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今年16岁,身高随周父,比村里同年龄的小子长得都高,性子爽朗爱笑,但又生了一张圆脸,笑起来更加显小,村里人常拿来打趣他。
周卓一开始还为此烦恼,慢慢的就习惯了,长得像小孩就长得像吧,反正我长得比你们都高!
——
这场雨接连下了两天,终于等来晴天。
禤文乐今天没去店里,在家里把这两天换下的衣裳洗洗,还有把被子拿出来晒,过段时间晴天就少了。
放了一年的棉被会有股味,加上下雨还有点潮乎乎的,睡起来不舒服。
禤文乐抖了抖棉被,把被子放到院里的竹竿上晾好,拿手拍了拍。
他又把这两天换下来的脏衣裳装进木盆里,带上胰子和棒槌同周新苗去河边洗衣服。
周家的屋子在村头的位置,离河边不过百米距离。
河边已经有不少妇人夫郎在洗衣裳了,禤文乐和周新苗走近时,大家都好奇地望过来。
周铭成亲那日的饭菜丰盛,可是让大家议论好一段时间。
周家在村里一向低调,虽然知道周家在镇上有铺子,但见他们这两年不盖房子,不买地,吃穿也都是村里日子中等的水平,大家也就以为赚不到多少钱。
现在反应过来,大家明面上也不会眼红说什么,也就私下里唠唠。
周父周母人都和善,没和人起过口角,再加上周父时不时帮村里人写些信件,村里人对周家印象都挺好。
“苗姐儿周夫郎来洗衣服啊?”
“是啊,桂婶子。”周新苗走到桂婶子旁的空地,放下木盆准备洗衣裳。
桂婶子住周家隔壁,周新苗同她家小荷玩得好。
村里的情况周铭有给禤文乐说,但这会儿也对不上人脸,不知道别人叫什么,他和桂婶子打了个招呼,便到旁边找个位置开始洗衣服。
其他人看没什么,也转头和旁边人聊起来了。
禤文乐把衣服洗好,回来到书房里练了会儿字。
他现在基本上是一天记十个字,周铭会先告诉他字怎么读,然后教笔画。
他就在旁边用沙盘跟着写划,一个个来,等熟练后在纸上练写。
开始写的字笔画歪歪扭扭,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练了几天,笔拿稳些后也就还好。
家里午饭四个人吃,他煮了锅粥,家里的粮食足够多,也不打算卖钱,所以午饭是吃的,村里人大部分中午这顿都省了,饿的话就上山找些野果子或是其他的东西吃。
因为放的米够多,锅里的粥带着浓浓的米香,禤文乐又到院子里摘了把小葱,洗切好撒到粥里。
周新苗走到厨房里,望着锅里的粥,深吸一口,“好香啊!”
禤文乐笑着,“那你等会儿多吃点,我们现在把粥搬出去。”
周新苗点头道:“好的。”
午饭后中午照旧小憩一会儿,下午和周母、周新苗在家做衣裳。
过几天就要到腊月了,天气也越来越凉,昨晚禤文乐帮周铭量好了尺寸,准备做冬衣。
三人坐在堂屋里,边聊天边缝制衣裳,周父去村里找人下棋聊天了。
“乐哥儿,你过来娘给你量量尺码,做几身衣服。”周母朝禤文乐挥挥手。
禤文乐起身往周母前走,“娘,做一身就行,我衣服够穿的。”
“那不行,乐哥儿你就听娘的。”
乐哥儿长得好,她特地去镇上选了几匹鲜亮些的布料,准备做几身春衣,他穿着肯定好看。
禤文乐心里感动,家里人对他都很好。
禤文乐上次买的棉花多,打算把冬衣做厚实些,青州虽是不下雪,但冬天阴冷潮湿,有时穿再多的衣服都是冷,往常冬天就在家呆着烤火。
周新苗今年14岁,但是不大爱做针线活,平时也就周母押着她在家练。
她这会儿就在旁边看着禤文乐利落的把布料拆好,穿针引线起来。
“嫂夫郎你缝的真好。”
周母瞪她一眼,“那你还不赶紧练起来,哪天像你嫂夫郎一样厉害。”
“我就感叹一下,针线活的话,会做些普通的衣裳就行。”周新苗坐直身子道。
周母摇摇头道:“你这小妮子。”
“再说了若是不会,也可以去镇上买现成的嘛,我到时候做生意努力赚钱买。”周新苗笑道。
“你看现在哪有女子做生意的?”周母皱眉道。
周新苗坚定道:“那有什么,反正我总会想到办法的,大哥肯定支持我。”
周母拿她没撤,家里三个孩子一个个的都有自己想法,她心里一边觉得自豪孩子有出息,一边也为他们担心着,但只要不是那出格的事,最后她肯定都支持。
禤文乐在旁边听着也诧异自家小姑子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他同周母差不多的想法。
家里条件不错,上边还有两位哥哥,再说了女子做生意确实是少但也不是没有。
周新苗丝毫没注意自己的话,让两位大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又拉着两人聊起了村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