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曲虎有些许经验曾出言提醒。张守也是个谨慎的,不敢下大本钱。
此行最重要的是竹荪,其他都是附带的。跟队的人也可以倒买倒卖赚些辛苦费。只是不能误了行程。
十匹麻布价格不算高但也不低。张守有些沮丧,准备到一些城池廉价处理掉,减少负担。
下一个城池,是一个多水的城池。听说这里的水能直接流到海里去。城门口不远处就有一个码头,每天船来船往。
他们运气好还没进城就被另一队跑商的看中麻布。只是价格压得低,张守狠狠心都抛出去。银钱上倒是没亏,只是白辛苦一趟。
还有一座城池以瓷器闻名,最有名的当属青瓷。瓷质细腻,色泽纯洁,像一块上好的流淌着柔光的青玉。
瓷器不好运输,但夏人好瓷,来这里的人都不会错过。张守亦然,就连曲虎和马坤也买了些。其他人只能望瓷兴叹。
带着瓷器上路,走得都要慢一些。下一个城池,瓷器果然更贵,品质还没他们的好。
张守按捺住自己,不急不急,这里离瓷城不远,瓷器已不同价。那下一个城池岂不是价更贵?
果然,再下一个城池价更高。众人怀着这股兴奋劲赶过好几座城池,价格越来越贵。
哪怕如张守圆滑,马坤钱多,曲虎有经验之人,都兴奋得不得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到下个地方。下个地方一定更高价。
直到,有一座城池打破他们的幻想。他们才得以冷静下来。直线飙升的瓷器价格居然降了下来。
没关系,这里是意外,下一处价格一定会涨回来的。可是,连续两三座城池过去,价格一跌再跌。
现在卖出去还是能赚不少。只是,比不得前面一些地方得价格。现在卖出去心里难受。赚到银两好像也不开心。只要一想到没在最高价的地方抛出,心里就难受。
三人商量一番还是按捺下来。下一处,只要不亏钱,无论什么价,他们都决定把瓷器卖出去。
令人欣喜的是,下一处瓷器价格较上一处稍涨。三人的瓷器很快卖出去。
他们继续往南走,又连续经过几个地方,瓷器价格还在上涨。还没开始后悔,下一个地方竟是又跌了。
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跑商难处就在于此。永远无法预测下一个地方的情况。消息闭塞,就算自己走过,下一次来情况都未可知。所以,不少商队年年都是沿着以前的老路在走。
张守在纸上一一记录下来。除了地形、当地民俗风貌、饮食习惯,就连各种布、盐、粮、油的价格他都记。恨不得把遇到的不同的虫子都记下来。这些以后都有用。
张守的字写的一般,有很多人的通病,字大涣散。简而言之,就是废纸。没走几个地方,记录已经一大摞。
带着不方便,张守遇到驿站就寄回翠竹村。光是寄信花费的银钱都不少。幸好路上赚的时候多,能互相抵扣。
驿站不会送信到村里,只能送到镇上。李星和隔三差五去拿信。张守的信找人带回家给李万里。
马坤偶尔会给他寄信。他留着慢慢看,只是没回过信,也没办法回信。
有一回让曲虎看见,竟也学着寄信给李星和,说是感谢李星和。
自此,张守隐隐觉得,曲虎与马坤不对付起来。
只是管他呢。他们一个年轻力壮有个好身体,一个有护卫,真打起来还不知道谁会吃亏。只要不耽误行程随他们去。两人也是有分寸的。
每回收到张守的信,李万里都会整理誊抄一份。全当练字了。的确让他长了很多见识。
夏国与他所知道的古代有些许不同。若是张守等人提前几个月出发,李万里想跟着一起去。当游学能长不少见识。
如今从纸上窥见一二也不错,受益匪浅。
马坤也给李万里来信。说是出去方知天高地远,自己渺小。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他也算得见几面。
李万里说不上好坏。马坤变了。从前在书院里无忧无虑的快乐小狗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忧愁。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好像是自己的弟弟。他说不上什么滋味。弟弟肯定不能委屈的。马坤他也盼他过得好。
情之一字,实在让人难测。
看着旁边说要陪他看书,实则书页半天没动已经双眼无神的夫郎。李万里不由乐出声。真可爱。
幸好,他领悟得够早。
得他一人相伴,人生有趣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