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从零开始,入主乾清宫 > 第31章 夜谈(上)

第31章 夜谈(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清辞多谋,长离急智。

是宋清辞对她们两个的评价。

宋清辞自己也有常有感觉,她经常将敌人想得过分聪明,以至于吓得自己踟蹰不前。

明明事后真相一揭晓,敌人也不过是草台班子一个。

所以她格外需要沈长离。

如果沈长离在她的身边,往往在这种时候,沈长离就会推她一把,让她至少先动起来。

沈长离一直是想到什么去做什么的性子。

否则她上辈子也不会干出来女扮男装去科举这样的荒唐事,更不会想到要去参军拿军功。

当然她这种喜欢乱来的习惯也不全是好事。

经常好心办坏事,或者容易着套。

而宋清辞就会在那个时候拉住她。

经过多年的磨合,她们已经很习惯在一起讨论问题了。

往往是由宋清辞来决定大方向的走向,而沈长离来思考细节层面的实现办法。

两人这样几乎截然相反的性格经常带来争吵,但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两人都是天选的幸运儿,那就一起搭伙过日子呗。

如今局势变化扑朔迷离,宋清辞心里有些胆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正是她最需要沈长离的时候。

三度重生,一直坚信的世家相互攻讦的认知崩塌,又被宋晏和常竹君重建了新的认知。

自己先前所有想法的正确性以及可靠性亟待验证。

自己是否当局者迷,有忘记考虑的破绽。

沈长离能否给她带来更多的信息,全新的角度。

宫内后宫之争是否加剧,能否从中看出当今世家暗地里的同盟关系。

还有如何能够行之有效地利用常家的资源,如何想办法混进高层获取信息。

谢央和钱絮是否值得信任,值得深交,值得拉拢?

三叔屡次光临长乐坊,到底所为何事。

虽然很冷血,但常姐姐失去一条手臂,自己这边又能否在这次冲突中得到足够的信息,或者好处。

又能否借着常竹君和宋晏的婚事进行行动。

城里是谁在推波助澜,散播假消息,目的又是什么?

唐家到底意欲何为。

其余世家对于现在的局势变化到底是什么态度,是否已经暗中站队。

如何利用上辈子记忆里的几件大事来谋取利益。

江南水患,西北战事,常家覆灭。

太子是否还会远征西北。

这辈子能否说服沈卿。

如何进入浅池书院。

是否再去科举。

宋清辞简直有一百个问题想和沈长离讨论。

所以方才沈长离可能没有重生的可能性一闪过她的脑海,就让她浑身一颤。

黑暗意味着最直接的恐惧,但未知反而会带来勇气。

可偏偏宋晏和常竹君向宋清辞揭露了如今京城这汹涌汪洋的一角。

倘若停留在原地碌碌无为,下场只有一个死字,而她们已经整整经历了两次。

那海浪会如何将她粉身碎骨,何时会将她粉身碎骨,她一概不知。

就像你看见家里有条毒蛇,可一眨眼,它不知道消失在房间的哪里。

没人能长久地忍受这样的折磨。

除非一无所知。

脑海里思绪万千,这还是这次重生以来,她脑袋里第一次这么混乱。

各种问题堆砌在一起,也没分了轻重缓急。

但还好,至少不是那最坏的结果。

宋清辞很难想象光靠自己一个人,能否在乱世中寻得一线生机。

“别愣着了,快上来!”

无比熟悉的声音让宋清辞的心安定了两分。

看着那永远自信桀骜的眉眼,宋请辞抓住了沈长离的手。

脚尖一点,沈长离一拉,两人便轻松翻到了墙外。

“呼——”

沈长离拍拍手掌,宋清辞刚站稳,还没来得及和她寒暄两句,沈长离就蹙着眉问道。

“今天我看到你和谢央,钱絮待在一起了。”

“你怎么认识他们两个的?”

宋清辞捋了捋鬓角,将凌乱的发丝捋至耳后,回忆起自己和谢央相识的情景,依旧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我和谢央是在长乐坊认识的,那天我三叔在那儿,被他看出了蹊跷,他抓着我聊了两句。然后一路跟着我去了皇宫。”

“应该看到了我留下的标记。”

沈长离附和着点了点头:“那些猫头原来是他画的?”

宋清辞耸耸肩:“不清楚,谢央给我留下的印象和前世区别相当大。”

“他现在就好像很不喜欢世家了。那天和他一起骂了几个世家一通,还被他送了一方印章,钱絮也是他帮忙给我介绍的。”

沈长离在前,宋清辞在后,两人压着嗓子聊着,沈长离带着她往城北去。

“我在城北买了一套宅子,以后能在宅子里聊,不怕隔墙有耳。”

“会不会太惹眼了,酒楼其实也不错,下午的时候,吵吵闹闹,应该也听不清楚。”

说到酒楼,沈长离想起了自己偷听钱絮谢央说话的事。

“我见到钱絮和谢央了,在酒楼。”

“他们估计没料到我也练过武,虽然压低了声音,但还是被我听到了。”

“他们两个人达成了某种交易,钱絮给了谢央四万两。”

“四万两?”

突然听到的天文数字让宋清辞眉角一跳,这么大笔的生意,钱絮从谢央那里买了什么东西。

“而且这两天城里盛传的钱絮和常竹君要联姻的事情,是谢央传的。”

“他具体想干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好像只是为了恶心钱絮一下。”

“还有钱絮的确喜欢常竹君。”

“谢央在和他达成交易前,说了你哥是个病痨鬼,最多活不过两年,让钱絮早做准备,可能是让他两年后接盘,然后就开始了那个交易。”

“但是光凭你哥活不过两年的这点消息,肯定不值这么多银子。”

沈长离噼里啪啦说了一通,一连串的消息几乎要将宋清辞淹没了。

那么说城里传谣的是谢央,也就是说他已经在城里养出了自己的一套班子。

现在许林寒都还没起势。

也就是说上辈子,谢央不是看许林寒起势才加入他的,而是两人可能是目的相同合并了各自的势力吗?

猜不透,真的猜不透谢央到底是要干嘛,他一个世家子弟,也没有重生过,难道就真的想要掀翻自己的出身?

谢央的所作所为暂且不去讨论,这笔价值至少两万两的生意又是什么?

有什么地方值得四万两,还有两年时间去准备。

前世的记忆在脑海里飞速闪过。

要说有什么地方可能值得花很多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去准备。

那只能是——

“西北。”

“江南。”

沈宋二人对视一眼,给出了答案。

纵观前世的记忆,最重要的两件事是许林寒在江南治理水患成功,以及西北战役的发生。

以前宋清辞一直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江南水患闹了这么多年,只有许林寒成功了,而且成功得相当容易,只用了两年。

如今得知各个世家之间的利益交换之后,她倒是有了些新想法。

首先要知道,江南作为唐家的重中之重,一旦解决了水患之后,不仅可以增加税收,还能在皇帝,在百姓面前尽收颜面,而且又不会导致唐家亏钱。

那为什么唐家没有不遗余力地去推进这件事在,而是一直到许林寒下江南,才解决了水患的问题。

从现在的视角看,许林寒之所以能治理成功,不是得到了地头蛇唐家的帮助。

而是因为唐家无力阻拦此事罢了。

由于是女儿身,也并非出身世家。

宋清辞先前从来没站在过世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水患一事上,她只看到了治理水患就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能多收税,还利国利民。

但一旦站在唐家的角度,她就想到了一个惊人的可能性。

既然对他们来说,一切利益至上,有没有可能就是常年发生水患比治理水患挣得多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