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身为詹事府主事,奉旨赴婺州接应太子梁恒,共襄百桌宴与花灯节盛举,与万民同庆昭国度过灾荒之年。
近日——
城中议论纷纷,皆传颂梁恒之功绩。百姓皆言,幸得太子殿下运来紧缺粮饷,又疏通漕运水道,方解昭国燃眉之急。
京中往日里对梁恒颇有微词的官员,也在此次事件中选择了缄默,并折服梁恒冒死带回的两道国书。
一为互市国书,一为退兵盟约,成了昭国新春最佳的贺礼。
梁恒这些日忙的焦头烂额,他身为昭国太子,要肩负起民生要务,不得有一日停歇,这是庙堂所托,亦是天下所望。
而这段时日——
也有人在传,说是在隔壁县见过梁恒一眼,说他比往日消瘦了不少。
听太子身旁的侍卫说,太子整日案牍劳形,患了寒咳迟迟不愈,这几日太子迟迟不到婺州,便是因为病重了。
不过——
百姓对此事,只是更加感恩上苍,让昭国出了这般勤政为民的太子。
对梁恒的病重,没有过分担忧。
毕竟,养在皇家的太子,身子骨自幼就比旁人强健。而且他身旁有那么多人伺候他,只要他一招手,天下名医定能立马赶至。
眼下还没有传出太子病重的消息,那必然是一桩不起眼的寒咳。
可是——
赵嘉月却在听闻后,蹙起了眉头,眼里有着担忧的神色。
短短半月,昭国的荒年过去了。
旁人都在歌颂太子的功劳,却不曾想昭国地域宽广,纵使快马加鞭,也要十日不消停的才能竖穿南北。
眼下,只是十五日。
兴许更少。
梁恒这些日,怕是整日不停歇,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他这般的赶,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旁人歌颂他?
任何事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若是旁人能看出梁恒消瘦,怕是他真的病得很重。
身旁的军医,都是干什么吃的?
竟无人能为梁恒调养身子?
赵嘉月的喉咙打结,心有咸酸,此时抬眸看见陆骁落来的眸色,生怕他瞧出端倪,她面色平静的摇头笑了起来,在纸上写道:豆腐脑,还是豆浆?
“你竟是在想这个?”陆骁刚刚见赵嘉月在出神,还以为赵嘉月是回忆起京城里的事,这几日他让家丁同她提梁恒的事,便是想看看赵嘉月是否真的失忆?
可是这豆腐脑,还是豆浆?
属实是让他费解。
陆骁忍不住的偏头看向赵嘉月,眸中尽是笑意,“若是喜欢,就都要吧!”
赵嘉月垂着脑袋,有点愁眉苦脸的摸着自己的肚子,这几日她被养的很好,又没有出去走,这消食有点艰难。
“姑娘,明日是汤包、煎包都要吗?还有绿豆糕、酥酪……”
婢女看着手里的菜单,有点不笃信的看向赵嘉月,“这么多吃得完吗?”
只见赵嘉月张大着眼睛,里头满是澄明的光芒,她点了点头,确定了刚刚写的菜单没有错。
等着婢女离开,赵嘉月余光瞥见陆骁满是宠溺的目光,她不好意思的垂下头。
脸上染着红晕。
“刚刚还在纠结吃豆腐脑,还是豆浆……眼下竟要厨房备这般多的早膳?”
看来——
也没有很愁自己的肚子。
赵嘉月脸上有点愠色,满脸傲娇的在纸上写下:这不一样。
吃东西、喝东西,不在一个胃的。
她得将有限的肚子,用来品尝更多的美食,这喝的东西不能撑着她肚子了。
“敞开了吃,等明日我带你去街上消食,没准你还有肚子,能腾给别的东西,婺州有好多风味小吃,你定然喜欢。”
赵嘉月赶忙在纸上写下:羊肉汤!
陆骁看着赵嘉月一本正经的期待,他笑着点了点头,只见赵嘉月又麻溜的写下“肉麦饼”、“萝卜金圆”……
也不知晓,府里人都和她说了什么?
她的脑海里,将新东西记得可真快。
·
花灯节,明明还有一日。
可是婺州已经热闹非凡。
赵嘉月一袭杏花黄的罗裙,坐在花车上,将目光落向街道两旁的商贩,她满脸笑容展开,一手指着东西,一手兴奋的扯了扯陆骁的衣裳,眼里满是期待。
她是在说:我想要。
陆骁甫一抬手,身旁的小厮便步向摊子将赵嘉月要的吃食、摆件买了回来。
刚刚出炉的红糖酥饼还冒着热气,闻着就很香甜,黄油纸包裹的烤鸭外焦里嫩,咬一口就爆出浓郁的汁水。
赵嘉月的脸上满是喜悦,眼里的光愈发清亮,陆骁见着她嘴上流着汤汁,还粘着酥饼屑,掏出帕子给赵嘉月擦拭唇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