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把我父亲害死的?”
知道当头一棒是什么感觉吗?
或者好端端地就被人闷了一拳的感觉呢?
景末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凝固了,身体里的各个器官也绞成一团,她脸色煞白,只得握紧拳,指甲掐得掌心的肉生疼。
他知道了,诺曼的死,绿魔的真实身份,托尼试图掩盖的真相……他什么都知道了。
说来也奇怪,从事发那天起,她心里就始终有种直觉,觉得总有一天纸会包不住火,而到那时哈利会悍然不顾地与她翻脸,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可人心就是这样,你越害怕一件事的到来,就越会用各种心理战术催眠自己,日复一日得过且过。有的时候景末会想,不如就这样吧,她和哈利,早就是两个分得清清楚楚、独立得不能再独立的个体,最糟的情况又能怎样呢?
可她没想过,谎言不足以掩盖真相一辈子。她更没料到,在失去沟通以及关照的日子里,用来填补他们之间距离的东西,是怀疑、是愤怒、甚至是憎恨。
“哈利,我没杀你父亲,托尼也没有。”景末声音弱下来。
其实她大体上也明白,眼下的情况,再多的解释也不过会被颠倒黑白。失去骨肉至亲的前提之下,理智谈何容易?一切不过是徒劳。
“他当初在地下埋了两百枚炸弹,起初大家全被困在火海里,但我们的一个同伴出手相救才——”
“住口吧!”
没等她说完,头顶传来声嘶吼。景末吓了一跳,如寒蝉般哑然失声。
“尸检报告上说他身体里含有大量电离子,所以,还请你来告诉我,为什么他烧死之前还会被十亿焦耳的雷劈?你们的良心在哪啊?”
“景末,你以为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任何一个细节能瞒得住我吗?不用你说,我知道你那个热心同伴是谁——皮特罗.马克西莫夫!你的男朋友,大名鼎鼎的快银!”
“你觉得我是会相信这一切纯属巧合,还是你们早就串通一气伉俪情深了?”
他的话比最锋利的刀子还伤人,每一句都比上一句更狠。
在皮特的名字被喊出来的瞬间,莫名的恐惧倏然干结住景末的喉舌,满屋惶惶不安的气氛,仿佛魔鬼已经抓住她的一只脚。
她想解释,可证据在哪?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可逆转时空的真相除了她自己,又有谁知道?
所谓蝴蝶效应,造成的后果绝非一时半刻,飓风过后,再回首才发现原本的生活早已一片狼藉。
或许这次相遇之后,他们早已不是同一时间线上的人了。
“你还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良久,见囚牢内久久没有回音,哈利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终于平抚了暴怒的声音,重新开口。
“……没有了。”
景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费了多大劲才道出这三个字,她说话的时候声音不住地颤,泪水在她眼眶里打着旋儿,她只得拼命呼吸、呼吸,让它们别不争气地掉下来。
“难道你全都默认了?你就……就不想再跟我说些什么吗?”
“可我该说什么呢,哈利?”景末转过身去,使自己的脸背对着镀膜玻璃,以免外面的人看到她此刻的狼狈相,“我说了你就会相信我吗?我说了你就会放我走吗!”
世界都安静了。
那段默契的、庞大的寂静,似岁月如流可事实上仅是俯仰之间而已。
“……你说得对,我不相信你。”
从今往后,永远永远。
也许未来依然有人值得我去相信,但景末啊,那个人绝对不会是你。
他不知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那个将自己蜷缩起来的背影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如断了线般的珠子似的啪嗒啪嗒掉在地面上。
“雨果院长。”哈利闭上眼,脸色苍白,向着旁边默不作声看完全程的科学怪人说,“她交给你了。”
“交易愉快。”
话音刚落,忽然从透明牢房里传来一声闷响,两人不约而同停下来,向玻璃内望去——
只见女孩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她这是怎么了?”
“药效没过,又正好累到虚脱了而已,等睡醒就好了。”雨果咧嘴笑起来,镜片后的双眼眯成两条缝,“你不会后悔了吧?需要我提醒你你的父亲还——”
“不,我不后悔。”哈利转身,自然地理了理衣服,僵硬地挺直脊背走出门去。
屋外足有两米高的巨笼内,皮肤皱皱巴巴的绿恶魔一会儿嚎叫一会儿尖笑,嘴里说的净是神志不清的胡话。
“爸,是我,我是哈利啊。”面容阴戾的少年隔着笼子握住他的手,强迫自己摆出一个笑来,可那只手却被对方无情地甩开。
笑容凝固在脸上,他的双眼却湿润了。
“放心,我会让你记起来全部的,我回去就请全市最好的医生、还有最舒服最安全的地方,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少年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又重新苦笑起来,“我们这就回家。”
*
第一次遇见你的时候,我刚过完十三岁生日没多久。
严格来算的话,美国初中的时间段是入学第六年到第八年。那时初来乍到的我算是个大龄插班生,在中城初中部直接就读七年级。
中城中学地处曼哈顿,藤校录取率不是一般的高,每年为了挤进来念书的转校生大有人在,于是每个新学期总会出现一大堆生面孔。
按照中城的传统,每年八月底开学第一天都会让全体师生参加破冰晚会。而十三岁的我,以一名新生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国外的破冰晚会。
那天桌上摆着各种牌子的零食和饮料,礼堂里聚满了各种肤色的青少年,棚顶挂着彩色的气球和闪亮的挂灯,乐队在舞台上纵情演奏——
其实当时我心里挺忐忑的,因为我还没有朋友,不过我也激动坏了,因为晚会实在太热闹太精彩了。
每年晚会的最高潮都是学校为促进大家破冰而精心设计的大型活动:
六十分钟内,全场所有人都要努力与身边的人交流,以交换身上的任何东西;规定时间内,谁身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多,谁就获胜。
我被这巧妙的设计惊呆了——交换东西,不止有借的过程,更得有还的过程,这让沟通与互留联系方式都变得顺理成章。
然而可惜的是,在国内的时候我甚至没听说过这种活动,自然没作准备。和许多有备而来的学生们截然相反,我身上除了当天的装扮外简直一无所有,甚至连手提包和口红都被我放在学生宿舍里了。
周围的学生们很快躁动起来。大家纷纷开始了交流,在礼堂里形成了鼎沸的人潮。
我有点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大概绕了二十多分钟才和一个叫简的女孩子攀谈上,鉴于我们都是萌神库里的粉丝,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也顺便交换了鞋子。
然后简走了,我又独自站在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