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荣见她惊慌失措的样子不觉好笑,听见娘娘爽朗的笑声,心中更加敲着鼓,还以为自己行礼不对,快速的回忆着,应当是没错的,上次嬷嬷就是这样教的。
她挥挥手让内侍出去守着,还特意交代着别让什么阿猫阿狗的来打搅了我们谈心,
她更加不安,恍恍着就了座,但见娘娘似是不尽兴,还在拿起酒杯倒酒,她虽也喜欢品酒,但此时不是娘娘让她来谈心嘛,怎么又把自己晾在一旁了,
切,他们皇室的人都有毛病!!
穆荣冷不丁的发问“你说什么?”
沈时期吓得浑身哆嗦,起身要跪,救命啊,我在心里嘀咕着也不行啊。
穆荣饮下一杯后随手将杯子放下“起来,一点没有毓姐姐的气势,动不动就跪,骨头这样软。”
她简直欲哭无泪,我不是啊,这不是怕死嘛,不然谁会想动不动就跪。
从偏殿出来已尽凌晨,还有不少的烟火绽放,但此时她已无心欣赏了,心里的石头压得她喘不来气,她想立刻离开这里,不光是想离开东京,还有这里,这个吃人的世界。
走过连廊,一路的彩色灯笼,沈时期依旧觉得黑暗,来到内厅,地龙烧得火热,她仍觉得冷得彻骨。
举目望去,东方天际显出一丝曙光,不知不觉她在这里枯坐了两个时辰,还是无法消化。
好久才等到天亮了起来,她迫不及待的出门寻找元绍哥哥,好像找到元绍,就代表昨夜里的一切都是她醉酒后的噩梦。
见到元绍后便紧紧抱住,元绍不知情况,忙询问“期期怎么了?”
她摇摇头“无事,只是许久不见哥哥了。”
起身后,注视着元绍,一字一句郑重的祝贺他“祝愿元绍哥哥,明年此时青云去。”
元绍笑容满面,
“那我便祝期期,岁岁年年,共欢同乐。”
新年伊始,元绍越发的上进,整日温书,沈时期不想打搅了他,只好自己打发着闲时,依依不想见她整日无聊,每天变着花样讨她开心。好在槐月姐姐来信说下月就要来京,那时就可时常相见了。
汴京城内,十里红妆,侍女队伍后跟着马车井然有序,从街头到街尾,涌动的人潮个个都兴奋着想要瞧一瞧淮世子大婚。
“哎,听说啊,这婚事早二十年前就由昌宁长公主定下的,长公主千选万选才挑中了这河南府元家,元家大姐儿容貌出挑,行事更是挑不出差错,简直和淮世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
府门内,到处都是红绸锦色,房檐廊角,红绸花高高挂起,一片红艳喜庆的氛围。
红烛摇曳的新房内,绣花的红绸被上铺着红枣,花生。
姝仪伸手捏着桂圆,娇羞着等着官人,她慢慢移开些团扇,看向烛台,大红烛正慢慢燃烧,红烛上雕刻着蝙蝠与多子葡萄,眼神又移向窗台,上贴着红纸剪出的喜字,旁边的门半掩着,
姝仪正疑惑,头顶传来轻笑,宋淮书见她立马慌张着将团扇又拿正遮住脸旁,不觉好笑,手伸向团扇,稍一用力,露出姝仪娇羞的眼神,直击心脏。这一夜,红烛晃动彻夜不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细腻的春雨滋润着大地,草芽开始破土而出。
举子们匆忙赶路,生怕来不及参加科考误了大事,春闱近在眼前了,沈时期也渐渐紧张起来,近几日夜晚失眠,眼下乌青,萎靡不振。
姝仪见她如此开口劝慰“阿俞妹妹放宽心,元世子才华斐然非池中物,定能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她如今也不能时常缠着槐月姐姐了,毕竟二人新婚燕尔终是不便,她们七八日才见一次,每次相见也是短暂的喝了茶就要散了。
这日二人辞别,沈时期漫步在小路上,见墙角抹角处有一人鬼鬼祟祟,她实在好奇,带着杜梨猫着身子上前。
听见那小丫头正小声的嘀咕着“文昌帝君保佑我大哥哥这次定要高中,文昌帝君保佑,信女愿捐多多的香火侍奉。”
说完又神神秘秘的从袖间掏出什么点燃,霎时间,气焰升起,熏得人眼睛生疼,咳咳咳,小丫头捂着咳嗽,也不见往后躲。
沈时期在背后看着出神,笑出了声,笑声传到小丫头耳中引起她不满,
“你笑什么,这可是我亲去求的神符,只要将这神符烧了,我大哥哥定会高中状元,哼,到那时,你瞧吧,我大哥哥可是扬眉吐气了呢。”
沈时期不想扫兴,她微微一笑,故作谦虚的道“不知要去哪里求此神符,我也想为哥哥求来。”
小丫头听后蹦蹦跳跳跑来,她梳着丱发,穿着布衣,双手手腕上带着银镯上缀着铃铛,随着跑动叮铃作响,大约六七岁的样子,
来到沈时期身边,带着好奇上下打量着她“看你衣着华丽,不像是寻常百姓,怎么你不知大相国寺。”
沈时期脑海中搜索了一番,迟疑着开口道“大相国寺,那不是做猪肉饭馆的地方嘛,还能求神拜佛啊。”
也不怪她不知,她仅去过一次大相国寺,还是开春后陪着元绍哥哥散心,一起去吃的猪肉饭馆,嗯,那是相当美味,一想起,肚子又开始咕噜响。
小丫头见她馋嘴的样子,捂嘴嘿嘿的笑,
“姐姐怎么这么大了还是馋嘴,大相国寺不仅有猪肉饭馆,还能烧香拜佛啊,许多人都常去那里,听说那里的文昌菩萨最是灵验,我和大哥哥从河东太原远来,都曾听说过大相国寺,姐姐不知?”
沈时期轻轻摇头。
“强强,你又在胡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