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笑东宫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非皇陵祭祖此等国朝大事,一般太子出宫都是乘坐寻常车架,今日亦是如此。

可整驾马车的气氛却不可同日而语,怨气萦绕,拉车的马儿都不安地踢踏着蹄子。

于门房候着的车夫凉茶还没喝完就又侍候着殿下回宫,待殿下上车,转身往车辕坐的功夫给了长林一个询问的眼神。

长林微微摇头,自己坐在车辕另一侧示意启程。

马车稳稳前行,不一时便出了巷子驶入主街。

车辕上的两人大气都不敢出,萧昱独坐在车内,出宫时至于膝上的盒子早已撇到一边。

街上行人如织,远远见马车驶来,如流水般早早退至旁边让路,时不时对着马车指点低语。

透过车窗竹帘看到此景,萧昱呼出一口浊气,拈了拈衣袖靠在车壁沉思。

原以为是表妹上谢府找麻烦,现在看来倒是他想岔了,只是表妹托蓁蓁给他递信······

谢蓁蓁不明白好端端的说着话呢,萧昱怎么就突然不对劲儿,不让她当信差也就算了,怎么还发脾气,她又没招他惹他。

一想到萧昱临走前那“凶狠”的眼神,谢蓁蓁抱着胳膊打了个寒颤,心有余悸却还是揣摩道:“莫不是嫌我不太啰嗦?”

“还是觉着我多事,恼怒了?”

······

没能猜透萧昱为何生气,谢蓁蓁丢在一旁不管了,却是吩咐准备车架,她要出趟门。

还在禁足期,下人哪会听她命令,不得已谢蓁蓁只能往主院去。

庄氏耐不住女儿死磨硬缠,又听是找秦家六姑娘说话,松了口,只是女儿出门后与贴身嬷嬷念叨:“不是说秦家未定亲的姑娘去静尘庵祈福么,也不知何时走。”

那日宫门口秦六说话很是难听,只是有太子背书圆场,再者秦家门第摆在那儿,她没打算多计较。

且说昨日秦六来家最先到主院道歉赔礼,听说与女儿也是交谈甚欢,因此庄氏也没打算拦着女儿不与人来往。

“回夫人,是今儿,奴婢听说秦家车马早早就出城去了。”

庄氏愣怔:“怎的方才不提醒我······”对上心腹嬷嬷的神色,摇头失笑:“她才禁足几日,你就心疼她了?”故意不提醒,借机让女儿出去散心,唉,看来她这做亲娘的要白脸唱到底了!

谢蓁蓁出府往秦家去,无他,既然已经答应帮秦六当信差,眼下萧昱那厮虽将准备送出的东西拿了回去,暂且不管萧昱是何打算,她总得有始有终。

就今日这出,得给秦六说一声,免得两人日后因着她产生误会。

谢蓁蓁自觉不能当打散鸳鸯的棒槌,萧昱前脚离开,后脚她就出门。

只可惜,没能见到秦六,承恩公夫人倒是见了她。

谢蓁蓁始终坚守信差的操守底线,终是未将秦六与太子书信往来的事儿透露半分,即便面对的人是秦六的亲祖母、太子的亲外祖母,只道来寻六小姐说话解闷。

自承恩公夫人口中得知秦六去庵堂给长辈祈福时,谢蓁蓁很是惊诧,不过她也知晓轻重,向承恩公问安后便告辞。

出了秦府上马车,才蹙起眉头思索。

“好端端的,秦六怎么去庵堂了?”

陪她一道出门的是侍琴,将自己听到的秦府消息说来,“奴婢听说承恩公不大好,秦家两位小姐定亲,四小姐、六小姐和其他几位未定的姑娘皆去静尘庵为承恩公祈福······”

青松拙朴,主干歪歪斜向院门方向却不失遒劲,针叶苍碧聚拢如翠冠,“啪嗒”落子的声响不时自树下响起。

虽说已是认命,可到底略有不甘心境难平,秦德音命人摆了棋盘,自己左右手对弈。

往日还可一博的棋局,今日却是迟迟难以落子。

秦德音将捏着的余子丢入棋罐,手肘支石桌撑着脸琢磨日后的路该如何走。

秦乃大姓,若要细细追溯,她家祖籍在齐鲁地区,汉时迁族关中居扶风茂陵,不过那都是千年前的迁居族史。

自族谱中老祖宗算起,自家一脉迁居京城也就三百年,经两姓王朝变更,于尘世跌宕起伏,前朝末期已经算不上大世家,重振门楣也就当今即位后。

以往习族谱时,秦德音还觉着是曾祖、高祖之辈秦氏没有出彩的弟子,以致家族没落,经此次她和家中姐妹亲事变幻,方才琢磨透“大族传承不在于盛而在于传”之精髓。

曾祖、高祖辈秦家势力名声皆不显,不见得是族中弟子落黜,极有可能是当时前朝政令混乱朝纲不振,各地势力崛起,为保存家族实力传承藏巧于拙而已。

若非如此,后来事关家族的桩桩件件大事都很难解释得通。

太祖皇帝起事围攻京城时,前朝末帝弃城出逃,坚守京城的朝臣和世家炒作一团,京中百姓惶惶不安,盐价粮价更是连日飞涨。

祖父带头游说京城各方势力投诚,主动打开城门以免战起伤亡,后来又将姑母许给不大显眼的四皇子,及至四皇子登基,家族又重回京城一等世家名列。

四皇子登基,姑母顺理成章荣登后位,祖父得封承恩公,家族不可谓不荣耀,只是祖父想秦家再辉煌百十年的愿望如今是落空了。

皇后姑母虽只得一子,可承袭祖制被立为东宫太子,其他几位皇子还未封王,可皇上姑丈从未表现出亲近看重哪位皇子的意思,故而太子表哥的位子极是稳固,无意外的话,皇上殡天后就是表哥登基。

往年祖父大伯父亲对表哥的支持多在拉拢朝臣,壮大表哥在朝堂的势力,自表哥被立为太子,祖父便开始筹划往东宫后院塞人。

秦家能出一位太子妃最好,若是太子妃无望出个侧妃也成,日后太子登位最差也能于四妃位中占一席,可保娘家母族百十年尊荣不衰。

只是不曾想,姑母没从母族选儿媳的意愿。

秦德音对此却是想不明白,明明此前姑母很喜欢她,时常着人接她进宫说话,若是没这等意思,缘何······

“六妹好雅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