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确捂着试卷,跟渗下的雨滴玩起了躲避战。
一整个下半夜,他几乎都没有睡,衣服也被打湿了些。但好在,怀里的试卷安然无恙。
相比起沈确,有不少的考生就倒霉多了。
他们后半夜被雨打醒的时候,试卷也被打湿的差不多了,晕开的墨迹像是在嘲笑他们的不幸。
于是,次日一大早,官兵们就拖着这群哀嚎的书生离开了考场。
看着他们,沈确的内心已渐无波澜。
在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既然他走运,坚持到了现在,那更是得答出成绩来。
思及此,沈确收回了杂乱的思绪,甩了甩头,将心神重新放回到试题上。
“当世之时,四海犹未靖平,外患频频窥伺我疆。然朝廷之上,群议鼎沸,众声不一,有议战以扬我朝国威,有议和以安百姓之生。汝当如何抉择?”
第二题竟考的是边疆国防之策,这让沈确有些诧异。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三年前匈人来犯之时,武威将军挂帅主战,漂亮地赢得了战争。怎么在这次的乡试当中,还会出有关于国防的题目?
难道说,短短三年,匈人又有来犯之意?
那难怪朝廷议论纷纷,众声不一了。
短时间内战争频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战争,既是血肉之躯的较量,也是真金白银的对抗,不是一时热血上头,想打就打那么简单,需要权衡损失与收益。
一时间,沈确也陷入了主战和主和的摇摆之中。
理智上,他知道这一仗不应该打,应暂避锋芒,休养生息。但感性又在叫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难道,就没有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吗?
忽地,沈确灵光一闪,他想起了管仲重金求鹿的典故,对呀,经济战!
或许,朝廷也可对匈人徐徐图之,待来日连根拔起。
有了思路后,沈确欻欻挥笔,洋洋洒洒地开始写了起来。
甚至到了午时,他也不肯停笔,一手拿着坚硬的烤饼,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另一手不停歇地将脑海里的想法化作黑字跃在纸上。
直至最后的一个字写下,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满意地看着大段的文章,继续吃着手上还没吃完的饼子。
雏形构思完毕,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精简润色。
写写停停,赶在最后收卷之前,沈确完成了誊抄。
看着官吏将装载着自己努力的试卷收走,沈确心里有些惆怅。三年一度的秋闱就这样结束了,一切都尘埃落定。
他自认已尽人事,接下来,就是听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