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给何玉的是藏青色的粗棉。这个颜色,不显眼,又耐脏。村里人的衣裳、褐、土黄色居多。何玉不好穿太鲜艳的颜色。
李星和正是爱美的年纪。李秋水给他挑了一套鹅黄配浅白的哥儿服饰。
“要让星哥儿自己缝制新衣,那太残忍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穿上。”李秋水笑着说。
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接裁制成衣,在镇上很好见。县里倒是很多。
李万里,“给星和多买两套。他正是爱美的年纪,错过就没有了。”
李秋水一想也是。自己十几岁的时候,看着别人的新衣裳很羡慕。只是,她知道家里的情况,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起。衣服破了,补补还能穿。哪里短了,就在哪里再缝一层上去。
李秋水又挑了一套青色的,衣裙边角拼接红色。红色占一小部分,布料有暗纹,很是显眼。撞色的拼接,一点也不违和,反而很显眼。
“小哥儿喜欢这些?”李万里问。
旁边的小二咔咔就是一顿夸。下至三岁,上至六十岁的小哥儿,没有不喜欢的。
李秋水也说会喜欢。这款式,他们镇上很少有。多新的款式,穿出去肯定好看。
“这两套,各要两套。分开装。”李万里说。李星和喜欢,顾千阳肯定也会喜欢。不说小哥儿都会喜欢嘛。
李秋水反应过来,“另外一套,买给千哥儿的?”
李万里点头,买给未来夫郎天经地义。
李秋水无语,“弟弟和千哥儿在村里,穿一模一样的衣服出去。你咋想的?”李星和曾说过,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当时还觉得他胡言乱语。现在李秋水觉得有道理。弟弟和未来夫郎感情好,她为弟弟开心。
当初与陈江互通心意后,陈江也曾送她礼。只不过,都是糖葫芦之类的吃食。一串糖葫芦,五个山楂,她吃两个,陈江吃三个,棍子上的糖丝还是陈江舔干净的。可恨自己当时感动得要死。
现在回头想想,想给当初吃糖葫芦的自己一巴掌。
李万里给顾千阳花钱,李秋水没甚反映。两人已经定亲,李秋水也是把顾千阳当家人看待。给家人花钱,她舍得。给自己花,才舍不得。
李万里,“这两套不是好看吗?”好看等于顾千阳大概率会喜欢。
李秋水头一次怀疑自家弟弟的智商,”撞衫了。你跟同窗撞衫了,你不尴尬?”
古人也怕撞衫?
县学有院服,大家穿得都一样。但李万里不傻,他只是没经验。前世今生,还没给对象买过衣裳。
“劳烦姐姐再帮我挑两套。要明亮的颜色。”李万里说。
这下,李秋水慎重许多。他跟顾千阳见过几次面,不甚熟悉。李秋水不清楚顾千阳喜欢什么。问李万里,一问三不知。问到最后,只得到一句,顾千阳好看穿什么都好看。顾千阳不挑。
确实不挑。两人定亲时,李万里还不是秀才。李家也一穷二白。顾家不一样。顾家田地多,顾老五也肯下力气,生活不差。
最后,李秋水另外又挑出两套。一套红色的,下半身做了压褶。压褶废布料,在镇上也很少见。另外一套,挑的拼接,浅紫配天蓝。
“好看。都好看。”李万里麻溜去付款。
十月一,李秋水独自到文绣院。学院没休沐,李秋水只得独自前来。她要一个人在县城,迟早要适应一个人。
到文绣院,李秋水才开始紧张起来。真到靠自己的时候,长久以来被人夸赞的手艺让她自豪。只是,这里是县城,很多东西她没见过。也许别人懂得更多,隐隐自卑又让她胆怯。
“姐,没事。我们家有......不用紧张。就算不成也没事,我们可以等。”李秋水想起李万里的话,心里放松一些。自己能进最好。要是进不了也没事,还能节约三十两。更何况,自己还可以等年底纺织厂招工。
食时一过,从文绣院里面出来五位嬷嬷。其中一人跟众人说完规矩,才放人进去。
考核需布料、针线,众人可自带,也可在文绣院内购买。李秋水自己带了。嬷嬷检查完她的布料、针线等,给她一个号码牌,让她入座。
等全部考生坐好,考试开始。
从现在开始到酉时三刻,考生可自行发挥,绣自己善长的东西。绣完让嬷嬷检查,当场决定去留。
考生不多,只有三十余人。有如李秋水这般年纪的姑娘,也有年纪比较大的。最小的是个七岁女童,拿针线的手还不稳,穿针引线扎了自己几下。小姑娘撇着眉头,吹吹自己的小胖手,继续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