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秋归彩鸾 > 第34章 第三十四回

第34章 第三十四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丰年重开女科的诏书,随着军驿向着整个大齐传输。遥远的平州两州慢点,挨着的晋州、徽州却很快得了信。

晋州刺史满腹疑虑,还是令亲信前往督粮府上递了名帖,约在晚上相见。当夜与张存中聊完,刺史收了心思,回府高卧,一觉踏实。

春耕之后,又是风调雨顺,耗费心力打理,水田里的秧苗长势极好。

待至秋收,禇良先收了自家的两亩水田,又帮衬着邻里做活,才得了空上彩鸾峰去。

山田耕种不易,还是靠天靠山,然既是上山,禇良还是带了祭品。她天不亮便出发,祭拜了阿婆,将坟茔附近拾掇利落了,坐下吃点米团。

一旁就是住过三年的茅草屋,除了少了烟火气,还是稳固可靠的。禇良歇足力气,进屋一番洒扫,才带上门下山。

从野迳离开,远远瞧着几个人在半山腰疾行,禇良放缓了脚步,手搭凉棚看过去,竟然都是熟人。

她从小路奔至大路,问道:“付大伯,你们怎么这时节上山?”

被她唤着的人先喘匀了气息,才道:“找你啊。”

“什么急事?”禇良从背篓里找出清水,分给几人,道:“解解渴。”

几人边下山,付大伯解释了缘由。

天子圣命,降旨再开女科,凡未满三十,非贱籍,无入罪者,皆可在州学报名参与。待州考得中,由各州督军以精锐护送,入京都参加京考,京考中者,入殿试。

“瞿刺史知道你这些年即便在山中仍是苦读不辍,是以着人来善本堂与你递消息。三日后开始报名,莫要错过了时日。”付大伯这几年多与禇良见面,很喜欢她的性子,笑道:“上次女科都快过去二十年了,禇良,你可得给你阿婆争口气呢。”

禇良道了谢,在山脚下和他们分别,赶着天黑回到家中。邻家的大娘特地留给她一碗焖饭,让自家的小孙女送过来,叮嘱她趁热吃了,不要客气。

禇良默默填饱肚腹,收拾了家里,点染了油灯,盘坐在床头思量。

自阿婆过身,禇良为报答她的活命、养育之恩,在彩鸾峰守孝三载。她不觉得日子清苦,因着最初的年岁里,总有沐姐姐时不时上山探望她,与她为伴。阿婆教她识了不少字,沐姐姐教她字都是什么意思,教她读书、教她书法,教书中道理。

禇良还记得那日下了大雪,沐姐姐孤身一人上山,便留宿在了茅草屋中。她烧了那么多的柴火,却见沐姐姐裹着被子打趣:“‘可怜身上衣正单’,禇良,别忙活了,两个人挤一挤能暖点。”

禇良便与她坐在一起,听她念叨着一些陌生的话语,渐渐歪过来,睡熟了。

沐姐姐绝口不提自己的来历,禇良知道她不肯欺骗,不说是有苦衷的,便也从不或问。她感激沐姐姐肯借她钱财请郎中救阿婆,然人力有时尽,本是还了钱的事,沐姐姐却怜她孤苦,只说写个借条欠着便是。

沐姐姐的家在长安,若她考得中州考,就能去一趟京都了。

禇良琢磨着,若考不中,左右秋收已过,是不会耽搁耕种。这般想着,她下床从老柜子里要取笔墨写信,却突然想到若是不中,去不得长安,岂不是白让沐姐姐高兴了?

上次的信送出去,才过了端午不久。说不得沐姐姐才华横溢,又在京都居住,早已开始准备此次开考呢。

从州学出来,禇良走出好些步,才回过头看去。

修缮一新的大门,用着碧色的琉璃瓦,门内有着宽敞的教室。禇良想,若有一日天下女子也可在这样的学堂读书,该是何等大幸。

冷不丁被人一巴掌拍在肩头,禇良浑身一个机灵,后撤步回头看去。

身着襦裙的女子眉眼间都是好奇,见状也慌乱了一阵,这才整理衣裙,道:“不好意思,我是看你看得出神,想问问你看什么。”

“我就是发呆,也没看什么。”禇良站直了身体,比女子高了太多,引得她啧啧称奇,才想起互通姓名的,又道:“我自歙县而来,姓云名熙,表字石纯,是来报考女科的。”

她还礼,道:“禇良,才报完出来。”

“我便觉得你也是报考的。”云熙侧过身,道:“不耽搁你了,咱们考场上见。”

赶路回到家中,时日尚早,禇良切了块腊排骨,烧火淘米,一起煮了。等待的功夫,她细细计划着未来一段日子该怎么过,继而叹气。

不多时饭与排骨一起出锅,禇良留足了自己的,将其余的都用木碗装着,来到了邻居王大娘家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