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金枝玉贵 > 第15章 进宫

第15章 进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们在甜水巷存的布料都是往年特地留下来的,夫人心善,每年秋天都会准备一批衣物用来发放给那些贫户。”

侯府多了四位表姑娘,布料和首饰便如流水般送进了府里,沈记衣庄也停了接外单,分出一部分绣娘专门替姑娘们裁冬衣,华掌柜细细的同姜韫解释,并不说沈氏每年的慈善活动都是为了给姜韫积福。

姜韫的衣裳已经很多了,但她和表姐们说定要做同样的款式,此时便饶有兴趣的挑着料子:“我觉着这个不错,正好可以配那身红色斗篷在冬日里穿。”她转头嘱咐道:“再多做一件,到时候给元英送过去。”

华掌柜拿笔记下,又满面笑容的建议:“可以在此处做两排珍珠扣,夫人不是给几位姑娘打了几块汉白玉佩么,配那个正好。”

在衣庄做了这么多年,华掌柜眼光很是毒辣,不过一会的功夫就看出几位表姑娘的喜好。

这时佩兰端了几盏酥酪上来,见姜韫手中捧着绣样图册,仔细瞧过后轻咦一声:“这个样子的在京里倒是少见。”画上是几枝沾了露的莲花,偏生又隐在云雾之后,隐隐绰绰看不分明。

沈令仪摸着花样,下意识的一字一句道:“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话音未落,她这才回神发现自己念了什么,脸‘腾’一下就红了。

见沈家几姐妹揶揄的看向自家堂姐,华掌柜才反应过来这是首情诗,赶紧换了本册子:“那是从江南传过来的,姑娘们还是看看京城的罢。”

这个花样据说还是从一位江南名伶那里传出来的,幸好姑娘没有仔细看,华掌柜暗自舒了口气。

除了要送到侯府的衣服,眼看冬日将至,华掌柜就开始着手准备沈氏吩咐的每年例行慈善活动,沈记衣庄店铺在东市,另外在离东市最近的甜水巷,北马巷和顺儿胡同都有仓库,存放了大量的木棉。

发放给穷苦百姓的衣服不需要精美,所以往年衣庄都是从巷子胡同里直接请人缝制,工钱按日结算,比市价高出一成不说,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做,所以每年这个月几条巷子都十分热闹。

华掌柜将木棉和布料一件件交给她们,一边记下名字:“缝坏了不要紧,但要我发现有用芦花充棉絮的,仔细你这条命够不够赔。”

华掌柜刚说完,就有人笑着大声道:“您放心吧,都是老主顾了,谁敢耍心眼我们第一个不放过他。”

做了这么些年,大多都是熟练工,流程都很熟悉,因为材料是从宅子里直接搬,很快巷子口就挤满了人。

不多时,一架低调朴素的马车停在巷口,见路口拥堵,便让丫鬟下来打听。

“姑娘,说是来招短工的,巷子里好多人家都跑出来了,这会正堵着呢。”

很快车中就传来一个年轻女声,吴侬软语很是灵秀:“这会请什么短工,还这么多人。”她停顿了一下:“罢了,我们绕路。”

没人在乎这架不起眼的小马车,众人排队领完东西高高兴兴的往家走,能在家做活,做的衣服又是用于仁善之举,华掌柜真是个好人。

事实上像这样的慈善活动,京中许多富贵人家都很推崇,只是上头还没开始赠衣施粥,你一个低品官抢在前面合适么,于是由侯府起了头后,陆续便是各家伯爵府将军府依次而下。

做衣裳的数量事先就定了个大概,不仅是京畿地区的贫民,还有一些战场上的伤残士兵也在名单之列,华掌柜让人统计好了大概所需的木棉、粗布和针线,制成册子便给沈氏送过去。

“我的意思是到时候让仪姐儿也同去,虽然亲事已定,但姑娘家有个温厚的名声,往后在内宅才能更加顺遂无虞。”名声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像多少世家的女儿,从还未走出家门起,就开始经营名望,待及笄时才能凭借这份名声成为冢妇掌管家族。

沈令仪在金陵名望不小,拿在京城就不够看了。

这也正是郭氏心里所想,不仅是快要出嫁的沈令仪,还有沈家另外三姐妹,至于姜韫,她是顺带的,从来只有姜家的女儿挑别人的份。

可她万万没想到,还不等她挑人,已经有人先把主意打到了她头上。

边疆送来了急信,鲜卑有意说和,并为王太子求娶定北侯姜城的女儿,姜韫知道后的第一反应是,鲜卑王莫不是个傻的罢,父亲的几十万军队镇守边境,往前一步就是鲜卑国土,陛下若能同意才真是奇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