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扫帚打过来,赵老嬷动作从来没有那么灵活,翻爬起身就往人群里钻。
“呸,老虔婆,有本事别跑!”姚良玉指着骂,可惜赵老嬷是往人群里钻,打过去怕伤了旁人。
“你有本事来追。”赵老嬷回了一嘴,见那些个老婆子作出让开道的架势,吓得脖子一缩,转身就往小路跑了去。
“呸!”姚良玉胸口起伏,“老东西。”
“娘,不气了,不气了。”今天徐文才不在,见姚良玉气红了脸,刘凤生怕她有个好歹,“阿桔,崔姑娘快来搭把手。”
刚才吵架的动静大,屋里几个吃枇杷的孩子都跑出来看,阿桔和崔晚也出来了,两人都挽了袖子,要是刚才打起来,她们肯定要上去帮忙揍赵老嬷几下子。
“是那个赵娃子的曾祖母。”门后面年纪大的孩子说。
“赵娃子,哼。”其中一个孩子看了一眼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姚良玉的曾孙和侄孙,大的十一岁,小的六岁,“我们人多,走,去打他。”
“行,打赵娃子,叫他曾祖母欺负我们曾祖母。”
“走。”七个大大小小的孩子,乌泱泱地跑出去,因着急着要去报仇,撒开了脚丫跑,等刘凤喊他们的时候人已经跑不见了。
“阿嬷,婶子”崔晚听到了孩子们之间的话,生怕他们吃亏,不由得担心起来:“他们会不会?”
刘凤和姚良玉无所谓的说:“孩子们玩闹,不管他们。”
“枇杷摘的差不多了,走,进院子剥枇杷去。”
一棵枇杷树足足摘了五篮子的枇杷,留了一篮子果子吃新鲜的,其余的都剥了皮熬枇杷膏。晚些时候几个孩子偷偷摸摸的回来,姚良玉看见拿起两串枇杷放在窗台上:“过来吃枇杷。”
“来了阿嬷。”几个孩子一拥而来。
几个大人趁机上下打量,除了身上衣服有点脏别处都看不出异样,就知道没吃亏:“还有一会就吃饭,就在屋里待着。”
“知道了。”枇杷香甜,几个孩子各自分了两个,蹲在屋檐下吃的满脸水光。
另一边赵家,赵娃子今年不过十二岁,看起来人瘦巴巴的,今天他去山里掏鸟蛋,谁料刚从山里出来就被徐家那几个围着打。照说他年纪比徐家那些孩子都大,可架不住对方人多,下黑手又狠,疼得他一撅一拐走不动道。
到家的时候赵老嬷正在院里洗衣服,嘴里还不停骂人,见到赵娃子这副模样当即火大:“你这小瘪犊子又去哪里混了,这副模样过来老娘不打死你。”
“谁知道徐家那几个孙子突然冒出来,他们人多我哪里打得过。”赵娃子也气,徐家在杏源村虽然不是大姓,可徐家有个做村长的,村里人平日鲜少得罪他们,就连这群半大的孩子都知道避着他们走,可没想到今天他们找上门来,“要不是他们人多,吃亏的不一定是我。”
听赵娃子这样说,赵老嬷一下子就反应过来曾孙子遭罪是为了什么,登时一口唾沫吐在地上:“徐家那群狗屁倒灶的,迟早断子绝孙。”不过真叫赵老嬷骂上门她又是不敢的,今天才得罪了姚良玉,要是骂上门,以后少不得和徐文才打交道,到时候给自己家穿小鞋才麻烦。
赵家这边发生的事徐家不知道,青瓦烟囱升起炊烟,崔晚手里提着个竹筒和一串枇杷走在乡野小道上,崔小小手里捏了个枇杷一边吃,一边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今天帮忙剥枇杷的时候就吃了不少,走的时候刘凤和姚良玉非要母女俩再拿些回去。崔晚推脱不得只好拿了一串,出门的时候刘凤又装了一竹筒枇杷膏叫崔晚拿回去,如今盛夏燥热,无事的时候喝上一碗枇杷膏兑水最是舒服。
清早暑热还没有上来,山间鸟叫声起伏,最近天太热了,鸟儿午时的时候都倦怠叫。
山里头崔晚一手抓住树枝,脚一蹬力就爬上山坡,站稳后才伸手去拉崔小小。连着几日在家里搭棚子,已经好久没有进山。
不远处的林子里哗啦啦水声,娘俩背篓里篮子里装的都是草药和野菜菌子,随着水声越发响,一条山溪出现在眼前。上次捡到灵芝的时候还从这里抓了鱼回去,崔晚夜里烧火烤来吃,味道格外的香。今天本计划来找灵芝,顺带打算再抓几条鱼回去,如今熬了猪油又有辣椒,煮锅辣椒鱼来吃想必味美。
“小小,你在这等娘亲。”在山下的时候崔晚就砍了几个竹筒,放下背篓和篮子后就拿着竹筒往山溪走去。
山溪里的小鱼儿不大,一指两指大,上次崔晚抓鱼已经过去好久,这些鱼早忘了那遭事,悠闲的在水里游动,崔晚看准时机就下手抓了好几条。清澈的水变得混浊,但很快又被上面的山泉水冲走变得清澈,同时这些鱼儿也变得警醒,崔晚试了几次没抓到也就作罢了,竹筒里面已经装了十来条鱼,足够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