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18章 英雄入彀 择妇择婿

第18章 英雄入彀 择妇择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幸而他是那种哪怕不喜欢一件事,也能把它做得很好的人。于涣编的第一条史就获得了翰林们的肯定,平时工作之余就去翻看翰林院藏书,有人找他帮忙,只要力所能及且不违法原则,于涣绝不推辞。这样下来,于涣慢慢在翰林院的口碑越来越好。

不过相比著作等身、文章传世,于涣更追求造福苍生,功利千秋。可惜这种心思在翰林院少有人能体会。商辂同他交往较多,倒是隐约能察觉出来。有一天晚上,商辂还对妻子说起这件事,感慨道:“以象观的才华,整日在翰林院看书修史,未免太屈才了。”

妻子问:“你说的是那个三元及第的于象观吧?”

“是啊,怎么了?”商辂有点莫名其妙。

“你与他相熟?”妻子又追问。

商辂说:“平时来往多一些。我看于象观这个人有些外热内冷,他同每个人都合得来,又和大部分人没有深交。”

“哎呀,你真是的,怎么不早说?”妻子埋怨道,“既然你这么欣赏他,何不结个亲?现在想同大司马家结亲的人都要把他们家门槛踏破了!”

商辂一愣,自己怎么没早点想到呢?他再一琢磨,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他和于谦都是浙江人,土木之变后他也支持了于谦反对南迁的决议,于涣还是他的门生,他又很欣赏这个年轻人,自己女儿的年纪也合适。

“夫人说得对,我明天就去探探他的口风。”商辂说。

——

于谦摘下官帽放在桌子上,问:“何事叫我回家一趟?”

于涣看着他腰间挂的一枚白石印章,笑道:“不能是我想爹了吗?”这是今年四月二十七于谦生辰时他送的,印章是于涣自己选的石料又亲手刻的“廷益”,于谦的字。

“再胡说就出去。”于谦越来越懒得搭理他这种插科打诨了。

“我有要事禀告您,请您定夺。”于涣正色道。

“快说。”

“商学士想做郗鉴,让我做王右军。”于涣说。这是“东床快婿”的典故,郗鉴是王羲之的岳父。

于谦先是说了句:“让你去东床坦腹,我看你真干得出来。”转而陷入思考。他不欲和朝中重臣结亲,而商辂虽然在阁,但位在陈循、高谷等人之下,门第不算太高。他对商辂的印象还不错,此人有文才也有雅量,更难得的是有气节,大事上不妥协。

“你近日在翰林院,与商素庵相交颇多?”素庵是商辂的号。

“商学士对我有些青眼。”

“那就是你也还把商素庵放在眼里。”于谦知道若是于涣看不上的人,绝不会和他多说,而且还不会让人发现他对其冷待。

于谦又沉吟片刻,说:“我叫你嫂子给商府送个帖子,让她先去看看。若是商家的千金好,不妨再设法让你们相看相看。”

“谨遵父命。”于涣躬身道。

于谦拿书轻轻打了一下他:“没有你的首肯,我还敢应?”要是于涣不感兴趣,都不会让他知道有这事,遑论专门把他叫回来一趟。

于涣笑嘻嘻地说:“我知道爹疼我。我不是看家里人都为我的婚事发愁吗?”

尤其自于涣中状元,打马游街后,有许多媒人上门,还有许多夫人给邵氏递帖子。倒是没有文官几位重臣,但有不少武勋人家,甚至范广也来问过,落得被于谦一顿说。范广是于谦最信任看重的将领,如今团营制推行,朱祁钰坚持命于谦节制军务,范广这么凑上来还嫌不够招风吗?当然,很难说那些武勋人家不是看重于谦以文臣且不受爵位的身份,仍然手握兵权。

邵氏很发愁,选择太多实在挑花了眼。她毕竟不是母亲,也不好太过给小叔子拿定主意。而且那些很好的人家给出的人选就会有些缺憾,许是觉得于涣不是嫡子——虽然没有人觉得他不是于谦的亲生儿子,但毕竟他是于谦领着上京这一点很容易知道,董珍哪能突然冒出来这么大的儿子?所以很多人觉得于涣是妾生子,甚至私生子。邵氏也不理解,大明朝独两份的三元及第,居然还能被人挑上嫡庶了。也或许是爵位高家道又尚可的人家嫌于家没爵位?

总之,邵氏得到于谦的指示还是很高兴的。她这个儿媳也难当,上面没有婆婆,要管这一家子,得直接跟公公对接;小叔子跟丈夫年龄相差大,她还要操心他的婚事。幸好于家人都好相处,于谦也不喜欢虚头巴脑的规矩和繁文缛节。

邵氏高高兴兴地去了,高高兴兴地回了。

“涣弟,我看那姑娘好。人长得俊,又念过书,还会打理家务,为人很爽利。我同商夫人约好了,下回咱们去上门拜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