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的早上,宋玉拿着一根钓鱼竿就出了门,竹篾编的鱼篓在她肩头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沿路的店铺早已开门,蒸笼里飘出热腾腾的香气,混着早市的喧闹声,将小镇的早晨染得热闹非凡。
宋玉亦挤进包子铺,跟宏嫂要了两个肉包子。
“潇姑娘,又去钓鱼啊?”宏嫂将包子递给她,笑着说:“今天可得多钓几条,我家那小子念叨你的银鳞鲫好几天了!”
“唉,好!”宋玉笑着应了一声。
现在宋玉在小风镇可是个出了名的“钓鱼佬”。她每天清晨出门,傍晚时分便会在镇子门口摆个小摊,售卖自己钓来的鱼。
虽然她卖的鱼不如镇东头老李家鱼塘里的鱼那样膘肥体壮,但胜在一个“野”字。对镇上的老饕们都说,宋玉钓的鱼烹出来的味道格外鲜美,和家养的鱼截然不同。尤其是她偶尔带回来的那些脊背带银线的异种,炖汤时连姜蒜都不用放,汤色乳白,香气扑鼻,喝一口便能让人回味半天。
宋玉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往猫猫山方向走去,寻到山脚下那块最熟悉的水域才停下。
放下鱼篓,她从里面取出鱼竿,却不急着下钩,而是从鱼篓底部抽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大网。
下网之前,她得先打个窝。
所用的鱼饵得是她当场手搓制作,从前随商队走南闯北,时常会在野外深山露宿。商队里有位齐师傅,除了擅长品鉴美食外,还做得一手好菜,钓鱼更是拿手绝活。经过他独特的手法调制鱼饵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在水中能传播很远,且附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吸引大鱼前来。
当然,这制作绝品鱼饵的特殊技法,也让宋玉偷摸着学会了。
打了窝,她熟练地将网撒开,网眼在晨光中闪着微光,继而悄无声息地沉入水中。
布置好渔网后,她又将鱼竿架在岸边,鱼钩上挂了一小块腌制的虾肉,随后在椅子上坐了片刻,假装专注地盯着水面,实则在感察四周。
没过多久,她便站起身,拍了拍衣角的尘土,脚步轻盈地沿着小路往山里最深走去。
空置在此处的钓鱼位是不会引起路人的怀疑,路人见状却只会想钓鱼人不过因事暂时离开,很快会回来。
起初,柳老太也是这么想。但她不是路人,她是有心人。
一直有心留意宋玉的行动,奈何宋玉总是非常谨慎。
平日里,柳老太除了在镇里河边柳树下晒太阳与人唠点家长里短,便是帮人牵线做媒,或是调解镇上居民家的大小事。
可最近镇上居民家居乐业,就连那经常吵架的宏哥、宏嫂两口子都冰释前嫌,牵线搭桥的小年轻们也有快有了眉目,她这才有时间继续观察这个奇怪的姑娘。
她知道,宋玉此人修为不凡,且警惕性高。但在留意下,她也瞧出了几分端倪。
中午时分,柳老太本与一位老友相约在秋茶小舍聊天。
她注意到宋玉如往常一样,总是在这个客人最多的时段来帮忙。柳老太心中一动,当即声称有事,匆匆在茶舍外送别老友,随后悄无声息地进了猫猫山。
她远远看见宋玉的空置钓鱼位还在那片水域,但明明上游的水更“肥”,柳老太不信宋玉这个资深“钓鱼佬”会不知道。那么宋玉每次把钓鱼点空立在这,必定有缘故。于是柳老太决定趁宋玉不在,往附近探寻一番。
她仔细搜寻了许久,却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直到午后申时一刻,柳老太偶然听到林间传来动静,便立即隐藏身形。
只见宋玉背着一个大竹筐走来,竹筐未掩,里面装着几个中等型号的瓷瓶罐子。宋玉拨开几条藤蔓,露出一个隐蔽的洞口。
柳老太恍然,这山洞如此隐秘,难怪她之前找不到。
等了许久,眼看天色渐晚,宋玉却仍未出来。柳老太实在没有太多耐心,她悄悄现身,轻手轻脚地走入洞中。
山洞本就漆黑一片,再加上宋玉刻意布置的迷幻方阵,一般人入洞只会原地打转,最终无奈退出。
柳老太却一眼便认出这是神兴宗的中阶法阵。
神兴宗的中阶功法玄术,只有内门弟子才可学习。柳老太心中疑惑,难道这姑娘竟是神兴宗的正宗弟子?
她想起宋玉从前在茶舍平事时所用的功法路数,既有桃金府紫薇宫的,也有渡云剑派的,还有一些小众的路术。学术庞杂如此,柳老太本以为她师从某个江湖武馆,毕竟只有江湖武馆的教头才会来自五湖四海,教得杂一些。
可这样看来,这姑娘平日就是有意掩饰之举,柳老太对她越发好奇了。
眼下,这种基础法阵自然难不倒柳老太,她可无声无息就轻易穿过了法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