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千阳欢欢喜喜等着回家过年的时候,李星和愁秃了头。最近不知怎的,店里怪事连连。
刚从顾千阳离开的悲伤中走出来,何玉就火急火燎地跑来。等何玉呆上几日,李星和就明白咋回事了。
李星和现在最会的就是看人脸色。哪位主顾真心想买东西,他看一眼就知道。他娘的心思全摆脸上。李星和不知道才怪。
这下,他是彻底不敢对比赚钱更开心的事好奇了。
好不容易等何玉走了,店铺里老是出现莫名其妙的东西。别人开店怕少东西。他倒好,东西还多了。没等李星和搞明白,已经又快要过年了。
临近年关,家里的事情多。天冷深山里的野兽更容易跑出来,顾家寨众人要回山里猫冬。
临走前,还有山民感慨,“一觉睡到天亮的感觉可真好。”
旁边收拾行李的人骂道,“回山里可别睡死了。”
竹林边虽然也有寒风呼啸而过,但风里没有野兽的怒哄声,不必整晚提心吊胆。夜里除了巡逻的人,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不必担心半夜野兽闯进家里。
李家秋末的粮食都没卖,山民说要用工钱换粮食。这些粮食够他们吃到来年春,不必在冬天冒险进山。只要守好顾家寨,不让野兽靠近就能安全过冬。
粮食太多,便由汉子们先走一趟。先把粮食送回去,回头再来拿其他东西。
翠竹村不少人站在村边围观。从这里可以看见竹林,只是看不清人脸。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村民已经不害怕山民了。
李家的工钱是按月发。山民偶尔会带小孩下山,小孩最喜欢在村里跑来跑去。近来,村里连货郎都多起来。村民要买东西都方便多了。
“还真别说。这些山民就是穷了点。个个都有一身好力气,干活也不见有偷懒的。”有婶子说。
“可不是嘛。李家那几十亩地整得好呀。从其他村买的鸡鸭屎肥,那些个汉子挑回来没一个嫌臭的。平日里总见他们扫落叶,说是堆肥啥的。伺候得真精细。”
“怪不得天德叔的谷子,年年收最多。”
想想就累,他们家汉子不愿费这些功夫。
山民没走光,还剩顾鼎,冬天会和大柱留在竹林巡逻。没有妇人在,张守干脆自己做饭。只是他厨艺实在不怎样。等李天德到镇上,何玉觉得他都饿瘦了。
李星和终日在店里守着,最多出去买吃买些纸笔,何玉瞧不出什么端倪。秋收一来,她终于忍不住跟着李天德回翠竹村。
白玉英的肚子已经大起来。顾鼎舍不得带她回顾家寨,怕冬日要生在顾家寨找不着大夫。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家里好点便不想妻子受这份苦。白玉英便留在李春花家。顾鼎把唐婷接到李家,小姑娘有半年没见母亲了。顾鼎要留银钱,李春花不肯收。
夫妻俩今年要留在翠竹村过年。
“今年冬天不用进山,等有空家里再下山看你们。”宋英说。
“不用进山那也要巡逻,晚上没得睡。一个人出来我们也不放心。估摸着日子,要到年后才生。娘别急,等过完年再出来。”白玉英劝慰道。
宋英也知这个理。冬天不管上山还是下山终归不安全。孕妇留在翠竹村是最好的。有顾鼎和顾老五一家在,没什么可担心的。但白玉英肚子里有娃她总放心不下。最终,宋英把大半的工钱都留给白玉英,让她买些好的吃。
这工钱是白玉英的工钱。顾家没分开,家里的银钱都是宋英在管。白玉英对此没有意见。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是这样的。每个月领完工钱,她会托人带回去给宋英,一个铜板也没给自己留。
看得李星和惊吓连连。太可怕了,嫁人了连钱都不是自己的。他不要嫁人,他要钱。
等文绣院放假,三人包辆马车踏上回家的路。
这段时间除开教徒弟、学新花样,李秋水还在外面接了不少花样活。她绣技好,绣得快,不少掌柜乐意找她。这不,在马车上她又开始穿针引线。
“姐,马车晃,仔细扎到手。到家还有几日才过年,不急一时。”
“我刚会走路就能拿针线。闭着眼都没事。赶赶工不费事。”
在县城,李秋水接的私活多,抽不出时间做其他的。只能赶在回家的路上给家人缝制衣服。他们家的衣服多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成衣贵,很少买。
顾千阳帮着裁布,马车一晃,手一抖就剪歪了。顾千阳身形不变,瞥一眼李秋水,见她头也不抬,手还是稳稳落针。这下重新调转剪刀,继续沿着画好的线条剪下去。针线、剪刀跟他无缘。
到镇上,照常到何大舅面摊上吃碗热腾腾的面。
何大舅照常往面里下鸡蛋下猪肉。摊位上荤的配菜都每样都放一点,快出锅时再搭两根青菜。何大舅动作利索,左手提锅稳稳地把面条倒入碗中,每人都是满满一大碗。
面条太满,面汤溢出来滴在桌面上。李万里赶紧过去端。面汤和汤碗齐平让人无从下手。李万里干脆低头,就着桌面猛吸一大口面汤。这才放心把面端过来。
咸香的面汤烫了舌头,暖了身体。
顾千阳和李秋水的面,李万里不好吸。他左右为难,“舅舅,太满了。端起来要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