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我在古代烧瓷器 > 第29章 章节29

第29章 章节2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买奴仆就不必了,我们打算雇佣三五个身强体壮的汉子帮忙收庄稼。”

崔二哥竖起眉毛:“听到我妹妹说什么了吗,少废话,我们还得回家吃饭呢!”

崔雁竹:“……”

那管事赫赫笑了两声,翻开一本名簿,不久后抬头告诉他们,“现有两家兄弟,共四人近日有空,等他们给祝家老爷建完佛堂,五日后便得空。”

“他们一个人能顶旁人两个,力气大得像牛一样,胳膊上的腱子肉个个都有我拳头那么大,每人每日收八十五文,另管一餐饭,少爷小姐觉得如何?”

通常来说,男子每日在镇子上做工能收到八十文左右的薪资,这样的价格还算合理,崔雁竹考虑了一下后点点头同意了。

交过付给牙行的钱后,崔二哥突然想到两个问题,他拦住一旁准备找人收桃胶的崔雁竹,背过管事问:“等等,咱们何必近的不找,反而去找远的,村里那么多人呢,像关叔他们不都可以帮忙吗,还省了这笔钱。”

“另外,谁知道他们嘴上有没有把门,万一将制豆油的方子泄露出去,或者干脆自己单干,撇下咱们可如何是好?”

这些在来的路上,崔雁竹早就思量过了,舍近求远是因为村子里只有那一台龙骨水车,他们得保证石磨在现阶段能够独家使用,如果村民都知道了这件事,按照村里消息传播的速度,谁都想赚这桶金,那他们万一排不上队用石磨,只能原地懊悔了。

再者,崔雁竹从没说过要将关家排除在外,关叔关婶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倾囊相助,有赚钱的机会也都带着崔家一起,现在家里的那对兔子又下了崽,瞧着就叫人欢喜,她自然承关家的恩情的,

两家人三口大锅日夜开工,三班交替进行,她和崔父,崔二哥和崔母,关叔关婶一组,既作为指导,也作为监督,能够大大提升制豆油的效率。

而雇佣的人那边,其实没必要太担心,有牙行作为中间交易所,一切雇佣结果和反馈都会记录在内,如果他们胆敢有不好的心思,赚了这笔快钱又怎么样,以后的日子还得过呢,后来者看到这样糟糕的一份履历,怎么可能再雇佣他们?

至于豆油方子这个问题……崔雁竹是没想藏着掖着的,村里人多口杂,想瞒也瞒不住多久。

周口县的用油量摆在那里,储存到达一个峰值之后,油价自然而然会下落,等到盈利和劳动力成本的天平倾斜交换,也就是他们的收手之时。

等待大家琢磨出滋味,他们也差不多该结束制油了,那时候应该正是收稻子的季节,卡得刚刚好。

听完崔雁竹的思路,崔二哥一愣一愣的,“妹妹,你真聪明,都能直接去当宰相了!”

声音之大引得路人频频侧目,崔雁竹捂住哥哥的嘴,“哪有这么厉害,我这都是自己瞎想的,算不得什么。”

“行行行,夸你两句还不情愿,脸皮薄成这样,快想想一会吃什么。”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他们也离开了深巷中的牙行,按计划接下来卖掉桃胶就可以回家了。

街边的树叶比起夏天变黄了许多,终日都是阴沉沉的天气,空气里夹杂着冷意,稍有不慎就会被吹得一个哆嗦。

二人跑去面摊上吃了碗阳春面,在这样微凉的天气里,一碗面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崔二哥吃完意犹未尽,擦了把嘴巴后抬起下巴朝正在忙碌下面的老板喊:“再来一碗。”

*

接下来的日子里,宏义村里的人总看见四个壮汉时不时出现在村里,且大都是在崔家附近。

崔雁竹为了让他们省力些,还从厚信村借了一辆牛车给他们用。

三天内,四人几乎将周围几个村落的黄豆都买空了,搬货运货很耗体力,所以崔母特意买了白米,一半白米一半糙米混在一起,每日给他们蒸大锅饭,还做了管够的家常菜。

不得不说他们的胃口是真的大,有的时候一锅饭不够,还得另外多蒸半锅。

有了大汉们的加入,制豆油变得轻松许多,一遍的演示之后,他们皆啧啧称奇,两眼放光。

崔雁竹:“待雇佣期满后,几位若是想拿这方子谋财,我无所谓,但在此之前,还望各位一切按照章程走,做自己该做的事,咱们有始有终,也算全了相识一场的缘分,怎么样?”

几人相视一眼,领头的是一个黝黑的汉子,单看身形都觉得他一定凶神恶煞的,但其滚圆的眼睛中和掉了体型带来的压迫感,看人十分真诚,他拱了拱手后回道:“都听东家的。”

村民总是瞧见有面生的人在河边用那石磨,还有崔家和关家的烟囱日夜不断的升起炊烟。

一天,终于有人抓住哈气连天的关婶询问,关婶为人豪爽,不顾三七二十一就把人拉进厨房,“你自己看吧,我要回去睡觉了。”

那人先是看到衣着单薄,浑身被汗浸湿的汉子,以为关婶偷人,差点要尖叫出声,下一秒发现汉子握着铲子在锅里不断翻动。

锅里飘着的赫然是油!

想到这些日子里不断转动的石磨和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人明白过来,眼睛睁得如铜铃一般大,学会怎么制豆油后忙不迭的回了家里收豆子。

“还吃什么午饭呀,快跟我出去收豆子,我说怎么昨儿个旁边清溪村的说有人把他们的黄豆都买走了呢,原来关窍在这。”

“天色还早,我们快去更远点的村子买黄豆,去晚了可就买不上了!”

这样的对话也出现在了其他人家中。

由于他们的加入,河边的石磨需要排队使用,正好这时崔关两家囤的豆子已经全部转化为了豆油,分批运往了县上的油铺内。

崔雁竹很干脆地给几个壮汉结了工钱,连日的工作让他们也消瘦不少,她还额外多给了他们两只兔子,这会家里的第一批兔崽到了繁育期,只会呈指数倍增长,所以送出去两只也无妨。

由于赶上了制油热潮开始的前期,整个宏义村都小赚了一点,后面等到消息传播到别的村庄,油价也早已从一百文左右降到六十几文,再加入进去也只能收获小小毛利了。

赚了一波大的,崔母高兴得把橱柜都用白米白面给填满了,“咱们也享享口福。”

而作为家里此番最大的功臣,崔雁竹捧着爹娘给自己特意买的果脯咬了一口,酸甜的果肉不断刺激着她的唾液腺,真是生津又美味。

她咽下果脯,掰了掰手指头,这段时间刨去雇佣的费用和买米买菜的饭钱,还有买黄豆的成本,租牛车的钱,完全结余十一两九百六十七文。

都能抵得上半年种水果的钱了,不过这只能当快钱挣,到了后期众人皆制豆油,险些卖不出去,尾巴那些还是以七十文一斤出售的呢,没多久以后收油价就变成了三十五文,当真令人胆战心惊。

还有一件事,在所有人都风风火火赶制豆油期间,崔老三趁着他们两拨人交替换班,崔二哥去挑水的空档溜进过无人把守的关家。

之前崔雁竹戳穿了他的行径,所以即使他每日都与村民套近乎,还是没有人搭理他,看到大家都学会了制油,眼看良机就要丢失的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找准时机偷学。

学会之后,他从鞋里掏出藏得严严实实的银子,这是当初花剩下的,他告诉崔雁竹把六两都花完了,其实不然,他还剩半两,足够买豆子钱生钱。

待他走破了鞋底从很远的村庄买到五十斤豆子磨好,再在当地找人借锅熬油,黄花菜早凉了。

油铺的油多得快盛不下,无所谓他这四斤出头的油,最后他只好以一百五十文的贱价出售,气得他摔了几个铜板泄恨,还被路过的乞丐捡了去,抢都抢不回来。

不过这些崔雁竹就不得而知了,她正在忙着修窑炉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