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三口齐齐看向徐夏:“只听过熬猪油,倒是头一回听说熬鱼油,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徐夏挠挠头:“是我娘原先做过一次,熬来炒菜,怪香的,就是腥味重,不过现如今都缺油使,应该不愁换粮票。”
她当然不会承认,自己后世养了一只喵主子,经常给她熬三文鱼油给它做猫食吃。
这里虽然没有三文鱼,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他的鱼应该也能替代。
文昕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笑道:“家里倒是还有好些小杂鱼没吃完,不如咱们死马当活马医,先少熬点试一次,就是失败了也不心疼。”
宁文也是个行动派,连忙站起来:“那咱们赶紧开干,还能趁着天黑前赶去县城里换掉。”
宁海点头点,将碗放下:“成,那你们去熬油,我去寻几个干净的玻璃瓶来。”
之前宁文每次去省城姥爷家,姥爷姥姥心疼他们一家三口在乡下缺衣少食,总要让她带些乡里没有的吃食回来,总少不了几瓶水果罐头。
别小看现代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水果罐头,它可是这个年代走亲访友的必备物资,还和麦乳精、巧克力等一起归类为营养品。
谁家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吃上一口水果,病就好了三分。
更别提吃掉水果,留下的玻璃瓶还能当水杯使。
宁文给徐夏指清楚存鱼的地窖,便端着碗筷进了灶屋。
徐夏一打开地窖,系统音就接二连三地响个不停:【检测到中华舌鳎,系统金币+1。】
【检测到西宝舌鳎,系统金币+1。】
【检测到单孔舌鳎,系统金币+1。】
【……】
这地窖里面足足有10种舌鳎,系统金币直接从1跳转成了11,这下可发财了。
徐夏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盘算了一下熬制鱼油的材料,盐、姜、葱都是现成的,只差淀粉。
在商城搜索栏试着输入淀粉,居然跳出来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绿豆淀粉、红薯淀粉……比超市里面卖得还齐全,只是价钱都不低,一包就要5个金币。
徐夏一边暗叹系统黑心,一边兑换了一包淀粉放在系统仓库里,捡出一大盆鱼进了灶屋。
灶屋里火还没灭,只见徐夏先往铁锅里挤出几滴油,再下入鱼皮和鱼身,倒入适量料酒、盐巴和姜片,趁宁文不注意撒了一把淀粉进去,熬制片刻,过滤掉杂质,一锅透亮清澈的鱼油就完成了。
“太香了吧,没想到小夏你还有这一手。”文昕闻着香味走进来,伸手在鼻子前扇了两下。
待鱼油冷却后,众人小心翼翼地倒进玻璃瓶,竟装了4瓶之多。
宁海看着战果,叉着腰:“行,我这就赶去县城,看能不能找个路子把这些油出掉。”
徐夏闻言阻止道:“叔,不如我和宁文去,我俩年纪小,不打眼,万一被抓住了,还能扯个谎说是来寻亲戚的。”
“对啊,爹,你进城还要去大队开证明,不然被拿住了,怎么解释得清?人家看我俩是学生,也不会过多为难我们。”宁文也在旁边帮腔。
宁海和文昕沉思片刻,觉得两个孩子说得不无道理,点头同意了。
打包好鱼油,徐夏和宁文两人背上包袱,便往县城里走去。
这时鲜少有沥青路,通往县城的路是土路,甚是难走,俩人的裤脚都沾满了泥土。
幸好徐夏在现代经常坐科考船出海,和海上的风浪比起来,这点苦也不算什么了。
走了约莫两个小时,徐夏擦擦汗,抬头看看快落山的太阳,对着宁文说:“还是骑自行车方便,等咱们有钱了,一定得买一辆。”
宁文嗤笑道:“你怕不是在说梦话,咱整个大队就一辆,还是前些年给支书的奖励,只有大队干部上公社才能骑,供销社都没得卖,我在县城的友谊商店看到过,足足要180元。”
“梦想总是要有的嘛,日子也一定会好起来的。”徐夏紧了紧包袱,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宁文的肩膀。
二人对视着笑了起来,继续沿着土路往县城里走去。
约莫又过了两个小时,二人终于走到了县城。
夏天日照长,太阳还没下山,街上的人也不多。
商量了一下,两人打算去纺织厂家属区碰碰运气。
纺织厂算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国营工厂效益好,生产的毛毯出口不少东欧国家,人们收入相对较高,也舍得在吃上花钱。
只是还得寻个人问问路。
徐夏眼尖,看到不远处伫立着一个报刊亭,心生一计,拉过宁文耳语了一阵。
二人走到报刊亭前,对着坐在里面的中年妇女甜甜问道:“婶子,请问纺织厂家属区怎么去呀,我们来寻亲戚,迷路了。”
中年妇女低头翻着报纸,头也不抬:“沿着这条路直走,路口左拐,再走个几百米,门口有个大牌子的就是。”
也不怪她态度冷淡,这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黑白电视也是奢侈品,看报纸就成了人们了解信息和消遣娱乐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报刊亭的生意可以说是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