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夫郎是个小跟班 > 第37章 马坤仍未知小哥儿姓名

第37章 马坤仍未知小哥儿姓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星和无语。你跟我哥是好友,那还调戏他弟弟?哪有男人,天天围着一个小哥儿大庭广众之下说个不停。是何居心?

李星和敷衍,“哦。”

“你记得我吧?那太好了。吃酒那天,你还给我坐的那桌上菜。”

李星和捂嘴打哈欠,“对。”

马坤更兴奋,可算找到突破口,“不是万里兄的好友,还吃不上他的秀才宴哩。我们书院就请两人,另一位在县里没去成。就我去了。我跟万里兄关系最好。”

李星和眨眨眼赶跑困意,“嗯。”我哥是秀才我骄傲了吗?

马坤更开心,“你跟万里兄关系一定很好吧。他都请你了。只请了你一人吗?”有没有请你家中长辈,是哪位是哪位?

李星和开始收拾东西,“哦。”我是他弟弟不用请就能吃。

怎么不接招,马坤图穷匕见,“说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李星和,“让一让。我收摊回家了。”

马坤无奈,但他不是个轻易被打倒的人。除了学习上。他会继续努力的。起码李星和愿意回话了。

年后回书院,李万里专门针对自己弱项进行练习。他十天半月就会写一篇策论出来。

吃饭时想到农民不易,写几篇“农民赋税负担”、“土地制度与农民权益”、“农业技术与社会发展。”

买纸笔,想到重农抑商,写几篇“商人地位与国家经济”、“商业与经济规律”、“商业活动的影响”等等。

他是擦边写的,主要是为习惯写策论体。至于,军事、权贵的话题他是一点不敢沾。哪怕这样,夫子时时感叹,你是真敢写。

虽然有很有奇思妙想,夫子理解不了,但夫子更为欣赏李万里。勤学、伶俐又有行动力。

夫子帮着批改完,李万里还会找苏必先讨论。苏必先是土生土长夏国人,又是学霸,与李万里是同期学子,两人探讨往往能撞出更多的火花。

赵家专门请大儒给赵璋授课,这就是古代的私教。赵璋在县学多是掩人耳目,做做样子。县学的夫子有些只有秀才,最高不过举人出身。在赵璋眼里不够看。

李万里带起甲班练策论、互相传阅讨论的氛围。开始,赵璋还不以为然。有空时听两句解解闷。只是,听着听着就不对劲。这群秀才还挺有想法的。赵璋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最明显的是,李万里所写的“商道”。赵璋自誉为某个皇子的钱袋子,都没李万里对经商一道想法多。多是他没听过,没想过的法子。赵璋觉得有趣,与幕僚商讨后,觉得可行。

干脆直接挑一间香满楼试验,这个法子也是李万里说的“试点”。这个点非常成功,试点的香满楼当月利润翻倍。

赵璋重视起来,偶尔会加入讨论。他尤其重视李万里,甚至会抄录李万里的策论给幕僚讨论。连对苏必先都冷淡不少。

赵璋有大儒教导,在甲班与苏必先轮流当第一。赵璋不由对苏必先多几份关注。苏必先以后必定会进入官场。

如此有才学的人,能提前拉拢最好。只是,苏必先人情上不太懂得变通,对他这个京城出身的世家公子一直平平淡淡的。与班上其他同学态度相差甚远。苏必先对李万里倒是多几分亲密。

李万里既然真有几分才学,又与李秀云同村,为人还算识趣,提携几分也行。李秀云身份低了点,翠竹村能出个人物也算抬一抬翠竹村的身份。只是,在世家眼里,哪怕李万里考中状元也是不够看的。聊胜于无吧。

“天下之中,诸侯四通。世人皆知这个道理。只是,万里兄觉得何地担得起天下之中这个称号?”赵璋说完,其他学子安静下来,纷纷看向李万里。

虽然很惊讶赵璋会加入讨论,但李万里还是认真回答,“中原腹地,水陆兼并,四通八达之地即可。至于是哪块地方,见仁见智。”

赵璋出身世家,世家手中定有夏国舆地图。李万里农家出身,尚未游学,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学,他知道就不符合常理了。哪怕是听人说过,此时拿出来说也不好。这不是那听风就是雨嘛。

赵璋对李万里兴趣更大。他是知道有一块地与李万里说法相符的。赵家年前刚扫清障碍,置重金在那块发展。只是,尚未见成效。倒是与李万里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怎么可能?这块地方是赵家幕僚商讨已久才定下的。那可是把赵璋几十年的家底投一大半进去了。

赵璋打量李万里,“万里兄若是得空,诚邀万里兄小酌几杯。今日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万里高瞻远瞩,佩服佩服!”

闻言,甲班学子低下头偷偷打量两人。赵世子是看上李万里了?

看来,李万里在甲班的地位要变一变了。能得世子看中,李万里以后能走到哪一步不好说。至少,他不是他们这些秀才能得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