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去世后,在侯府当戏精的日子 > 第4章 画舫

第4章 画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姜慈的认知里,神话传说之中,阎罗殿是最不好说话的一个部门,殿上阎罗王生死簿在手,容不得任何人讨价还价的余地。

虽然当时在剧本中尚未读到赵洵出场,但从他人三言两语中来推断,赵洵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既有武将杀伐之威,又有大理寺执法之严,看起来不苟言笑,任何人都无法栖居在他心中一隅。

简而言之,就是不好说话。在有些小说情节里,跟这样的人讨价还价是自讨苦吃,严重者,多说一句话说不定能死。

谁知“不好说话”的赵洵这么快就答应下来,甚至都没反问一句为什么,姜慈一声“谢谢”已经到了嘴边,但想到前车之鉴,她忍住了。

果然,赵洵还有后话,“到了京城,限期一月,若没有结果,就只能请姑娘到大理寺牢房一趟了。”

“等一下。”姜慈没想到还惹上了牢狱之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挣扎道,“大人,昨天我们共患难的情谊一点都不念吗?”

赵阎罗嘴角微动,他认真看了姜慈一眼,似乎是要法外开恩了,谁知一开口,还是冰冷的语言,“还是那句话,一码事归一码事。”

姜慈:……行,算你狠。

说话间,郭越已经从远处回来,他两手空空,连连摇头,看样子也是一无所获。而姜慈这边也没什么需要再查,众人一番商议,决定下山再谈。

山阴处毕竟森冷,姜慈这副身子也不知道受了多少折腾,加上昨晚刚从坑里爬出来没怎么休息,早上跟着来一番查探已然是快到极限,这会儿迈出一步,只觉头晕眼花,一脚踏空。她一惊,眼见着面前就是下山的坡道,干脆心一横眼一闭,做好一路滚下山的准备。

就在这时,身边伸出一只手,将她拦腰一带,凌空一转,稳稳当当落在平坦路上,不等姜慈睁眼,只感到那手即刻从腰间抽离,干脆又利落。

“可还好?”

一道冷淡的关怀从头顶传来,姜慈抬头一看,只见赵洵就在他一步开外的地方站着,举止看不出什么异样,只是一张脸苍白。

“我没事。”姜慈摇了摇头,只是觉得略有些疲惫。

郭越急匆匆赶过来,在二人之间来回看着,“你们怎样?”

赵洵摇摇头,正要开口,不由轻咳两声。方才出手情急,他一时顾不得自己有伤在身,气劲一提,这会顿感气血不稳。

“大人看上去不太好。”

“无碍。”赵洵不再多言,走到前面去,想了想又低声吩咐郭越道,“之后,去镇上寻个大夫。”

郭越愣了一下,“大人不是说您身上这是异域奇毒,江湖大夫帮不上忙么?”

赵洵却道:“不是为我。”

“那是……”郭越顿时领悟,他偷偷看了一眼走在后面的姜慈,小声道,“大人您不怀疑姜姑娘了?”

赵洵不置可否,只道:“回京在即,路上耽误不得。”

“明白、明白。调整好再上路,也能避免很多麻烦。”郭越一面应下,一面叹气,“此行没把宁玉成带着,实在有些失策。不然时间再紧迫,也还有个大夫能帮着看看。”

常超走在边上,听到此言,脸上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神色,他犹豫再三,决定开口提醒道:“若我没记错,宁兄……他好像是仵作吧?”

“哎,玉成乃是医馆出身,医理相通,他对用毒更是有研究,听闻他家院落中常年栽培三十六种毒花草,时机成熟时奇花争艳,颇为壮观,你若是感兴趣,下回可寻个机会,我带你前去拜访。”

“……不必了。”

秋高气爽,正午时略带燥热,不同于别处萧索,江南镇上还留有一丝夏日余温。

水乡人家临水而居,酒馆窗前小桥流水,乌篷船时而优哉游哉地从眼前经过,将平静的水面分隔成两道对称的波纹。

“来来来,客官留神,上热茶咯——”

小二一声吆喝,把姜慈的思绪从窗外拉了回来。只见小二端着茶盘,往桌边一站,眨眼间三盏茶上桌,道:“饭菜后厨正准备着,您几位先喝点茶,稍后就来~”

郭越点了点头,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面,小二眼前一亮,乐呵呵接下,连声道谢,下去忙活了。

赵洵不发一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这会脸色比起山上那会儿好了很多。

这人端正之姿,优雅之态,看得出来家教严格;致使他从军多年不沾一点痞气,若不是冷着一张脸,身上寒气逼人,不容接近,倒也像是儒士出身的江南子弟。

姜慈一边偷偷打量,一边饮茶。桌上一时无言,唯有窗外鸟语轻啼,她不由想,这又怎么不是一种造化弄人,前几日她还在四处奔波拍戏,忙得连喝杯咖啡都要打包带走;谁能想到穿越后无家可归,但却能在这享受清闲。

茶是红茶,清甜爽口,芬芳解乏;配着窗边水面微风拂面,甚是怡然——如果不是当下的尴尬处境,姜慈觉得若是穿越在此地赏景游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郭越坐在她对面,瞧见姜慈神情随着窗外景致变化万千,不由问道:“姑娘现在觉得身体如何了?”

姜慈回过神,顺口就说:“没什么,大概是低血糖了。”

郭越没听清,“低什么?”

姜慈顿了一下,反应过来,飞快换了个词,“方言,就是饿了的意思。”

“原来如此。”郭越略一思索,“这倒是不曾听闻,姑娘见识广博。”

姜慈皮笑肉不笑,“哪里,略懂皮毛。”

郭越便顺水推舟问下去,“听姑娘方才在山中所言,似乎不是江南出身?是京城人家?”

姜慈后悔没把剧本看完,又不好一口咬定,只含混道:“我记事起就住在京城。”

“原来如此。”郭越想了想,又问,“无意冒犯,但有句老话叫做魂归故里,姑娘既是京城人,又怎么会被……在这偏僻无人的深山老林呢?”

好在郭越嘴下留德,略过“下葬”两字,否则小二这会儿来上菜,听到了不知有多吓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