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说这话,林见渔都忘了他师父曾经诅咒过他,将来会死在海水里。
“那就不到海边去,就在桃林里看看。”
“好。”
在镇上简单歇歇脚,补充完物资后,林尽水就带着林见渔往他说的桃花林去。
桃花林外,有一座村庄,叫桃花村。
要进桃花林,必须经过桃花村。
桃花村的村民皆为少数民族,大部分都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林见渔乍一见,莫名联想到了《桃花源记》里的与世隔绝的村民。
和《桃花源记》里的村民一样,这里的村民也十分好客,见他们进村,纷纷邀请他们到家中用饭,被林尽水一一婉拒了。
“桃花林里,有一家卖桃花酥的店,里面卖的桃花酥,特别好吃。”林尽水去年路过吃过一次,至今念念不忘。
林见渔和他相处有一段时间了,知道他这人非常挑食,除了和海鲜、河鲜沾边,基本不怎么吃,能让他用特别好吃形容的,也就只有他最爱的小鱼干。
这还是她第一次听他用特别好吃形容小鱼干以外的东西,不免好奇。
“桃花酥是什么?跟核桃酥有区别吗?”她记得他对核桃酥一点兴趣也无。
“区别大着呢!”
“什么区别?”林见渔问。
“桃花酥好吃,核桃酥不好吃。”林尽水道。
林见渔:“……”
很好,这区别确实很大。
两人一路说着,没过多久就到了桃花林边上。
眼下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还没走进桃花林,林见渔就闻到一股独属于桃花的清香,很淡,带点甜,十分好闻。
桃花林里,不仅有卖桃花酥的店,还有一座山寺。
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便是山寺香火最鼎盛的时候。
当然,不包括破四旧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
今日天气不错,有不少人到山寺上香,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这里看桃花的游客。
林见渔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去寺庙上香这种事情完全不感兴趣,林尽水作为一个小道士,同样如此。
于是,两人直接忽略寺庙,直奔卖桃花酥的店。
卖桃花酥的是一对老夫妻。
老两口建国前,为了躲避战争,变卖所有家当,在桃花林里重新安家,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建国后,全部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桃花林也不例外,老两口,连带桃花林一起被并入桃花村。
桃花村的大队长是个通情达理的,知道他们夫妻二人在桃花林里住习惯了,并没有强制让他们搬到桃花村去,而是让他们继续住在桃花林里当护林员。
改革开放后,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做起了生意。
老两口做桃花酥的手艺不错,便也在桃花林里支起摊子卖桃花酥。
因为桃花林地处偏僻,除了桃花盛开的季节和桃子成熟的季节,少有人会过来,再加上原材料限制,老两口只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卖桃花酥,其他时候还是当护林员。
老两口做的桃花酥,外皮酥脆可口,内陷松软绵密,甜而不腻,就像这满林桃花,清香中带点甜,让人一尝便无法忘却。
也难怪林尽水尝过一次就念念不忘。
“好吃。”
“是吧!”林尽水先是笑得眉眼弯弯,后又有些遗憾道,“可惜只有这家店卖的桃花酥好吃。”
桃花酥作为国内传统糕点之一,很多地方都有卖,但没有一个地方卖的,像这里卖的一样,让他觉得好吃。
林见渔也觉得很可惜。
不过,没关系。
“以后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都一起来这里吃桃花酥。”
“好。”
吃完桃花酥,林尽水带着林见渔在桃花林里小逛了下,顺便给她指明他被捡的方向,等她长大了,自己过去看看。
小逛完桃花林,师徒俩便准备离开。
离开之前,林尽水还不忘去打包一些桃花酥放在他原本用来装小鱼干的盒子里,带着路上吃。
临近清明节,雨水渐渐多了起来,山林里的路愈发难走,偶尔还有毒蛇猛兽出没。
所幸林尽水运气好,每次都能有惊无险的避开。
但毒蛇猛兽易避,雨水却难避,林见渔好几次都被淋成落汤鸡,好在并没有生病。
因为每次她被淋成落汤鸡,林尽水都会喂她喝点血,确保她不会生病。
林尽水自己也被雨淋,不过,他身体好不会生病,而且,他哪怕被雨淋湿了,也还是一样仙风道骨,和被淋成落汤鸡的林见渔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见渔好几次都怀疑他打伞的时候,只给自己打,没有顾上被他背在背上的她,但始终找不到证据。
就这样,在山林里转悠了个把月,两人总算进入南诏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