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大漠祇 > 第51章 敦煌城

第51章 敦煌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不知昏睡了多久,阿祇一激灵被惊醒。

她睁开双眼,累极了的她意识有短暂空白,想起她和潭儿已然入城,却被锁在这座庵堂一夜,她怕别人对他们的身份有所怀疑,早准备好孩子的身份——潭儿,二人以秭弟相称。潭儿,就是他们相遇的地方。

这个拥挤的房间,专门收留女人和孩子。

潭儿睡的很沉,他们挤在简陋的土炕之上,身边还有衣衫褴褛的妇孺。环顾四周,东墙前一尊陈旧的药师佛像映入眼帘,这让她不禁想起与沮渠蒙逊相遇的佛塔,那时她曾说,自己与这位几经世事的药师佛有缘,果不期然又相遇了。

一早,传来叮叮当当的人声嘈杂,孩子深沉的呼吸声,她在焦虑中萌生出一丝力量,有多少日子没有躺在有屋顶的房子里好好睡一觉了,至少她还好好活着。

门锁开了,有声音响起:“都出来吃饭!”

木门吱扭被推开,一个面色黝黑的干瘦女人招呼着众人,她的头发盘在包巾中,手中端着一盆粟米汤,进了院便放在庵堂的施舍台上。

“张婶,大壮娘,快别打扫了,过来帮忙。”

听到动静,周围走出不少老弱妇孺,一天就一顿稀饭,错过就得饿肚子。墙角的柜子上叠着碗,她们一人拿了一个碗,在被叫做张婶和大壮娘的张罗下,排队领吃的。

干瘦女人叫李二娘,一边搅拌着稀饭,一边念叨:“你们也别抱怨米汤太稀,如今到处都在打仗,能有口吃的就得谢天谢地。”

妇孺们知道好歹,纷纷感激说:“谢谢李二娘。”

庵堂里住的都是女眷,乱世之中能有地方安身立命,已然是大幸。女人们拿着破碗,陆续回到家人身边。阿祇排在最后,她听见前面的女人同李二娘说话,正是最闲不下来的大壮娘和张婶,她们各带着一个孩子,跟李二娘套近乎。

“李二娘,明个能不能发点干粮,额们大人没关系,多做点活也行,求求你让娃儿们吃顿饱饭。”

李二娘为人随和,知道这些逃难来的孤儿寡母们不容易。她看了眼不远处眼巴巴的大眼睛,抿了抿嘴,从自己的包袱里掏出一个馍,掰开两半,给她们的孩子们分了。

李二娘无奈地说:“大壮娘,你家大壮不小了,想吃饱饭倒不如送去石窟山。”

大壮娘有些犹豫,儿子从小体弱,她实在舍不得让他去开佛洞吃苦,“额能一起去吗?大壮那短命的爹撒手走了,这娃现在就是额的命。”

“你知道规矩,石窟山里都是男人,还有外邦的能工巧匠,大壮去了说不定还能学些本事,你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去了做甚?”

大壮娘自不敢再多言。

李二娘又道:“修佛洞是大功德的事,苦是苦点,但有大和尚在,肯定能保住你儿子的命,你留下做点缝补洗涮的杂活儿,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

“额就是舍不得和娃娃分开,不想他吃苦。”

李二娘看看十来岁还躲在母亲身后的大壮,摇摇头,到底心软了,“要是舍不得,额们庄子里农耕缺人,只要你们肯卖身,说不定管事的能收了你们。”

“只要不和孩子分开,卖身也行,哎……大壮,快给二娘跪下,以后她就是你亲姨。”

李二娘阻止被按着下跪的孩子:“别急,事不一定成,庄子就算收人怕也要分开你们住的,大壮娘,你可想清楚了啊。”

大壮娘咬咬牙,想着能见到娃,就点头答应了。

阿祇默默听着两个女人的对话,心下了然,看来吕光如历史所记载,并没有回到长安,而是落脚凉州,敦煌怕也已经收归囊中。她心急潭儿的病,手中不缺银钱却无门路,看来眼前这位李二娘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李二娘的稀饭发到她时,阿祇摸索了一下身上,将不起眼的银锭塞进李二娘手里,低声恳求道:“这位娘子,我想见玄玉阁的管事,可否行个方便?”

李二娘打量了阿祇一眼,全身灰不溜秋的小娘子张口就要见玄玉阁的管事,实在看不出阿祇的底细,却不敢怠慢:“玄玉阁被查封了,小娘子不知?”

阿祇大惊:“什么时候的事?”

李二娘叹了口气,说:“两个月前征西大将军来到敦煌,玄玉阁长老们早已迁回了陇西,玄郎君不在,留下的掌事们不顺从大将军,店铺可不就给封了?”

阿祇没想到敦煌形势变化这么快,再不敢拿出玄玉令,又恳求李二娘说:“我阿弟病得厉害,娘子能否请您找个医工来看看?”

李二娘是跑腿送饭的厨娘,心地善良,她将手中的银簪悄悄还给阿祇,小声对她说:“怕是难,城中的医馆挤满了伤兵,老百姓病了没人管,只有等每月初一、十五大和尚下山,看病不要钱,就怕孩子等不起。”

“您刚说的大和尚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