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28章 潜龙勿用(1)

第28章 潜龙勿用(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于先在他怀里挣扎:“我都大了,爹不要老这么抱着我。”

于涣笑道:“如此勤奋,都肯自己站着,还不努力读书?爹小时候可喜欢让人抱了,懒省事儿。”虽然这么说着,他还是把于先放了下来。

于先说:“我要学医,可是您净让我看经史子集。我又不考科举。”

“经史子集是教你道理的。你要先知道做人,再学做事。我教什么人,都是这样。”

“皇子也是吗?”于先知道他教过朱见深。她跟于涣一样记忆力极强,小时候听到的也都记着。

“皇子也是。”于涣肯定道。虽然抄家的士兵中也有许多人不想和他们为难,但于家还是被抄了个干净(虽然没什么好抄的),倒是朱见深所赠的玉当时于先贴身戴着,幸免于难。于先对那个未曾谋面的“师兄”还比较有好感。

商烨叫他俩吃饭,父女俩都乖乖坐到桌前。于涣说:“我看,还是请个人来帮你做家务吧。你还有身子,日后月份大了总归不便。”

“这村里的人不都是大着肚子还要干活?”

于涣不同意:“那人家也要让她少做的。我去学堂的时候问问邻里,是否有人愿意来。我自会给工钱。”

商烨道:“哪里有闲钱?”

“我办学有束脩啊,家里也垦了田。”于涣在当地的活动还是没有那么受限的,只是不能出宣府。他办的学堂一开始只是招收村里的孩子们,后来山西各地的士子渐渐皆慕“词宗于旷澜”之名而来。于涣便干脆增加了一个班来教授那些年龄较大的、愿意在此处追随他读书的士子;同时他每个月要公开讲学,想听的人就可以来听。

至于田地,山西的百姓仍感念于谦的恩德,有许多人自发来帮于涣垦了荒地。只是地也不算好地,不然不至于荒芜至今。所幸于涣也不求单靠种田为生。

于涣和于先两票对商烨一票胜出,请人帮忙的事就定了下来。

——

山西宣府龙门卫多军户,文风不盛。可是就在这平平无奇的一天,它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自山西各地赶来的士人。

张明魁精神一振,奔到村边那片空地上。那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笔墨纸砚,可围着那桌子几丈外的地方却已有许多人或坐蒲团、或坐凳子,不顾士人风度伸着脖子张望。

还有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道:“不知旷澜公何时才来?”

“这点耐性都没有,还来听讲?”立时有人反唇相讥。

也有人遇见熟人,惊喜道,“某兄,你也来听于旷澜讲学啊”,又是一番叙旧。

直到一个目若朗星、颔下微须、清隽秀逸的青年出现,所有人顿时正襟危坐,一时间空地上再无余音。

这个青年一身布衣却依然不失潇洒风度,他步履从容地穿过自发让开的人群,走到桌子前坐下。他朗声道:“诸生静坐。”

“请旷澜公开讲!”士子们齐声道。

这正是于涣。

他清清嗓子,没有废话,直接开始讲授。一边口述,一边自己笔录,一心二用,两不耽搁。这样,后面若有人没听到,便可来看他的手稿。于涣会专门请村民去帮忙看着自己的讲义,不许有人损坏或偷走。

这种事是有前科的。于涣讲得好,字也好,便有人想拿走原稿收藏;期间与人起了争执,几人互相抢夺之时不慎将手稿撕毁。于涣不许他们再来听讲,同时为了以防这种事情再发生,便找张明魁来看守。这孩子与他相熟,以他托付自己而骄傲。

于涣学问深厚,见解精辟,言简意赅,还能深入浅出,加之他声音清朗悦耳,更令人陶醉。听到精妙处,总有人忍不住喝彩出声,招致旁边人的怒视,怪他打扰别人听讲。

就连路过的村民,都常常听入了迷。村里人笑称:“就是狗经过了也不敢乱吠,怕打扰于先生讲课。”还有一位大于先生则是于冕。于冕专心于整理于谦生前的文稿,没有余力再教学生。他体质不如于涣强健,干不了种田的活,家里还有许多口人要养,时时受人周济才勉强度日。于涣没对商烨说,他是打算请于冕的妾室李氏或刘氏来帮忙,趁机也能多给兄长些钱粮。

等于涣讲完一场,已是口干舌燥。还有许多士子想向他请教问题,于涣摆摆手道:“我下午还要去给学堂的学生上课。诸位若有疑问,可以明日再来,或写在纸上让人转交给我。”他说话时有一种不容置辩的神情,众人触及到他的目光,都不由得讷讷应是。

于涣这才脱身。

不想刚走到家门口,一个身材精壮、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往地上一跪,磕头道:“请于青天为我做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