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入殓师在古代探案 > 第24章 归京与对话

第24章 归京与对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腊月二十,还有十天便是年。

季然、崔易等人骑着快马,李罗带着将士们拉着囚车跟在后头,一路上披星戴月,本在十九日晚间便能赶到京城,谁想这半路落雪,路上湿滑,只得降低速度。

终于在二十日天刚破晓时,看到巍峨的城门,遥遥望去,城门楼下站着几个人。

再走近些,崔二疑惑道:“大人,那好似是陈公公,还有鸿胪寺少卿王大人——”

催马在前的崔易也瞧见那几人,扬鞭加快马速,后头的几人也跟着,不到片刻,几人便到城楼。

楼下几人上前行礼,崔易下马寒暄。

季然下马,视线却落在城门外的一辆朴素马车上。

趁他人注意力都在城门楼时,她朝马车所在的方向招手,只见马车上的门帘抖动两下,似在回应。

离家多日,需回家一趟,季然走到王藻旁边,小声两句,拱手后便牵过缰绳,进入城里。

马车也顺着方向离去。

崔易感觉到,不动声色从眼角望过去,想开口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放弃,继续与面前的官员寒暄。

“崔大人,陛下辛苦你奔波多日,虽想让你多休息,但西夏皇子失踪一事事关重大,让你立即前往面圣。”陈公公左右挥着拂尘,脚底都要把泥地磨穿,他昨夜就等在这里,谁想到今儿才到。

崔易颔首,对王藻交代两句,便翻身上马,陈公公跟在后头,两刻钟的时间,便入了宫门。

宫道深远悠长,陈公公快步走在前面,崔易跟在后方,心里思索失踪案的疑点。

说是失踪案,实际是一起刺杀案,西夏皇子十天前到郊外遭遇刺杀,不慎跌落河中,不见踪影。

京中衙门和刑部、大理寺都派出人手到处搜查,一无所获。但鸿胪寺官员多次与西夏使臣队伍进行交涉,希望对方能提供线索,却遭到拒绝,甚至推搡冲撞。

幸得掌管雀西军的镇西侯也在现场,当场镇压西夏人的气焰,但也只给十五天的时间,如果还找不到皇子的下落,那西夏军拼死也会进来找人。

现在只有五天时间,难怪崇元帝如此心急。

进入紫宸殿,就见鸿胪寺卿李照和镇西侯明尧已在,崇元帝沉着脸坐在御案后,翻开奏折。

陈公公行礼后便站到崇元帝旁边站着。

崔易行礼,崇元帝道:“拿给崔卿看看。”

陈公公应是,上前捧过奏折,崔易接过后看了两眼,内容与这一路上接到的线报差不多,但其中有一点让他非常在意。

“陛下,遇刺之地偏僻,皇子为何到那里?”

接到崇元帝密信时,他已通过信鸽传信了解刺杀一事,但各方信件包含适才的奏折,都没有提到事情的开端,崔易特此一问。

崇元帝摆摆手,让李照说。

李照面沉如水:“这本来只是小儿之间的玩笑,谁曾想会走到这一步。”

一切的源头,其实在三年开始。

京中一直谣传着有几处闹鬼的地方,城内有三个,城外则有四个。

这闹鬼一事在民间流传很久,也算是口口相传,在百姓的嘴里,至多是出现鬼火、鬼影之类的。

但最近,这几处闹鬼一事竟然被写成戏曲,不仅拍了几出赢得满堂喝彩的人鬼恋戏曲,连茶楼的说书人都开始说起这几处地方的事迹,说书人以讲故事为生,自然将恐怖氛围拉到最高,这事就被几个公子哥听到了,他们对此来了兴趣,居然开始召集人手前去一探究竟。

谣言始终是谣言,那些地方被探索过后,无异常后自然丧失兴趣,不当回事。

直到最近八方蕃国使臣来朝,这闹鬼一事,被人当作谈资说给西夏和吐蕃的皇子公主听。

李照的脸色如此之差,正是因为说给皇子听的人,是他的儿子李峰。

使臣们的招待,除了鸿胪寺的官员,像西夏或吐蕃带着皇族来访,还会安排宗室招待,一些年轻外族皇子、公主,则会安排各府世子、县主招待。

季然其实也在人选之中,只是母亲永宁公主替她报病,才被放过。

这一消息,李峰也是被好友告知,他原本的意思只是当做谈资,谁想西夏皇子李元明非常感兴趣,得知其中一处就在京郊的小村子时更是兴奋,约好腊月初六去那探险。

他知道皇子身份尊贵,本想拒绝,谁想皇子道会向鸿胪寺卿报备,到时候也会有很多人一起去,而且当时在场的几位侯府世子也一并附和,便只能答应下来。

但就在初六那天,李峰与世子们在城门口等了许久,都不见皇子踪影,打发随从去询问也是一无所获,最后日渐西斜,也只能打道回府。

结果过了几天,西夏使臣报案,他们才知道约好的前一天,皇子竟自己带着几个随从跑去郊外。

皇子遭遇刺客袭击,坠入河中,不见踪影。

崔易听到这里,蹙眉问:“刺杀一事在初五,报案时间却在初九,西夏使臣为何不在初五便报案?当时立即加派人手搜索,应当能够找到皇子下落。”

“这事我们也询问过,但未能获得答案,西夏使臣的意思是不相信我们,毕竟皇子对郊外有兴趣一事,只有犬儿和世子们知道。”

“那个小村子你们让人走访过吗?”

“京中衙门已安排人手摸爬过,没有有用的线索。”

崔易低下头,思考片刻问:“据臣所知,这次来的西夏使臣队伍里,除了西夏皇子,应该还有一位西夏皇室成员,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

“那是西夏现任国君的堂弟李怡,据探子汇报,此人一到京中便到处花天酒地,对皇子失踪一事一概不知,甚至完全不在意。”民尧道。

这位皇室成员按民尧的介绍,似乎一直是西夏皇族里面的边缘人物,这次前来也是因西夏贵族国内忙着争皇位,不愿意当皇子的保姆,硬是推他过来。

“说要发兵的人是谁?”

“是西夏将军于锰,战场上我也曾遇过他,还算是个人物,可惜不受重视,一直受到打压。听说曾经得罪某个贵族差点死了,被皇子所救,这次皇子受到刺杀一事,唯他反应最大。”

崔易道:“皇子似乎不受重视?”

“这皇子虽说是西夏王的亲子,但地位可能还没有其他西夏贵族高,年纪太轻,性格过于柔弱,不善武,不符合西夏人尚武善战的习性。”明尧开口。

李照叹气,目光切切:“谢大人,距离于将军定下的时间只剩5日,还望你尽早找到皇子的下落,不然老夫真……”

大启与西夏议和已有七八年,现在的西夏将领早已不是当年的那批,大启朝不惧怕打仗,但如今天寒地冻,未有粮草准备,一旦边关发生战事,恐有差池。

而且,皇子被刺失踪一事,也有西夏人自演自导,就为了找理由发兵的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