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染红了半边夜空,缕缕青烟自火光中飘起。
阿蛮刚回家就见到这一幕,大火包裹整个房子。她朝屋子跑去,有人拉住她,“火势这么大,你跑进去送死吗?”
甩开他的手,向前跑了几步,脚步顿住,“咳咳”眼看着火光顺着墙壁冲击着梁柱,“砰”柱子倒下横在门口,灼烧感扑面而来,浓烟滚滚呛入口鼻。
撕心裂肺的呼喊,痛苦的呻吟响彻整个屋子,影影绰绰的人影在烈火灼烧火中挣扎着。无不在撕扯着她的心口。
将眼神投向外面在场的人,跑去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的缄默、冷漠、决绝,无不是压死她的救命稻草。
眼中盈着泪光,嘶喊道:“你们救救他们啊!救救他们啊!你们没听见他们的呼喊吗?”
“救他们把自己的命搭进去吗?”
“凭什么要救?”
“自己都难过,还管别人。”
“火势太大救不了。”
声声萦绕在耳畔。
“水!”
十岁的年纪,矮矮的身量,跑去临近的人家中挨家挨户去借水灭火。
不少人费解为何明明火势那般大还执着去救,遭到拒绝。
是骨肉血清间的难置身事外、难以割舍的亲情,是不到生命最后一刻热切的希翼。
阿蛮跪在门前,明晃晃的火焰跳动着,照应着她的脸庞,嘴角扬起破碎的笑。潸然泪下,哭喊声凄楚悲凉。
不少经过的路人咋舌,用惋惜、同情的目光看她,她视若无睹,不在意他们如何看待自己。
她跪在那看着大火逐渐吞没屋梁,直到断断续续的撕心裂肺的喊声停止。羸弱的身躯却挺直着脊背,朝门口拜了三拜。
想开口说话却声音有些沙哑,“啊……啊……”
大火烧了一夜,她便跪了一夜。
“阿蛮。”
“阿蛮。”
有人在唤她,可这并不是她的名字。那时母亲会柔声唤她,阿离。
宋乐安坐在她身旁,谢晏辞站在宋乐安身侧。看着她捏着被子冷汗潺潺,梦中呓语着,宋乐安凑近细细去听。
“不要!”“不!”
宋乐安握上她的手,试图抚平她的心绪,“梦都是反的,醒来就好。”
可午夜梦回梦中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真实发生过得,困扰、折磨着她的心神。
阿蛮猛然睁开眼,粗重的喘息着还没从梦中反应过来。
宋乐安伸手在她面前晃了晃,阿蛮回过神,见谢晏辞和宋乐安来看自己,掀开被子要下榻拜见。
宋乐安按住她的肩膀,将她按回床榻躺下。
见她刚醒怕她饿,“醒了要不要吃点东西。见你睡下,我们来了没一会见晴安过来给你送吃食。”
“晴安和安小念来过,晴安她同我说要给我送。”
“那现下吃点吗?”
阿蛮点了点头,刚睡醒嘴唇泛着皲裂和白。
宋乐安示意谢晏辞去拿,谢晏辞走到桌边,将桌上的腊八粥端了过来,宋乐安接过递给了阿蛮,阿蛮接过同二人道谢一勺一勺吃起来。
谢晏辞原本是要来告诉她去私塾的事,听闻她不舒服,自己单独见她不妥便叫上宋乐安来看看她。
谢晏辞淡淡道:“前日我同陈先生说了你去私塾听学一事。”
阿蛮坐起来急切道:“如何?”
“先生他……”
那日,他与师父相对而立。师父神色复杂看着他,“说来听听。”他记得自己说的是,阿蛮是府上新来的,见她好学而且她说她在私塾窗外听过几次。就想着给她个机会,便答应她来问问师父。
好在师父答应了,条件是三日时间表现不错便留下,思及她手头不宽裕便便宜点。
他抿起一丝浅笑,“他答应你了。”
突如其来的喜悦,她以为陈先生会拒绝。
她微微一愣,“先生……竟同意了。”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欣喜、雀跃涌上心头,笑的肆意。
谢晏辞收敛笑意,正色道:“不过,别高兴太早……三日,好好表现。”
阿蛮郑重道:“此次机会难得,我定会努力让先生将我留下。”
宋乐安语重心长道:“你能这般想就再好不过,女子能读书识字,也只是意味着有学识、知礼仪。”似是替天下女子惋惜“可惜,不能同男子一般为官。”看着她,又像是透过她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若是有人能打破这个规矩……”
微微叹气,握紧了握着谢晏辞的手,“算了,言多必失。”
谢晏辞轻拍她的背,任由她握着自己。最开始他同自己说过类似荒谬的话,说女子可当官、为商,有的时候会说一些奇奇怪怪他听不懂的话,后来就很少,甚至不说,直到今天。
如今她再次提及,不在觉得荒谬、诧异,只是觉得这是见很难做到的事。
一语点醒她,低眸喃喃自语“打破这个规矩。”
“少夫人,我不觉得这个是什么出格、错的言论。若是真如您方才所说,女子能同男子般当官,那也是一件幸事。”
宋乐安抬眼愕然看她,双手握上她的手,似是找到知己、同胞。
“你真这么觉得?”
阿蛮对她展露笑颜,“当然。”
宋乐安眼眸一亮,“中通圆通申通。”
“啊?”
以为她不知道这个梗,换一个,凡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
“氢氦锂铍硼。”
对上她殷切的目光,倒让她有些莫名,“少夫人,您在说什么啊?”
“how are you?”眼中猩红,起身按住她的肩头带着固执和期盼。
阿蛮神色复杂,摇头,“我真的不知。”
宋乐安眸光黯淡下来,放下手怏怏道:“抱歉啊,我一时冲动了。”
阿蛮眼眸微变,不冷不热道:“无妨。”
谢晏辞实时给她倒上一杯茶水,眉眼温柔瞧着她,握住她局促不安的手,另一只手将茶水递到她手中,殷切切看她喝下。
突然她说她想回屋,谢晏辞扶着她的手,亦步亦趋跟在她的身侧离开。
翌日,学堂。
陈砚初进到屋内,四下打量,漫步走到前面案几撩袍坐下。将手中的书放在桌案上,淡淡开口。
“〔1〕青衿之志,履践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