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失败了。
就在夏晓风等待着惩罚时,小K忽然联系他:
“这次的任务没有惩罚。”
“没有……惩罚?”
小K说:“嗯,这次的任务……不是我设置的,你就当作是系统特殊任务,属于附加奖励任务,能完成最好,不完成也没关系。”
小K的语气听起来有点飘忽犹豫,夏晓风再次询问一遍你确定吗,小K才态度坚定地说,是这样,你好好准备下一场考试——别忘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高考。
他说罢便切断了通讯,不再给夏晓风提问的机会。
夏晓风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桌上的作业清单。
这张足足有A3那么大的粉色作业列表,告诉他:
高中最后一次寒假来临了。
阳才二中为高三学生提供了在校自习的机会,各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在寒假期间,报名留校十二天自习。
这十二天内不会有课程、小测,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计划复习。
谭逸整理着试卷,问夏晓风:“你来吗?”
夏晓风依旧呆呆地注视着作业清单,半天才缓缓道:“……来。再不学我就废了。”
谭逸知道他心中所想,便安慰道:“没关系,离高考还有一个学期呢。况且这次任务没完成,也没有惩罚。”
夏晓风没说话。
谭逸注意到他的情绪仍然不高,就道:“放学去吃个小炒吧,你看,也算是考完试了。”
夏晓风虽有“考完试后吃一趟小炒”的习惯,但这次,他属实提不起兴趣来。
他将卷子翻看了许多遍,有些题明明自己会做,可考试时就想不出思路;有些错误明明不可能会犯,可考试时就是踩中了;有些答案原本是正确的,可考试打铃前最后一分钟又改错了……
“有些……可是”的句式在他脑海中萦绕不去。对于八省联考,他有太多遗憾了——明明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一个在省内可以看见自己排名的机会!一个可以预测自己未来方向的机会!
他却没有做好……
是自己本来就很差吗?是自己就应该是这种水平的吗?是他的大学还没开始选就已经被划分了区间吗?
身边有许多朋友都“逆袭”了,他真是羡慕又嫉妒。他妄图也成为“逆袭”黑马中的一匹,可蹄子还没迈出去,就已经折断了。
虽脸上没什么情绪,但身体还是跟着谭逸走了。
将小炒端在自己面前时,夏晓风苦恼地跟谭逸倾诉了自己的想法。
谭逸吃了两口,便郑重其事地看着他,说其实你已经“逆袭”了,你要想想,你比高一时候的自己厉害那么多,如果你还按照高一那个态度、那个水平去学,现在的你,绝对没有这种成就。
夏晓风扒拉着盘中的土豆牛肉。
谭逸叹了口气,说,夏晓风,人不能跟其他人比,人要跟自己比。
夏晓风笑了声,开玩笑道,你当然得跟自己比,你跟别人比,谁比得上你。
谭逸太完美了、太优秀了、太出色了,因为有他这样的恋人,夏晓风当然无比骄傲,但有时,还会因为自己跟不上他的步伐而自惭形秽。
谭逸听出他话中的酸涩,便道,你不能这么理解,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跟别人比,山外有云、山下有树,总有人比你好、总有人比你差,跟他们比顶多就找准自己的定位。
他盘中的小炒一动未动,而是继续认真地跟夏晓风探讨:
“所以你得跟自己比,这样你才会明白,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成熟了还是幼稚了,然后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夏晓风许久没有说话,半晌,他才低低地说了一句:
“……嗯,我知道了。”
谭逸的这个理念源自他的成长环境,曲秀日复一日的要求、逼迫,让他不得不跟自己比较,无论是排名第一的六十分,还是排名靠后的九十分——在以前的曲秀眼里,只有那一张满分的试卷,才是最合理的答案。
但是谁又能拿到满分呢?
所以,谭逸只能跟自己比,让自己变得更好。
他方才所说的这句话,粗想倒是没错,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夏晓风远远没有他这般的强大与优异。
他属于社会性动物,需要通过在人群中的定位而明确自己的优劣,他做不到谭逸那般的“世外高人”,做不到将所有成功失败都自我内化——特别是对于目前的他而言。
因此夏晓风也会不时思考:
为什么,我不能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呢?
人生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分岔路口,选择的雾霭厚重压抑,焦虑、迷茫、憧憬、艳羡……这样的各种特征,绘成了青春的底色;很多家长认为,在面临只有“高考”时,孩子们可以心无旁骛去冲刺、去加油。
但是他们忽略了,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思维与心灵都是日夜改变的。换言之,对“高考的冲刺”,和对“青春的历练”,一样重要。
准备高考的夏晓风,同样有许多东西要思考。
十二天的留校自习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