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选秀后朕揣了皇后的崽 > 第38章 小昏君想吃软饭

第38章 小昏君想吃软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金銮殿上天子龙颜大怒,百官皆噤若寒蝉不敢妄动,岑太师和萧首辅相视一眼,一同上前捡起了被天子丢在地上的答卷。

随着翻阅纸张的“沙沙”声响起,二人的面色愈来愈凝重。这些答卷十中有五答得十分平庸,有些甚至不知所云,毫无会试的水准。

连瑜面色阴沉:“科举舞弊已然做实,你们几个会试考官,究竟谁有猫腻,还不如实招来?”

按照大昭惯例,会试考官由礼部提名皇帝钦命特派。

为了制衡朝堂,连瑜特地从名单上选了岑太师一派的赵翰林作为主考官,萧首辅一派的曾翰林作为副考官,还扒拉了一个没站队的李翰林出来作为副考官,没想到这都能出岔子。

三位翰林仍是喊冤,岑太师看着跪伏在地的赵翰林眼神定了定,率先开口:“陛下,微臣觉得赵翰林品格端正,断不会做舞弊之事。反倒是曾翰林甚为可疑,微臣记得以前都察院就弹劾过他收受贿赂,想来并非是空穴来风。”

见岑太师矛头直指自己的人,萧岭不甘示弱反击回去:“岑太师可不要血口喷人,曾翰林被弹劾的事并无实据,不过是有人恶意中伤罢了。”

他又向连瑜说道:“陛下,赵翰林家里清贫,连买马匹的钱都没有,每次上朝都是骑驴而来,微臣觉得应是赵翰林不敌钱财之诱犯下大错!”

两个大佬都发言了,后面的人也跟着附和。岑太师一派都自认是清正之人,坚信赵翰林绝不可能徇私舞弊。

而萧首辅一派,虽然他们自己也怀疑……算了,不管这家伙犯没犯事,先保了再说。

两边都不保的李翰林:“……”

李翰林有些慌,更加卖力地喊起冤来。

连瑜听他们吵嚷得头疼,直接一拍龙椅道:“都闭嘴!到底是谁徇私舞弊,朕派锦衣卫搜查便知!”

连瑜当即下了谕旨,怕锦衣卫卫陇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还派了廖直去协助搜查。

天子不说散朝,百官只能站在朝堂上一同煎熬地等待。

锦衣卫先查了曾翰林的家宅,从其家中搜罗出二十多万两的金银,还搜到了一册记载着收受哪些举子每人多少钱的账簿。

账簿呈到了御前,连瑜翻开一看,这货胆子不小,居然收了二十二人的钱。

他将账簿摔到曾翰林的身上,斥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曾翰林在看见那本账簿时就已闭上了眼睛,他绝望地叩首:“微臣罪该万死,无话可说!”

不知是不是被吓到了,锦衣卫下一个消息还没传来,就有人受不住压力认罪:

“陛下!微臣也拿了举人的钱,微臣认罪!”

众人本以为此人是李翰林,闻声一瞧,居然是清正一派的赵翰林!

岑太师当场瞪大一双老眼,指着赵翰林气得说不出话来。

连瑜怕岑太师气出来个好歹,连忙使了眼色让喜公公过去照看。

随后他看向赵翰林:“你收了哪些举人的钱?一共多少钱?”

赵翰林面容晦暗,他低声道:“微臣收了举人孙明辉的钱,一共十万两。”

连瑜:“十万两,就他一个人?”

“回陛下,是。”

一旁本来心如死灰的曾翰林突然激动起来:“什么?十万两?孙明辉才给我五千两!他一个人就给了你十万两?那我这二十二个人才收二十万两算什么?”

连瑜:算你便宜。

锦衣卫全部搜查完毕来回禀,三名主副考官中唯有李翰林是清白的。

这场科举舞弊案发生的起因是有名举人是曾翰林妻子的远房亲戚,给曾翰林送了三千两银。曾翰林本身性子贪婪,又觉得是自家夫人的娘家人便收了这钱。

这名举人也是够仗义,转头就把自己这门路告知了一同参加春闱的好友,其好友又将消息给自己的好友,最后纠集了二十来人给曾翰林送钱。

曾翰林庇佑那么多人心里也很慌,他知道李翰林是个老实木讷的不用担忧,但是赵翰林可是岑太师那边的人,为人清廉做事谨慎。

结果正逢赵翰林这几日偏头痛,监考的大事小情都交给了他来办。

曾翰林登时一喜,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连瑜看向赵翰林:“你发现了曾翰林与那些举人的勾当,所以故意说自己偏头痛?”

赵翰林低下头:“是,会试前半月微臣观曾翰林形迹鬼祟,便派人跟踪了曾翰林。”

那时赵翰林收了孙明辉的钱,曾翰林的行为正和他意。

这位赵翰林原本也是个清汤大老爷,为人学问精深颇有才思,早年为官政简刑清,颇得民心还曾考评上等。

连瑜盯着赵翰林好一会儿,发问:“赵爱卿,朕记得你一向清廉,为何要做这种事?”

赵翰林猛地抬起头,声音悲怆地喊道:“清廉当不了饭吃啊陛下!微臣的母亲等着这救命钱啊!”

翰林俸禄微薄,一年几百两银子只够住在偏远的小宅子里,请两三个下人,清苦是免不了,但那么多年也都过来了。

奈何赵翰林家中五个儿子,近年儿子们均已长成,迎娶几个儿媳妇所需的聘礼高达万两。

赵翰林愁白了头变卖家产凑聘礼,谁知聘礼还没凑够,老母亲又病重需价格昂贵的灵芝人参吊命,他只能违背本心走上这条歧路。

听着赵翰林如泣如诉地陈述,连瑜沉沉地叹了口气。

他摇摇头,看来没有工会就是不行,家里有困难的臣子都得不到朝廷救助。

连瑜问道:“你们是如何帮这些人作弊的?”

他很纳闷,据他了解,大昭规定,以防泄题,而会试前几日所有考官就会被封闭在贡院一处院落里一起出试卷,闲杂人等无法出入。

曾翰林:“作弊的法子是孙明辉想出来的。”

这孙明辉找人设计了一种底部有夹层的食盒,贿赂了两名送饭的衙役,让他们把这种食盒放到曾翰林的桌上。

等曾翰林将誊抄的试题塞进食盒夹层后,衙役就会把食盒带出来。这些人提前知晓了试题,会试答题自然没有难度。

至于殿试会不会露馅……曾翰林有办法。

按惯例策论的题目无非就是干旱洪涝治理、河堤修缮、边防军事等问题。

为了对得起这些雪花银,曾翰林亲自传授“教你速成皇帝看了都叫好的满分策论。”

看着锦衣卫搜出来的名言警句集锦,开头结尾模板,还有经典范文三十篇,连瑜暗暗摇头。

曾翰林是走错路了,你说你要是把这些东西印刷出书,出几套《状元笔记》《五年会试三年模拟》,广大学子都得哭着喊着争抢,何愁不能发家致富!

连瑜散朝后回坤宁宫和萧无咎一吐槽。

萧无咎听了眼神奇异地看小皇帝一眼,道:“陛下思想倒是开明,可惜曾翰林就算再想要钱也不会印发这些文章。”

连瑜疑惑:“为什么?”

“读书人多迂腐古板,认为读书没有捷径,这类文章私下传阅还可,若是印刷成书则会被世人引为投机取巧的小道,出书人也会被世人诟病。文官自诩清贵,顾及声名,因而不会将这样的文章印刷出去。”

连瑜哑然。这是什么没苦硬吃的破规矩?

在坤宁宫吃了饭回来,连瑜还不见卫陇和廖直来复命,他吩咐喜公公:“你去看看卫陇他们去哪了?”

喜公公出去一趟,满头大汗地小跑回来:“陛下!卫指挥使和廖大人还在孙明辉的宅子里,廖大人发现了孙明辉冒名顶替他人科举的事!”

连瑜大惊:“冒名顶替?”

原来是廖直在孙明辉京城所置的宅子书房内发现了端倪,就孙明辉写的那些文章,甭说考举人了,就是中个秀才都费劲儿。

他心觉有异,让卫指挥使把宅子翻遍,从孙明辉枕头下找到几封书信,大多是孙明辉母亲写给他的,开头皆是“耀祖吾儿……”,其中一封信中还提了另一个“孙明辉”穷困潦倒的现状,让“吾儿放心”。

连瑜听完廖直的汇报,忙让人刑部将孙明辉提审出来,孙明辉吓破了胆子连忙招认此事。

原来孙明辉本名孙耀祖,“孙明辉”这个名字是他同乡一个举人的,孙耀祖嫉妒其才学,打听到其寒门出身,便使手段夺了其身份。

锦衣卫快马加鞭赶去了孙明辉家乡,将真正的孙明辉带回了京。

朝堂上孙明辉讲述自己的经历。

他出身于镇上一个小户人家,家里一父一兄,父亲干木匠,哥哥做货郎供他读书,好不容易考上举人身份却被富商孙家所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