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我给自己找夫婿 > 第100章 第一百章

第100章 第一百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的笑容愈演愈烈,最后仰起了头。

要知道,一开始他看到来信的时候,还以为沈确是为了寻找保护伞,拉他入伙的。结果,没想到,沈确反倒给了他一个惊喜,居然要把白叠子献出,同整个凉城共享。

这可比拉他入伙惊喜太多,真的约等于天上掉馅饼了,他白捡了一个大政绩,毕竟光靠种植白叠子,凉城就可以一秒脱贫,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太守深深地看了沈确一眼,承了他的这份情。

“不过大人,有两点至关重要之事,需审慎考量,这也是下官在县内实践当中亲历的教训。第一,务必要对白叠子的种植规模进行合理的管控。世人逐利乃天性,如果不加以限制,放任自流,恐民众为图厚礼,竞相弃麦植棉。此中危机,非同小可。粮食乃国之本,民之基,一旦缺失,凉城将成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依赖他人为生,任由摆布。一旦外界断粮,则凉城唯有白絮满仓,而无一果腹之物。”

太守也是实干的官员,虽然贪,但执政的能力还是有的,否则也不会被皇帝派来镇守凉城。所以,他一下就听明白了沈确话里的意思,皱起了眉,“沈县令所言极是,老夫差点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倒是疏忽了。”

“大人谦虚,下官相信,依大人之经验,定能在端倪初现之际便察觉,并加以防范。只不过羊角县作为白叠子的始发地,终究是比凉城其他地方先行一步,多了些教训之言而已。摆出来让大家参考,可以少走些弯路。”沈确拱了拱手,恭维了一句又继续说道。

“在羊角县,下官对此的解决之道是进行种植配比。举个例子,王五家种植了十亩小麦,那么他就可以将其中的两亩地改种白叠子,达到小麦四白叠子一的比例。当然县内除了白叠子,还有别的作物和养殖的需求,所以这个配比会更加复杂。其他县里如果只种植小麦和白叠子,配比就简单许多,而且可以根据各县自身的情况灵活变动。”

说到这,沈确有些难为情地挠了挠脸颊,“为此,下官有个不情之请。大人也知,若是白叠子扩大至全城种植,那羊角县的优势就荡然无存。可否请大人规定其他县的麦棉种植比最低不能低于五比一,如此,羊角县的产量就会比其他县高出五之一十,能够让县里的百姓多赚些钱。”

关于沈确的这个请求,太守挑了挑眉,思索片刻后答应了下来,“也行,毕竟你们把白叠子献了出来,产量比规定的份额高些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那下官就替县里的百姓多谢大人了!”沈确状似激动地起身行了个礼,但其实心里早已预料到结果。他提的要求也不过分,太守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肉都献出去了,多喝点汤是应该的。

不过,为表对方的恩荣,面子上还是要表现得夸张才过得去。

“哎,都是为了百姓着想,沈县令无需多客气。”太守摆了摆手。

“大人宽宏。”沈确整了整衣裳才重新落座。

这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还有第二个问题呢。

他继续说道:“大人,以上我所言仅为其一。其二,请大人务必对白叠子的最低收购价格进行统一规定,否则易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最后亏了城里的百姓,便宜了外头的行商。”

“哦,此话怎解?”太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往常听的都是官不与民争利,而这沈确竟要求官府直接下场管控。

“大人,您可以试想一下,若您是种植户,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白叠子,就指望它能够尽快卖出去挣钱,而这时行商来收购,对方出于自己的利润考虑,给出了一个中等偏低的价格,您是卖还是不卖呢?”沈确设置了一个情景剧,试图将道理掰碎了讲给太守听。

“对方出的价格低于我的预期,我不卖。”

沈确微微一笑,“那很不好意思,您拒绝了该行商,但您的邻居接受了该行商的出价,对方的白叠子成功售出,而您的还堆在家里。”

“难道我不能议价吗?白叠子只有凉城有呀。”太守不解,反问道。

“是的,很可惜,种植户是没有议价余地的。虽说白叠子只有凉城有,但行商他对接的是个体农户,那含义就不一样了。毕竟也不是只有您种了白叠子,还有其他人家也种了白叠子,您家不卖,自有别人家卖。而且通常来说,除非产量异常波动,每年的收购价格要么同去年持平,要么低于去年水平。因为对于行商来说,产量平稳的情况下,我上一年用五十文收的,那今年就不可能用超过五十文的价钱收,否则今年的利润就没有去年高。于是,种植户们就只能接受一年比一年低的价格。甚至,还防不住有些人目光短浅,只想着自家的利益,主动向行商让利就为了多卖一些。而有一户人家降价了,其他人家为了能卖出去,也只能被迫降价,一来二去的,就陷入了低价竞争。”

这么一说,太守就理解了。他此前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掰开来看之后,顿时就觉得统一全城的最低收购价格非常有必要了。什么官不与民争利,等什么时候商不与农争利再说吧。

“沈县令于经商之道颇为了解呀,难怪当初能以经济战之论入了圣上的法眼。”

“哪里,不过是略懂些皮毛罢了。下官的妻子出生于商户之家,出嫁后又自行经营商铺,下官耳濡目染之下,对此倒是比旁人了解的多些。”

太守见他如此实诚地交代,有些诧异地瞥了他一眼。时下大多数读书人都不屑于沾染一身铜臭味,就算为了钱财娶了商户女,对外也不会宣扬。

“沈县令,你可真有意思。”太守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微微勾起,表情玩味。

沈确只笑了笑,没有接话,转而说道:“大人,借着这白叠子,我也想同您说一下我对于化解匈人之患的一些想法。”

“想必您应该也有所体会,凉城由于地处大安与他国之交界,城内异族人口难以根除,更不乏有通婚融入,世代相承者,其身份界限早已模糊。故我思忖,各族之中,好战皆与和平共生。对于向往和平共处的异族人,我们是否能敞开胸怀,施以同化之策?恰好,白叠子推广之后,凉城经济必将蓬勃发展,急需更多壮劳力的加入。”

“因此,我建议,不妨将部分邻近凉城的匈人族群纳入考量,初步允许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凉城,安置到特定的区域集中居住,并引导他们参与城内工坊的劳作,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劳作表现进行评分,唯有积分达标者,方可逐步放宽限制。”

“俗话说的好,有奶便是娘。尽管话糙,但理不糙。当这部分匈人在凉城寻得安居乐业之所时,若曾经的族群意图破坏,发动战争,您信不信,他们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闻言,太守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而同化只是一策。对于那些好战的匈人,我们可以效仿‘齐纨鲁缟’之法,以白叠子为引,换牧为棉。日积月累之下,白叠子将占据他们大部分的土地,而凉城就可顺理成章地掐住他们粮食的命脉。一旦没了粮草,仗怎么可能打得起来?”

但这个想法刚说完,被太守一把否决了,“白叠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不能流到匈人的手上。这是我们大安军队的保障,万不可作为引子,随意泄露。”

“这——,是下官失虑。大人不亏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考虑得也更全面,是下官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多谢大人提点。”沈确被驳斥后,不过愣了片刻,便能马上顺着坡就下来了,还拍起太守的马屁,真可谓是能屈也能伸。

太守看着沈确,伸出手指点了点,不由失笑,第二次说道:“沈县令,你真有意思。”

“很好,你的想法都很不错,我记下了,明日便会与其他同仁商榷,争取在开春前确定最终的章程,不耽搁百姓下种。”

“下官替凉城百姓多谢大人。”沈确拱手弯腰,行了个礼。

“哎,沈县令,说了无须多礼。”太守将沈确抬起,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了,聊了这么久,该是饿了,沈贤侄呀,老夫已命人在醉春楼摆了一席,走,带你去尝尝凉城的特色。”

沈确见太守换了个更为亲切的称呼,也麻溜地跟着切换,“那小侄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哈哈哈哈哈,走吧。”太守见他的称呼转变的如此之快,大笑着半揽他往外走。

可以说,经过此次的拜谒,沈确这个人是真真切切地入了凉城太守的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