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 > 第2章 半滑舌鳎

第2章 半滑舌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前整个渔阳公社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别说普通的村民了,公社下属的十几位支书里面,都只有几人识字,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回前进大队的干部上公社开会,因为不认识“男、女”两个字,结果走错了厕所,差点被当成流氓抓了起来。

因着这件事,公社狠下心要发展教育,降低文盲率,就在全公社下属的大队实施“两条腿走路”兴办小学的方针。

除了公社的中心小学,各个大队都兴办起了小学。

解放大队在全村摸排,除了支书和会计,竟找不出几个有文化的。

这年头的乡村教师大多是“识仨认俩”,因着宁海解放前读过私塾,文昕有初中学历,赶鸭子上架,让二人当了代课老师。

因为不是公办教师,宁家三口人只能分得最基础的生活补贴,住在隔壁的徐家父母经常送来一些鱼虾接济。

文昕拍了拍手:“做人不能丧了良心,于情于理我们都该管她,只是两个孩子眼见着都要升学,负担可不小。”

宁海紧锁眉头:“不行就去找我爸妈借点。”

文昕赶忙阻止道:“不许去!去了他们又要磋磨你。”

宁海的父母有些重男轻女,自宁文出生以后,一直想方设法地虐待两母女。

宁海却不是个愚孝的,懂得爱护妻女,和父母大吵一架后,便搬了出来。

可终归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逢年过节也得回去看一趟,每次去口袋都被扒得干干净净,是以他们家里也没个积蓄。

宁海也知道妻子是为自己好,挠了挠头:“还有几个月呢,总能想到办法,我再出去砍点柴,待会小夏来了,可别在她面前提没钱这茬,这孩子可怜,以后我们能帮则帮。”

文昕啐了他一口:“我是那种没眼力见的人啊,滚滚滚。”

话音刚落,宁文就拿着西红柿回来了,接了一盆水细细地搓洗起来。

接过清洗完毕的西红柿,文昕先用刀划了个十字,去掉根部,放进热水里烫了数秒,捞出撕下果皮,又切成小丁。

掀开锅盖,拿起灶旁的眼药水瓶,挤了几滴油进去。

解放大队每个月每人仅能分到1两油,为了均匀地分摊到每一天使用,巧手的妇女便想出了用眼药水瓶充当油壶的办法。

油热后,沿着锅边放入西红柿块,用铁铲翻炒片刻,放入盐粒,炒软出沙,加入酱油,待汁水翻滚后,放入龙利鱼,盖上铁锅,还没做好香味便飘出了灶屋。

此时徐夏也到了宁文家门口,她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想到即将同自己从未谋面的外公外婆见面,不免有些激动。

前世宁文读大学时,宁海生了场重病,县里医疗能力落后,没几个月他就去世了。

文昕也因此得了抑郁症,很快就自鲨了,留下宁文一人。

徐夏端着瓦盆走进去,看见宁海在院里劈柴,眼睛有些湿润,在心底暗暗发誓,这次一定不会让事情像原来一样糟糕下去。

听见徐夏的脚步声,宁海抬起头:“小夏,快进来,你婶子他们在灶屋忙活呢。”

徐夏叫了声叔,冲他点点头,继续往宁文家灶屋走去。

进了灶屋,系统声叮地响起来:【检测到半滑舌鳎,系统金币+1。】

徐夏的眼前翻转出一张卡片,上方赫然是龙利鱼的图片,下方则是金灿灿的四个大字:半滑舌鳎。

徐夏四处张望了一会儿,确认灶屋内两人都没有听到系统的声音,才放下心来。

她将瓦盆放在台面上:“婶子,鏊子在哪儿呢,我想把这些面糊摊成煎饼,中午就不用再准备主食了。”

宁昕闻言抬起头,冲她指了指碗柜后面:“小夏,那儿呢,你别累着。”

徐夏走过去,拖出鏊子,用抹布擦拭干净,又从灶台里抽出点燃的柴火,填在鏊子下方。

舀上一勺面糊,均匀地摊在鳌子上,稍等片刻,薄薄的面糊就成形了,双手一掀开,圆乎乎的红薯干煎饼就烙成了。

将做好的煎饼和菜盛进碗里,端到堂屋,宁文跑到院里叫宁海回来吃饭。

许是这具身体饿了很久,坐上桌徐夏的筷子就没停过。

吃了一会儿,宁海放下筷子:“小夏,我和你父母,你和宁文都是一起长大的,不管李萍来不来接你,你都可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安安心心地住下去。”

徐夏眼眶红了,低着头点了点。

文昕和宁海交换了个眼神,试探地问道:“过完暑假就要开学了,小夏你是打算继续上高中,还是上中专?”

“我想上高中。”

“她要上高中!”宁文和徐夏异口同声,显然是不想同她分开。

不去读海省电力中专就可以避免毕业后被分到供电局,就不会在高空作业的时候触电身亡,徐夏觉得自己很有先见之明。

只是高中的学费和粮票还没有着落,徐夏低头沉思起来。

宁文倒是很乐观:“爸,妈,学费和粮票的事你们甭操心,我们晚上拉些鱼去县城里卖了不就行。”

文昕一拍饭桌:“这话也是能提的,拉鱼动静那么大,万一被抓起来,说我们是投机倒把怎么办?”

闻言,几人都沉默了。

徐夏突然灵光一闪:“叔,婶子,不如我们熬些鱼油去县城里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