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早就后悔了,不由想起李秋水的好。李秋水勤劳,对他不藏私。他现在每天睁眼就是为一天的口粮发愁,根本没精力顾及其他。
若是李秋水还在,照顾好家里,陈江还能花心思盘算一番,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陈江想着去找李秋水,和她再续前缘。只是,此时李秋水早已踏上去县城的路。
他们是租牛车去的。这回去县里,李万里至少要呆三年。县里的东西价格高,李万里行李很多。四季的衣裳、鞋袜、书籍、冬被放满牛车。牛车直接把他们拉到县学。
李万里下车给车钱。车夫帮忙把行李拿下来。先登记,分好寝舍,李万里把行李拿进去放好。
县学外面直接就是一条大街道。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来往学子众多。两姐弟挑了一家面馆点上两碗面条。素面三文一碗,荤面八文。他们镇上素面两文,荤面六文。县里物价要高些。
李秋水有想到县城物价高。和离后她身上有将近四两银子。出门前,何玉给的银子,李秋水不肯收。何玉没办法只好把银子都塞给李万里。
这次出门,两姐弟估计要过年才回去。虽然说是免学费,但吃穿纸笔都要钱。今年免了地税,卖完粮食才出发。何玉足足给李万里十两。这是一笔巨款。
吃完面,两人找到县城最大的纺织厂。只是,门房说不招工。李秋水不由后悔,来之前应该先找人打听。自己太心急。两人又跑了几个纺织厂,连官家开办的制织造局都去过。只是,没有招工的。
县城西角,有一堵墙专门帖榜、招募信息。两人去看,多是招男子。招小哥儿、女人的几乎没有。要想在县城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男人都不易,何况李秋水一个女人。
夕阳西下,李秋水有些丧气。没找到工作,自己要留在县里是一笔大花销。家中困难无力支撑。若是回去,家人也不会嫌弃。只是,要连累父母靠父母养着,李秋水又不愿意。
两姐弟商量后决定,若是等到过年,李秋水还没着落。年后她留在家里不过来了。李秋水住了三天客栈,才找到暂时落脚的地方。
一间很小的民宅,进门有一块很小空地,厨房和一间房。房间窗户还是破的。这间房跟隔壁原本是一家,兄弟分家。这边分两间房,隔离那户有好几间房。原房主对分家不满,用砖头砌墙把两家彻底分开。
两间房,一间做厨房,一间卧室。房主成亲生娃后住不开,干脆把房间租出去,搬去其他地方住。
卧室只有一张床,厨房只有一个灶台,其他家具都没有。房租相对便宜,一月五百文。押金一两。三月起租。李秋水租三个月加上押金就要二两五百文。她身上只剩一两。
两人出门买来窗纸,重新把窗户贴好。另外买了锅,两只碗两双筷子,粮油盐柴等。
幸好李万里跟着去买东西。铁锅太贵,李秋水不肯买。她不用炒菜,准备直接把菜放饭里焖熟。碗筷是预备了李万里的。原本李秋水是不准备买柴、油的。她没事做,明天可以出城捡柴火,不想花这个钱。不炒菜不用买油。
还有其他的东西,李秋水都不准备买。李万里真怕她姐活成野人,强制买回来。回来路上,一再叮嘱她不要出城。人生地不熟,现在山林中野兽多,怕遇到危险。
花两天时间才把屋子打扫干净。房间很小,但李秋水的东西更少。乍一看,空间显得挺大的。
李秋水煮好饭,直接蹲在厨房吃。平日里,她就在县里找工作。
幸好,夏国的官井可以免费打水。不能,洗衣做饭又是一笔开支。
县学有学子三百余人,按成绩分为甲乙丙丁等班级。一个班三十人,李万里和苏必先又同班了。
自院试一别,两人数月未见。寒暄一番,都为马坤感到可惜。
李万里还看到男主赵璋。以男主的家世,取得秀才功名后,可入国子监。赵璋没去国子监,反而来县学。
赵璋相貌英俊,衣着不凡,众星捧月。前后桌的人都在恭维他。李万里没凑热闹,只当不认识。
赵璋却主动走过来,“万里兄才学果真不凡。与万里兄相聚于此,某喜出望外。”
李万里起身拱手,“彼此彼此。”
赵璋在,李万里和苏必先不好叙旧。三人互相客套一番。李万里听到旁人在打听他。
“什么人,能让侯府世子主动交好?”
李万里心想,等你们打听到,只怕要失望。赵璋走后,李万里低声问起赵璋名次。
苏必先有些惊讶,“你与他相熟,竟不知他成绩?赵兄乃是本县榜上第一名。”
和李万里猜想的一样,不愧是男主。下场就是第一,说不准还会来个三元及第。
县学是官府开办的学府,入学礼很是简单。学院大门进来,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名泮水。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他们在泮水前整理好衣冠,依次进入内殿,跪拜至圣先师神位。即为礼成。省略送六礼束脩等礼仪。
夫子上课前先介绍自己,又让众人起身自我介绍。李万里一下由全县第二十七名,变为全班倒数第三。课堂上氛围不错,能在这个班的学生,不说品性如何,向学的心都很一致。
县学食堂伙食不错,一荤一素。
苏必先没有住寝舍。李万里和同班另外一名学子住一间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