了菜了!”
常超左右看了一眼,问:“怎么不见大人?”
郭越咬着个馒头,含糊道:“债楼桑!”
常超转头给姜慈翻译,“大人在楼上,我带姑娘去吧。”
郭越不知道两人所谓何事,只见常超又要走,“你不吃饭啊?”
姜慈哪好意思叫常超饿着肚子陪自己来回转,便道:“我自己去就行,常捕头先吃饭吧!”
常超确实也饿了,被郭越一把按在桌边,再想说什么,却见姜慈已经自己上楼了。
郭越这会儿才反应过来,“诶?姜姑娘不来吃饭吗?急匆匆地去哪?”
常超说:“姑娘有事要找大人。”
“哦。”郭越点了点头,又看了常超一眼,“怎么了,这饭不合口味啊?心事重重的?”
常超困惑道:“不是,我总觉得好像忘了件事……算了,先吃饭吧。”
二楼客房第一间,姜慈很快就来到赵洵屋门前,屋中一片安静,能看到烛火的暖光。
刚才路上不觉得有什么,眼下站到门前,姜慈忽然觉得有些紧张,在楼下的一片嘈杂声中,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如鼓。
倒不是因为赵洵说了什么,反倒是因为赵洵什么也没说。
自那日她从昏迷中醒来,听云歌描述了一番自己如何“大显身手”,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的身份之谜越来越多了,而是完蛋了,赵洵这下真要以为她没一句实话了。于是,她当时就准备好了,认为赵洵肯定要来质问一番。
可谁知那天过后,赵洵都没出现在她面前,也没让任何人来问那天发生的事。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般,所有事情如常进行,赵洵也依照约定,带上姜慈回京,甚至也不过问云歌的事,任由她和姜慈一辆马车同行。
赵洵可不是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性格,那他此时在想什么?
姜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