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许知澜正色,“咱们一起训练这一个多月,我看得出来你力量绝对不差,在当今女子选手里排得上前十。但你会收着力,尽量用头脑和技巧,只在不得不用蛮力的时候才用力。我觉得这是很聪明的办法。”
被认真表扬的飞羽有些脸红,忙岔开话题:“看,张礼卿开始第四条线了。”
前面三条线都是单色,这条直接出现了三种颜色。从定线员的角度,在一条攀石线上同时选三种颜色,绝对不单纯是为了好看,而是包含了明确的信息。
仔细看,这条线用了黑色的造型和岩点代表精细位置,包括两个只能容纳两根指头的指洞,一个几乎是毫米级的小捏点,还有一个凹陷月牙形状的纵向造型。绿色代表大块但表面光滑的造型。白色则用来做视觉区分。
起步点的左手要放在一个极小的指洞内,然后通过摆荡将自己动态甩到右上方远处的另一个指洞。这要求甩过去之后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能精准的插进指洞里。如果不能准确入洞,手指必然会撞到洞口,轻则疼痛重则受伤。
张礼卿第一次撞到了手指,下来后休整了将近30秒。但手指似乎疼痛明显,再次尝试时他明显不敢伸出手指,最终时间结束,不得不放弃第四条线。
华愚做为大赛经验丰富的老将,在这条线上经验明显丰富一些。他一眼就看出这里对精准度的要求,所以在第一个指洞到第二个指洞间的动态明显控制了速度,这样在手接近第二个指洞时,他的身体动作幅度很小,有充分的时间看准然后伸手指,先保住了5分。
但紧接着的小捏点再一次给手指带来了压力,他在这里因为没有捏住又摔了下来。
第三次尝试,终于过了小捏点,拿到10分。但通往最后25分TOP点中途的那个凹陷月牙,又一次让他的手指不堪重负,最后不得不看着时间结束。
四条攀石线路结束后,华愚排名18,暂时安全。但张礼卿排名30开外,要想进入半决赛,他需要在下午的难度赛上尽可能多拿分。
攀石结束后是男子速度赛预赛。预赛一共4轮,选手们分为1、2、3、4四组,第一轮四组对应爬A、B、C、D四条道,第二轮集体右移,分别爬B、C、D、A四条道。
以此类推,第三轮四组分别爬C、D、A、B道,第四轮分别爬D、A、B、C道。以此确保每名选手每条道各爬一次。
而每一组有16人,意味着比完一轮需要16次。比完四轮需要64次。假设每一次前后耗时2分钟,那比完全部64次就需要128分钟,整整两个小时还多。
怪不得前一天孙丽和张晓曼说心累。让观众看64次速度攀岩,观众也有点累吧。
果然,观众席上出现松动,再加上时间刚过正午,阳光正强,有些观众暂时离场休整,有些观众开始交头接耳或是刷手机。比赛现场的主持人使劲浑身解数想维持场子的暖热,但并没有太大效果。
飞羽也因为明显变热的天气感到烦闷。
身前的孙丽和张晓曼体贴的说:“你们先回去休整吧,明天的半决赛你们得保持好状态,我们在这里观战就行。”
飞羽和许知澜明确拒绝。前一天她们比赛时,男选手都在台下助阵一整天,今天她们也要给予同样的支持。不分昼夜速度还是全能,不分男队还是女队,大家是队友,大家都会毫无保留的给予支持。
随着比赛的持续进行和天气的持续灼热,观众席和教练席上都出现倦怠,但每当中国队的楚鹏或邓无双出场时,教练席上都会响起洪亮的、来自多个人的加油助威。
而呼应这些加油助威的,是从观众席各个角度传来的同样的加油声。
“加油!”
“楚鹏必胜!”
“邓无双加油!”
“赛场争锋,天下无双!”
“楚鹏展翅,一飞冲天!”
这些呐喊声多来自当地的留学生,有的位置离速度道很近,有的较远,但无论距离,这些声音都能精准抵达运动员的耳中。
这助威声,伴随着两人坚毅的眼神,将他们成功送入下一轮。
速度赛预赛结束后,场间休息半小时,在下午3点时开始了难度道的比赛。
在这条道上,张礼卿因为上午手指的伤没有好转影响了发挥,遗憾在线路中段冲坠,没能进入半决赛。
华愚做为我国唯一一名两项全能男子选手,晋级半决赛。
比赛结束后,女子选手们没来得及和男队员汇合,便先自己前往奥运村附近专门开放给运动员的攀岩练习馆。男子选手落下一名没有晋级下一轮,这让每个人心中都憋了一股气。
四名女子,想用明天的全胜,为队伍出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