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大漠祇 > 第66章 三重书斋

第66章 三重书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伙计:“不卖。”

伙计看了眼掌柜的,不敢说话了,掌柜的瞪了他一眼,笑呵呵地再次强调:“夫人看上什么,我们都卖,价格好商量……满福,还不赶紧把最好的藤纸都拿来。”古无纸,故用简。十六国时期的纸张并未得到普及,黄纸也算精贵,藤纸更是奢侈物件,这个掌柜的对辛夫人主打一个真诚,夫人想买纸,掌柜的就摆出全部的库藏。

辛夫人果然大手笔,对伙计说:“黄纸很好,这些我都要了。”

米耶跟着伙计往马车上搬东西,余光盯着贵客的挑选,生怕她们搬空了书斋。

掌柜的看起来心神不宁,搬东西的伙计满福频频回头,他在三重书斋打杂了几年,竹简书册都是他的宝贝,他听这位夫人是外地口音,生怕她暴殄天物,忍不住搭话道:“掌柜的,咱们三重书斋的规矩,若无好诗,三重楼的孤本一概不卖……”

“住嘴。”掌柜的忙喝止伙计。

阿祇正在纠结竹简过于沉重,是不是让掌柜的直接送到家里,没想到被伙计怼了一句,她也不恼,便问道:“掌柜的,你们书斋有这规矩?”

伙计忙凑过来点头,说起了三重书斋的雅趣,“夫人请看墙上挂的诗文,皆是文人才子买三重楼上的古卷留下的诗文佳句,我们书斋以三重楼闻名,想得好书,光有金银是换不走的。”

阿祇看向掌柜,“我刚看上的书卷都需要诗句来换?”

掌柜的:“不需要。”

伙计:“需要。”

米耶快被拧巴的掌柜和伙计整晕了,但她是个机灵的,一下便猜到这里是玄玉阁的产业,这个掌柜的定是认出了阿姊的身份,想给个便利却又被楞头的伙计搅和,她有点想笑,悄悄靠近阿姊在她耳畔说了几句话,阿祇微笑释然。

夫人亲自开口:“掌柜的,请拿纸笔来吧。”

伙计一听,乐呵呵地配合道:“夫人,请稍等。”

伙计一溜烟地跑去布置笔墨,书斋掌柜倒吸一口凉气,心里默默求上天保佑,这年头差事不好找,他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悍妇,呸,他再也不敢叫老婆悍妇了,只求辛夫人这尊大佛手下留情。小伙计最喜看文人才子挥毫泼墨,他反倒没有怀疑女子的才学,就是单纯的兴奋,一会儿准备新作装点三重楼,压根就没注意掌柜的心事和精彩表情。

掌柜的见满福跑来,问:“掌柜,给这位夫人准备几副黄纸?”

他的意思,这位夫人可看上好几个孤本,一副诗文可不够,要不要多来几副?

掌柜的吹着胡子吐出一口凉气,咬着后槽牙不敢大声训斥,生怕辛夫人不悦,“呵呵,夫人第一次光临三重书斋,一副诗文,一副足~矣~”说完他就有点后悔,是不是该说黄纸都没了。

阿祇心情正好,说了句:“好。”

她转身便朝书案走去,忽然又停住了脚步,转回头来看向掌柜,希望没有又漏下什么规矩,“可有文题、字体要求?”掌柜的哪里还敢有要求,瞪了一眼旁边又要开口的满福,让他闭了嘴,这才笑呵呵地说:”没有,没有,夫人请便。“

三重书斋里的客人们一听说有人要题诗,纷纷围了上来,见竟是一位端雅清丽的年轻夫人,更加惊讶兴奋,被掌柜的赶紧轰出了会客厅,一个个小脑袋挤在门外,阿祇以往不是男装便是戴幕笠出门,认出她身份的倒不多,今日她轻装简行,没想到在三重书斋来了兴致。

半敞的书斋门,不明就里地来了很多人看热闹,一个冰冷又热切的眸子混在人群里,凝视着里面的女子博古架前的执笔身影,散着晨间温暖的日光,和灰暗的书房尘埃融合起来,杂成斑驳的书卷浅彩。

外面春寒料峭,有马蹄声穿行街道,阿祇站在书案前,静静无语。

她提起笔,心中有按耐不住的欣喜之情,下笔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时候的长安风雨飘摇,但春色向人动,世人向往长安,不正是因那里的繁华和春风十里,长安之名在车水马龙的长安道上,在十里安宁的春花宴间,天宇高远,大道安整,现世太平。

她书写极快,用了顺手的蝉头雁尾的小隶撰写,收笔逆锋如雁翅。

掌柜和伙计满福站得最近,满福已经看得目瞪口呆,他虽文采普通,但在三重书斋熏陶了数年又对学问满怀热忱,自然看得出诗文的好坏,尤其她那手好字,与现在文人骚客追捧的书法截然不同,浑然工整且不失风骨。

阿祇一气呵成,笑问:“掌柜的,不知书斋的书卷我可能买下?”

掌柜的点着头,赶紧行礼道:“夫人所喜之物,尽可带走。”

他还能说啥,有了辛夫人的这句诗文,不愁三重书斋不闻名了,在他们的恭送下米耶留下几条小金鱼,辛夫人的马车满载而归。众人们好奇心大盛,在掌柜恭送那位夫人离去后,一涌而进三重书斋。他们神情兴致地等待伙计小心翼翼讲装裱好的诗句,缓缓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只觉那副诗文笔下生风,文采绝伦。

马车才行出不远,车就又停下了。

天色不早,米耶掀开帘子催促车夫:“怎么还不走?”

原来马车前面挡了几个讨饭的孩童,其中一个跑过来伸着小手,递给马车上的人一个字条,米耶莫名地接过那孩子就跑了,米耶将东西交给阿姊,她对汉字认识的不多,也不敢多眼。阿姊接过看了后,脸色不再轻快,眉头皱起,片刻后说道:“米耶,让车夫改路去葡萄亭。”

葡萄亭,是敦煌郊外种植水晶葡萄的农庄,葡萄亭是供出城旅人休憩的地方,故此得名。

阿祇攥紧那字条,手心冒汗,模糊了字迹。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字条约她在葡萄亭见面,最后的“沮渠”两个字,怕是来的是祸,不是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