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44章 见龙在田(9)

第44章 见龙在田(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七章

成化四年又是多事的一年。朱祁镇的正妻钱太后去世,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又蠢蠢欲动起来。天顺八年时就曾发生过钱、周尊号之争,那时首辅李贤及大学生彭时等人都坚持保下了钱皇后的地位。如今周太后按耐不住心思,并不希望钱太后与先帝合葬。

礼部尚书姚夔自然上书反对,言明按照礼法,理当由钱太后与先帝合葬。朱见深拗不过母亲的意思,十分为难。

彭时询问商辂和于涣的意见。商辂毫不犹豫地说:“人臣自当劝谏主上。”

彭时的目光又看向了沉静端坐的于涣:“象观,这事你不能不说话。”

“阁老所言甚是。下官曾为帝师,于公于私都有劝谏之责。慈懿皇太后自然要和先帝合葬,可是也不代表圣慈仁寿皇太后不能与先帝合葬。”于涣拱拱手,慢条斯理地说。

“象观的意思是,两宫太后皆……?”彭时微微瞪大眼睛。

商辂说:“这倒也是个法子,皇上仁孝本是天下之福,如此也可两全其美。”

“皇上的家事,便是天下的事。若是皇上家宅不宁,天下人岂可安?此举是为了如皇上天顺八年那幅画——‘一团和气’。”于涣对彭时道。

如果有办法,彭时也不会非要跟皇帝拧着来。他认可道:“我看此举可行,只是咱们再缓一缓。”

商辂和于涣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彭时的用意。等反对的声音再多一些,叫周太后知道人心所向,再上这道疏被接受的可能性便会增大。

“如阁老所言。”翁婿二人道。几人默契地没有提姚夔——他先上书反对,必然承受更多周太后的怒火。虽然三人都是南人,可阁部之争也存在。姚夔是礼部尚书,却没有入阁,此时隐隐受到他们排挤。

彭时说:“我身子不如弘载硬朗,你们才是朝廷将来的顶梁柱啊。”商辂和于涣连忙说,您才是天顺年间先帝留给皇上的辅弼之臣啊。他们俩却是被天顺帝弃用的“逆臣”。

反对的奏疏果然越积越多,甚而有人竟质疑周太后影响天子决策,斥其为“牝鸡司晨”。这个罪名周太后可不敢担,但她实在不愿钱太后和朱祁镇合葬。朱见深一向孝顺母亲,也为此发愁。就在这时,内阁上疏建议可以让两宫太后都与先帝合葬,一人一边即可。

有人骂内阁媚上,可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这是个相对完满的解决方法了。周太后此时听到这个建议,自然忙不迭同意了。朱见深也松了一口气。

偏偏就在此时传来,固原有个千户满四反了。一时间,朝野又被震动。

一个小小的千户,何以能震动朝野?盖因此人的出身不一般——这是个蒙古军官!先不提明廷对旧元余孽的警惕,就说类比一下唐朝“安史之乱”的旧事,便足以令人提起心来。

要说这事的前因,本不是什么大事。太宗文皇帝打天下时,就对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颇为倚重,是以在卫所里见到蒙古人也不算特别稀罕的事。满四此人目无军纪,私匿逃人,官府几次要人都拒不交出。见他如此骄横,朝廷就派他的侄子率人去拿他问罪。不想这样一个在人们都觉得合情合理的决定,竟然将满四逼反了!原来满四知道,侄子捉拿自己后,按规矩就要接手自己的部族,形同篡位;他不愿如此,就干脆反了!

固原本就经常被迤北鞑靼入侵,这下有蒙古军官在此叛乱,自然把穿官袍的大人们都吓了一跳。巡抚陈价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因为这些蒙古兵缺乏兵器,而且明军有人数优势。固原周边的明军,包括宁夏镇守军都赶来镇压,陈价自认为可以轻松扑灭这场始料不及的叛乱。没想到,精疲力尽、疏于训练的明军竟被打得溃不成军。而且满四借此缴获了大量武器、粮草,还劝动了不少明军中的蒙古士兵来投奔。这下,叛军的声势更加浩大。朱见深只好下令御史项忠率领京营士兵驰援。

“实在无能啊!”余子俊气得拍桌子,“刚筹集的军粮,就这么白白让贼人得了便宜!”他已被升为陕西右布政使,对此深有不满。自己眼看着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上交、辛辛苦苦筹来的粮草,因战事失利而落入敌手,怎能不叫他心痛!

这个时候,叫他上哪里再去征粮?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百姓的命也是命啊!总不能叫他们都不吃饭了吧?

“大人消消气。”余子俊真想说让我怎么消气,不光百姓饿肚子,他也饿肚子!固原叛乱爆发,兵部参他一本说他们布政司、按察司的官员未能“抚绥防范”,应对此负责,朱见深下令停发俸禄以示惩戒。余子俊为官清廉,家中生计一下更加窘迫。他都想写信给于涣借钱了。

余子俊这时想起于涣叫自己小心固原,不禁疑惑:难道象观能未卜先知?

项忠还要带着京营的人马来援,粮草自然是不能少了的。余子俊长叹一声,幸而后面还有几批没送到,便也没有落入敌手。只是看明军现在的阵势,他恐怕要考虑如果这一战若拖得再久一些,自己该从哪筹粮了。

于涣的岳父是兵部侍郎,他自然对固原的事知道得多些。听说满四坚守石城,竟能几次击溃明军,于涣一是感叹这一下暴露了军队的问题,二是想这石城还真是好用。

“固原本非边境,有此石城在恐怕会有人再效此事啊。”商辂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