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茵脸一红,嗔道:“姐姐你可别笑话我了,我也只懂一点皮毛而已。”
“不,我说真的。妹妹你上次教我的那个产钳,身为大夫的我竟从未听过也未曾见过,实在惭愧。”
“这不能怪姐姐,因为这不是这个朝代……”王文茵顿了顿,道:“恕我现在还不能告知这背后的详情,等将来有机会我再同姐姐解释。”
绿珠理解地笑了笑,轻轻捏了捏王文茵的手,“妹妹不必介怀,你的顾虑我都懂。”
绿珠猜测王文茵可能同她一样是犯事下狱官员的后人,不便道出自己的身世。
王文茵只能将错就错,顺水推舟感激道:“多谢姐姐理解。”
****
赵元宁此刻正站在米线作坊门口眺望,见王文茵她们乘坐的马车到了村口,便跑过来告知:“这会子蔗农正在卸甘蔗,作坊的院门口已经堵住了,几位小娘子不如先去别处转转,待会儿卸完货我再来唤你们。”
王文茵想了想,提议道:“不如我先带两位姐姐去生态农场转转?”
“好呀,我正好奇妹妹的农场究竟长什么样呢。”
绿珠同秋月欣然同意,她们刚刚一路坐马车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丰收村的与众不同之处。直通村口的土路干净夯实,道路两旁栽种绿植,虽因冬日掉光了树叶子,可看起来却生机勃勃,与其他村落荒凉萧条的景致截然不同。
远远望去,几座山头都被开荒成了井然有序的梯田,其间点缀着白墙黑瓦的夯土屋,山涧潺潺汇入半山腰的蓄水池,再由竹管桥接引入田间地头。村民们或搬运做工,或垦荒种地,或畜牧养禽,或炊烟袅袅,或小儿嬉戏,一派田园风光,宛若人间真实桃花源。
王文茵带着绿珠和秋月先去堆肥场观看农人如何利用废弃回收的原材料在有氧环境下堆肥发酵,培养出大量有利于土壤生态的微生物再反哺给农作物。随后又给她们展示了农场的养殖区和各种类型的种植区及育苗区,给她们讲解何谓稻鸭共作、林下养鸡。在往山上去的途中还顺便拐过去看了看用水泥混凝土浇筑的蓄水池,最后回到静缘庵参观香料工坊,这一路绿珠和秋月的嘴就一直没合拢过。
“乖乖,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绿珠发自内心赞叹:“有了这个生态农场,即便遇上灾年农户也能安然过渡,不必担心颗粒无收,沦为流民了。”
秋月也兴奋道:“还有那个什么土做的蓄水池,居然能存储那么多山泉水,用来灌溉梯田简直太神奇了!”
绿珠注意到几个细节,不论是米线作坊、香料工坊、生态农场,还是农田水利,王文茵似乎都在给生活陷入困境的流民和农户创造就业。她用最难吃的早籼米做成爽滑弹牙的米线,用废弃的粪便厨余枯枝败叶制作土壤所需的肥料,用廉价的猪油做香皂等洗护用品,那就意味着只要方法得当,便可用低成本的原材料制作家庭常备的熟药给百姓使用,减少因疾病带来的不幸与死亡,这不正是她所希望的吗?
“阿茵是打算再投资一个类似的生态药社吗?”绿珠眼睛发亮,脸上带着亢奋:“我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银钱,若是妹妹不嫌弃,我愿将这笔钱拿出来投资这个药社,造福更多的病患。”
王文茵却摇头,“我昨儿晚上又仔细想了想,觉得其实我们可以让药社发挥更大的价值。”
“此话怎讲?”
王文茵道:“我的设想是药社必须兼具治疗、护理、药物、和教学四大模块,并将这些功能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病患来药社看诊,若是病情严重便可在药社内住院,由专门的护理人员看护,直到疾病痊愈再回家,这样省却了大夫上门看诊的麻烦。”
“将病患集中起来治疗,还能让年轻的学徒跟着有经验的大夫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病例。药社不仅培养大夫,还能培养药剂师和护理人员,很多疾病并非因为大夫没用对药,而是病患缺少专业的护理才导致不幸死亡。”
绿珠边听边点头:“妹妹说的太对了!”
王文茵提出的其实就是现代医院的模式,这对于绿珠这个古代人来说是非常前卫的设想,但她却接受良好,“这可不就是我理想中的药社嘛!”
“你们讨论药社怎么能没有我参与呢?”赵元宁虽迟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