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51章 朝乾夕惕(2)

第51章 朝乾夕惕(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十四章

于府内,一个年轻人坐在桌旁,手里的茶盏拿起又放下。十月天气已然转冷,京城风大,刮风如刮刀子一般,可这个年轻人脑门上竟沁出了汗。

直到一阵雨打屋檐般的马蹄声响起,他才霍然扭头看过去,面上现出惊喜,叫道:“于世叔!”

打眼看过去,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高大神俊的白马,浑身雪白,鬃毛和蹄子却是乌黑的;马前手执缰绳牵马的人,也是高大而清俊。

正是于涣。

他将马交给仆人,温声说:“贤侄来找我,可是孟时兄出了什么事?”

那年轻人眼中顿时涌出泪来,喉咙发涩而出不了声。

于涣心中一沉,不禁想到了最坏的结果。

“家父……刚刚过世了!”年轻人终于艰难地说了出来,此后的话就更加顺畅,“七月的时候,父亲便病倒了。我们以为是祖父母去了的缘故,哀思过度,身体虚了些。没想到他这一病就没能起来,八月里就走了……父亲临走前说,他最后就一个念想,所以我办完丧事就赶紧来京城寻您了。”

“孟时兄临终之托,我岂有不受之理?贤侄快说是什么事吧!”于涣恳切地说。

“家父想请您为他作一篇祭文!”

“就当是我最后的一点私心吧!”柯潜卧在榻上,抬起自己瘦骨嶙峋的双手看了看,自嘲一笑,“见识过这等人物、那样文字,哪怕我只是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能随他流传千古也知足了!”

“我答应了。”于涣看着柯潜的长子,恍然忆起景泰二年他们金榜题名时,柯潜比他儿子现在也大不了几岁。

送走了客人,于涣想今年自己身边的人接连离去。先是二月,吏部尚书姚夔病逝;后是八月,柯潜病逝。

姚夔也就罢了,柯潜只比于涣年长十二岁啊!这是于涣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同辈人的流逝。

生与死的界限再一次被模糊了,那些触手可及的人仿佛下一刻就会消失。死究竟是什么呢?心的静止,身的腐朽,灵的消逝,岁月在此人身上凝滞,他的痕迹逐渐泛黄而消弭于世间。唯有那些杰出到极点或卑劣到极点的人拥有被人们铭记,而终究不至于彻底死去的特权。

所以,当柯潜之子说出其父的遗愿时,于涣竟一瞬间就理解了柯潜想说的一切:我相信你的文字是要如江河一般万古流淌的,请让我汇入进去,与之一同不朽吧。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于涣却感到浑身抖擞起来。自他起复后,就少有文作问世了。他愿意写这篇祭文,既是感激于柯潜的信任,也是认为柯潜的品格值得表之以文,令后人效法。

其实于涣和柯潜相交并不多。景泰八年于涣去山西种地,柯潜则仍待在翰林院。天顺八年于涣回朝直到现在,柯潜都一直在翰林院。他是个真正安贫乐道的人,不关心权贵更易,也不在乎官阶利禄,只埋首做自己的学问、写自己的文章、教自己的学生。过了这么多年,也只是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柯潜除了将那些仰慕于涣文才的晚生后辈引荐给他以外,再没求他办过事。两人常年保持书信联络,但不频繁。多是交流文章。不论于涣是被流放的罪臣之子,还是炙手可热的当权新贵,对柯潜都没什么两样——他只认那个文章风骨卓然的于旷澜。

虽然他的一生并不功勋卓著,也不声名显赫,甚至高中榜眼进士及第的那天可能就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但于涣敬佩他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甘受寂寞而严守节操。

正合他的号“竹岩”,高介如竹,坚贞如岩。

于涣郑重地铺开纸,准备写下自己生涯中的第二篇祭文。

常言道,破而后立,夜而后明。世上有死亡,自然也有新生。

偌大皇宫的一隅,便有生机潜滋暗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