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七衣仙女于今晨阴阳交汇之际,以昆山玉壶为皿新采的松华清露,佛老请品一品。那松树长在泰山之巅,受日灼月晒,又经风清雨洗,松针尖尖儿上所凝的晨露最是纯净不过。”
纯纯净净的松华清露,用来清心去火甚妙。
若是没有这每日三大壶松华清露净心,说不得,王母娘娘已经被阴晴不定,逮谁燎谁的玉帝给气出个好歹来。
王母特特将如来佛祖请来,可是有要事相求的,万不能让玉帝这张没了门扇,自在豪放的嘴将人给气走了。
趁着玉帝再启金口之前,眉若远山,眼含薄雾的倾世美娘娘一记冰凉冷眸,将那至高无上的天帝牢牢震慑住,这才趁机细细商议起要事来。
因着有灵霄宝殿内自有术法隔绝天地,再没有第四个知晓二位神尊与佛主谈了些什么。
约么密谈了半炷香后,殿外有青鸟嘶鸣报讯——
小天尊,下界了。
青鸟的鸣叫只王母能懂,玉帝同如来佛祖皆把目光转向她,静默相询。
容颜绝世,风华绝代的王母娘娘略垂眸,轻启朱唇:“无碍,不过是小家伙又淘气了。”
闻言,相看两厌的玉帝和佛祖,齐齐露出了一模一样的宠溺笑容。
只不过,待得日后见证了“搅三界风云,扰阴阳变幻”的淘气法儿之后,玉帝同如来的笑容都裂开了丝丝缝隙。
唐王李世民此时此刻的笑容却真诚灿烂极了。
因着失约于犯了天条的泾河龙王,没能从爱卿魏徵手下救得老龙王性命,李世民被那老龙王的幽魂索命,竟往地府游历了一遭,见识了几许地府的奇风异貌。
从地府魂归来兮后,李世民就生了些朦胧的念头。
午夜梦回间,那极为虚妄的念头总是萦绕心间氤氲不散。
等在那水陆大会上,亲见观世音菩萨于祥云瑞霭间显现真身,指点真经,李世民的想法就更清晰了。
昔年秦皇汉武求长生而不得,原是拜错了山头!
天神吝啬福祉,鬼神可敬亦可怖,皆不若我佛慈悲为怀。
只要这有为的和尚,得道的高僧能从西天佛祖处取回大乘真经,他李世民,大唐的明君,东土的圣王,便可修善果,渡凡尘,脱地狱樊笼,登极乐逍遥。
哈哈哈哈……大唐千秋在望,吾皇万岁可期。
思及此,率满朝文武来送行的李世民目露深情,牵起御弟圣僧的手,殷殷不舍,再三叮咛。
千言万语汇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御弟你定要一路平安,早去早回啊。
把个御弟圣僧感动得当场立下誓言:贫僧还,则真经回;贫僧没回,那一定是死在外边儿了!不能为我王取回真经,就去地狱为我王念经,总之这君恩他是非报不可!
圣僧言辞切切,听得李世民心肝儿颤颤,地狱里念着他的鬼魂已经够多了,实在不必再添个御弟。
为提高御弟圣僧的生还率,李世民细心准备了一只紫金钵盂赠予御弟:“御弟这身板细长,瘦竹竿子一般,日后定要多多用些饭食,增添雄壮之姿,免得路上风吹日晒的生了病灶。”
耽搁了取经的行程事小,误了你哥的长生大业就不妙了!
御弟圣僧忙双手捧过紫金钵盂,俯首折腰拜谢。
他不知唐王绸缪,只感念君恩厚重,这取经之心又坚定了两分。
送完了化斋用的钵盂,李世民又为御弟配了日行千里的白马,以助御弟圣僧加快行程,早去早归。
若不是求取真经讲究个“虔诚”,李世民是想遴选五百禁军来护送御弟圣僧的。
每个禁军配上三匹良驹,再着令各地馆驿备足干粮草料,沿途诸王刺史大开方便之门,尽心招待敬奉,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来算,只需月余便可至灵山……唉,可惜被御弟圣僧坚决拒了。
衣食住行尽关怀嘱咐妥当,李世民又为御弟取了个雅号“三藏”,意为西天有真经三藏,时刻提醒御弟牢记使命,莫忘初心。
贤君圣僧惜别耗时,地上文武肃穆,天上神佛已然失了围观的兴致,三三两两闲聊起来。
丁卯司马卿瞧见那文武大臣都是男的,颇为不满:“不过十几年的光景,人间竟阳盛阴衰至此,不说女王了,怎的连个女将军都挑拣不出来?”
丁未石叔通闻言附和道:“就是哩,我听观世音菩萨座下的童子说,怀了身孕的妇人进庙里拜菩萨,求的都是身怀六甲。”
她一面说,一面拿凉飕飕的眼神儿挨个打量六甲,将阳刚玉男们给看得虎躯一震,心中惶惶。
“姐姐们慎言,阴阳不可妄议啊!倘若来日传进王母娘娘耳中,咱们怕是都得遭殃!”甲子王文卿及时掐断这敏感的话头。
“凡人见识短浅,不知姐姐们本事。”甲寅明文章最是机灵,嘴甜夸赞道,“他们要是见过姐姐们当年在花果山剿猴子的凛凛威风,跟菩萨求的必然就是身怀六丁了!”
提起花果山一役,六丁六甲每每有着说不完的话,阴阳之议就此揭过。
与此同时,一侧的四值功曹正在热议天蓬元帅错投猪胎的秘辛,对面的五方揭谛顺势谈起金蝉子投胎的排场,十八伽蓝由此联想到关于金蝉子乃我佛如来私生子的谣言……
叽叽喳喳,热火朝天时,忽而平地卷狂风,飞沙走石,迷了众神佛的眼。
风起时急,风落时快,送行的唐王与文武们东倒西歪,被送的御弟圣僧三藏法师却不见了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