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八年二月,于涣他们才得到消息:朱祁镇于正月驾崩,谥号“英”;太子朱见深即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
于涣在书房和画像待了许久才出来。
四月的一个夜晚,于涣家的院门被叩响。于涣披上外衣打开门,见几个身穿布衣的人站在门口。他一眼看到领头的人故意露出的腰牌:锦衣卫。
于涣拱了拱手道:“于某见过几位大人。”
领头的锦衣卫摆了摆手,从怀里拿出卷轴展开:“于涣接旨!”
“……于涣,朕师也。文章雅致,四海仰其文名;秉持公义,天下敬其正气。今朕年少履极,时时惶惑,正需师保,以备顾问。着于涣任大理寺右少卿兼翰林院学士,望卿激浊扬清,护卫正道。钦此!”
“臣于涣接旨。”于涣跪在地上道。
锦衣卫说:“于大人,快快请起吧。皇上口谕,召你尽快入京觐见。我等奉命护送你和你的家眷。”
“敢问是走哪条路?”
“自然是太行山!皇上的意思是从秘、从速。于大人,你同我们骑马先行,其余弟兄会护送尊夫人和令嫒、令郎乘马车前往。”
于涣的心在怦怦地跳,可他头脑却更加冷静清晰。
“既然这样,我们待会儿就走。我嫂嫂、姐夫家都是锦衣卫出身,我晓得你们当差也不容易。几位先在我这喝口水吧。”
为首的锦衣卫抱拳道:“多谢大人美意。我们喝完就上路,事不宜迟!”
于涣点点头:“这是自然。”他先去屋里告诉了商烨,又打了壶水来给几个锦衣卫倒上。他们见于涣乍遇大事仍处变不惊,心里暗自点头,想不愧是于公后人,没有坠了他的威名。
有锦衣卫给于涣牵来马,他翻身上马,一勒缰绳,马儿咴律律仰头嘶鸣,便随众人往太行山方向而去。
——
太行山是于涣的老熟人了。他幼时随于谦往返于山西、河南时,便每每都要翻越此山;从京师被流放到山西,也要翻越这座山。如今他要返京,又和它见面了。
“信马行行过太行,一川野色过苍茫。云蒸雨气千峰暗,树带溪声五月凉。世事无端成蝶梦,畏途随处转羊肠。解鞍盘礴星轺驿,却上高楼望故乡。”这是于谦所写的《夏日过太行》。于涣此时看太行山,又是不一样的感受。
这些天,为了尽快赶到京城,他们一直日夜兼程。于涣见山中树荫低垂,千翠欲滴,众峰巍峨,如数条裂口横亘在苍穹,又似群兽俟伏。他伏身纵马急驰,任风携冷冽在耳边呼啸而过。马蹄扬尘,在地上踏出嘚嘚声。
于涣的脸被吹得凉了,心却热血澎湃。林冲夜奔上梁山是“汗淋如汤浇,心煎似火烧”,于涣却是雄心在烧,怀“此一去搏得个斗转天回、海沸山摇”之志。他这番东去北京,正如百川入海,天高海阔。
前方哪怕是“一山放出一山拦”,他也誓要“一览众山小”。
日似眸,为我明;月如眉,为我弯。天地有情,钟情于我。
这份属于他的狂妄,他从未显露人前。于涣又垂下眼,敛去自己眼底的锐利和周身的锋芒,留下一个温润如玉的躯壳示人。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所到之处,风调雨顺。有变化之能,存恤怜之心。是谓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