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上课,很多课程都调换了顺序,看来这次研讨会去的老师不少。
“淑桦,你听说上白路会馆的研讨会了没?工商经济方面的,胡老师给了我们班一些邀请函,我拿了两张,一起去吗?”课间,晖华专门去找了淑桦。
“你竟然对这种会议感兴趣?”
“反正周四下午没课,正好去那边开开眼界。”
“听上去怪没意思。”
“闲着也无事,你陪我去一趟好不好?”
“那……晚上陪我去正升路买面包。”
“没问题,说定了啊。”
周四下午,晖华和淑桦揣着邀请函来到上白路。上白路有点堵,她俩要去的路口又偏偏是最堵的。接踵摩肩,又排了很久的队伍,两人终于进到了会场里。
会馆入口不大,穿过种满绿植的院子,沿着回廊进到一个小小的广场。草地一侧放着长桌,长桌上摆放着水果、点心和茶水,人群聚在一处聊天,偶尔能看到几个相熟的面孔。
草地另一侧有一条小路,路上铺了一段红毯,红毯不长,沿着红毯走到尽头是一个阶梯会议室。会议室里入坐了一大半,有人在主席台讲话发言。
晖华、淑桦小心地就近找了位置坐好。听了十来分钟,也是些常见的实业救国,校企联合等等,并无什么新意,俩人面面相觑,淑桦无声地取笑晖华,晖华皱皱鼻子,示意她别着急,让她再听一会。淑桦百无聊赖,环顾四周,看到一个熟人,她拉着晖华往前挪了几排坐下,用手指了指一旁。旁边的肖竹勋察觉到动静看过来,刚好和晖华对视,他笑着和她俩点了点头。
好在接下来的几位发言者还是讲到些挺有趣的话题,有位老师介绍了新闻学和报社,通过油墨印刷和渠道分发,就可以把最新的消息及时送到每一位市民手中,报纸刊登的广告对商业也有很大助力。这些是晖华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她听得饶有兴味,隐约觉得这会是将来大有可为的事业。
最后一位演讲者结束了发言,观众们报以热烈掌声,会议结束。淑桦站起来说:“真是不虚此行。既然碰上了,就一起吃个饭吧?肖学长,你看如何?”
“附近有家浙江菜不错,去试试?”
“好呀,我和晖华有口福了。”
“你还有事吗?”晖华问肖竹勋。
“之后是聚餐,可以不去。我去拿衣服,你们等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