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南方的祭灶日,又称作小年。
去海市做生意的霍沉胤,终于带着他的大徒弟回南越了。
他大徒弟名叫逐渊,年龄是他们这一辈最大的,十九岁,比林尽水那个当小师叔的还大上三岁,和他一样,也是经商的一把好手。
师徒俩勤勤恳恳跑生意,养活整个师门。
这是林见渔对他们师徒俩的认知,因为他们简直“壕”无人性。
尤其是霍沉胤。
霍沉胤很会赚钱,也很会花钱,花起钱来一点节制也没有,仿佛钱都不是钱。
回来几天,正事不干,光顾着给林尽水和林见渔各种买买买。
主要是给林见渔买。
倒不是更喜欢林见渔,给林尽水的,他能买的老早就买了,现在就是在查缺补漏。
给林见渔买的,大多是一些小朋友吃的,穿的,用的东西。
甭管是女娃娃的,还是男娃娃的,也甭管她用得上的,还是用不上的,只要是别的小朋友有的,他都会给她买。
林见渔虽然挺喜欢他的“壕”无人性,但有些东西真的没必要买。
就好比衣服。
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跟上了,个头窜得很快,一年一个样,衣服有个两三套换着穿就够了,完全没必要买多,但他给她买的衣服,两三个衣柜都装不下。
哦,他甚至还腾了个房间出来给她当衣帽间,里面专门放他给她买的衣服,还有鞋子、帽子之类的。
她跟他说:“没必要,我用不上。”
他说:“用不用得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有。”
然后……
没然后了。
她被说服了。
买都买了,不服不行。
只能说万恶的资本家。
时间一晃就到了除夕这天。
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他们师门也不例外。
一大早,林见渔就从床上爬起来和她几个师兄们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准备今晚的年夜饭。
年夜饭很丰盛,应有尽有,连饺子都有。
他们师门过年一般是不吃饺子的,饺子是林尽水特意让逐津他们给她做的,他自己没动手,因为逐津他们不让,说他是厨房的灾难。
唯一没有的,大概就是团圆。
和大部分国人不一样,他们师门的人并不注重过年团圆,能在一起过就在一起过,不能在一起也不会特意抽时间聚在一起。
就像沈司命他们,香江那边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他们过年就直接留在香江过,没有回南诏。
霍沉胤他们也是,明明不缺钱,也有时间,却没有回南诏过年,直接留在南越过。
过完年,林尽水和林见渔就告别霍沉胤他们,准备回南诏。
离开的时候,他们带的东西并不多,年前,霍沉胤给买的东西,大部分都直接邮寄去了南诏,还有一小部分留在小洋房。
不过,霍沉胤给了他们很多钱和票,让他们路上需要什么再自己买。
在鹏城待的这段日子,是林见渔这一生少有的幸福时光,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没能在离开之前瞻仰一下她那位据说在装神弄鬼,坑蒙拐骗方面手段十分了得的二师伯。
离开鹏城,林尽水带着林见渔时而在城镇里穿梭,时而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大半个月后,抵达与南越相邻的西越,过了西越,便是南诏。
西越多山林,师徒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林里转悠,好在惊蛰后,阳气上升,气温已经回暖,只要雨水不多,在山林里风餐露宿,对于林见渔来说,轻轻松松。
当然,仅限于风餐露宿,一些难走的山路,还是得靠林尽水背她。
她这段时间吃好喝好,身上有肉了,身高也窜了些,整个人重了不少,但林尽水背起她来,还是毫无压力。
他都没压力,林见渔就更没压力了,该吃吃,该喝喝,努力长高高,变强壮,争取早日靠自己征服脚下蜿蜒崎岖的山路。
在山林里转悠了十来天,他们终于进入一座城镇。
这座城镇名为防城,有边海之城的美誉。
刚进城镇,林尽水就说:“为师的师父,当年就是在这里捡的为师。”
“这里吗?”林见渔停下脚步,用手指了指脚下的土地。
“不是这里,是这座城镇,还要往前,有一片桃林,桃林深处,靠海的地方。”林尽水说。
“我想去看看。”
“可以。”林尽水点头,“不过,只能看看桃林,不能到桃林深处去。”
“为什么?”林见渔不解。
“因为为师的八字不够硬,不能往水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