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惊羽 > 第30章 第 30 章

第30章 第 3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今年除夕有雪灾开头,但是好在正午之时雪便停了,灾情也在可控范围之内,所以除夕宫宴上,依然是除旧迎新喜庆祥和的氛围。

毕竟,新的一年代表着新的开始。

除夕宫宴盛大,为皇宫一年中办的最大宫宴,一般持续两个多时辰,申时开宴,大概戌时结束,之后参宴诸人可以一一离宫,回家同家人守岁。

除夕乃宫中全年最重要的宫宴,没有之一,所以今日蓬莱殿前后三殿皆大开殿门。

宫人们井然有序,从一大清早就在为今日晚间的宫宴做准备,将整座大殿布置的富丽堂皇,尽显皇族底蕴繁华。

冬日天短,尽管今日大雪封城,银装素裹,显得天色亮了许多,但是申时刚过,蓬莱殿前后三殿的灯便已经都点了起来。

殿内以灯火为主,明珠为辅,照明的同时也能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起到御寒的效果。

殿外则以明珠引路,灯火辅之,生生压住了亮白的积雪和莹白的月光,熠熠生辉。

除夕宫宴事关重大,尽管气氛不似含元殿议事般严肃,但是因为有文武百官参与,所以的的确确是一件国之重事。

期间帝王会总结一年来功过政绩,并不会进行任何的奖惩,只是作为宣告国泰明安的方式之一。

此等重宴上,自然是没有小辈们插嘴的余地,便是惊魄,做的最多的也只是安然坐在帝后下首,更何况是下面这些没长成的皇子公主们。

出生到现在,加上这次,惊风惊羽也已经参加过七次除夕宫宴。

尽管头一两年是在完全不记事的情况下参加的,但是有记忆的宫宴至少也有两三次,他们已经十分熟悉。

除夕宫宴允许朝臣带上女眷,所以一般都是男女分而宴之的。

蓬莱殿三殿尽开,最外之殿,也是蓬莱殿正殿,宴朝臣男宾,由帝王主宴,六品至三品之间朝臣独身赴宴,自然是在正殿赴宴;

三品之上朝臣按例可带家眷,只是人数有限制,一般都是有诰命在身的发妻和嫡子嫡女,其中若是有十二岁以上男丁,也是在正殿赴宴;

同在正殿赴宴的还有一些皇室宗亲,皆为男子。

中间一殿宴女宾,由皇后主宴,皆为各家诰命夫人小姐孩童以及王妃公主。

最里面一殿不宴主宾,但是可做备用,一般都是未及十二岁的孩童,不耐宴席的繁琐无聊,寻摸着在这里玩耍。

孩童精力无限,不像大人般有坐性,若是到处乱跑惹出麻烦来,大喜的日子反而不妙。

反正除夕蓬莱殿三殿皆开,所以皇后便将最后一殿专门用来招待这些小孩子,除备上饮食及安排宫人伺候之外不设什么多余的规矩,由着受不住宴席冗长的孩子们在这里玩耍。

申时正,帝后在蓬莱正殿面见过所有赴宴之人,接着训练有素的宫人们便带着女眷孩童们去后殿,由皇后主宴,留帝王在前面,一年一度的宴请着大秦的文武百官。

惊羽倒是老老实实的跟着皇后去了后殿,正殿主要是由皇帝宴请文武百官,便是他再宠爱惊羽,也不能因私废公。

几个皇子倒是一直留在了正殿,这也是一向如此的。

除了人生完全不知事的头几年,基本上每年除夕宫宴皇子们都是要同文武百官们一起在正殿赴宴的。

朝臣家的子嗣需要年满十二岁才能随自家长辈在正殿赴宴,但是皇子们和亲王家的嫡子们自是不需如此规矩,只要稍微能懂点事儿了,基本上皇后和礼部都会将他们安排在正殿。

这自然也是皇帝的意思,皇子和世子将来是要在朝堂做事的,早点接触朝臣对他们来说也有好处。

倒也不是说正殿就彻底从来不宴女眷了,有一年除夕的时候,正赶上蓬莱殿后面二殿在进行修缮。

正殿虽然空间不足,但是好在那年大年三十儿来的晚,除夕的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男宾女宾便都在正殿参宴,只是有些人不可避免的坐到了殿外而已。

早先惊风惊羽还小的时候,调皮捣蛋没个定性,皇后领着他们在后殿好好的设宴,结果一个没眨眼,这两个小家伙就不见了。

他们两个从小长在皇宫,这蓬莱殿前后三殿在外人看来恢弘无比,但是在他们眼中就跟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刚脱离了皇后的视线范围之内,就立刻转到正殿去了。

两个小家伙打着想要去给父皇敬新年酒的旗号跑到正殿,主要还是为了仔细看看那些文武百官。

那个时候他们还小,一直长在深宫之中,基本上没见过什么外人,好奇心重的很,难得除夕宫宴宫中来了许多人,是说什么都要去见见的。

他们不请自来,刚偷偷摸进殿门就被宫人发现了。

尽管他们向宫人发出了保密的请求,但是此等场合,宫人如何敢擅作主张,所以没一会儿,皇帝身边的田培源就将这两个小家伙带到了皇帝面前。

被逮到父皇面前的时候,惊风因为当时闯祸还少没什么经验多少还有点做贼心虚,但是惊羽像是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一样,一脸讨好的笑着,恭祝父皇千秋万岁,还以茶代酒,做出了十足的正经样子。

大好的日子,皇帝本来心情就好,他们两个,尤其是惊羽,又是他最为宠爱的孩子,惊羽这一副故作的大人样子让他看了忍俊不禁。

便也就没有罚他们,而且还将他们留了下来一起在正殿待着。

皇帝留下了皇子公主,他身边伺候的人自然会将后续之事做好,其中之一便是将这个消息传达给在后殿主宴的皇后,以免她担心。

皇后那边是已经发现两个小家伙不见了,刚开始以为他们跑到后面去玩了,是以也没怎么在意。

毕竟来参宴的有不少小孩子,他们两个从出生开始便在深宫之中,除了兄弟姐妹之外很少见同龄的孩子,他们又是活泼的性子,忍不住也是正常。

还是收到了正殿传来的消息之后皇后才知道两个小祖宗又惹祸了,不由得摁了一下额头。

那个时候皇后的头风病还没有完全显现症状,但是也是可以初见端倪了,就真的是被那两个小家伙一点点气出来的。

皇帝已经将人留下了,皇后哪怕头痛的不行也懒得去将那两个一天天只会闯祸的猫嫌狗厌的小东西接回来。

打发了人回去,顺便派了人去悄悄跟惊魄说一声,让他看着点弟弟妹妹,别让他们在文武百官面前闯祸。

惊魄是嫡长子,自从皇帝登基,哪怕头些年还未被请封太子的时候,惊魄每年参加宫宴便都在正殿,地位本就特殊。

惊魄那边自然也是知道弟弟妹妹又胆大妄为了。

毕竟他的坐席就在皇帝下首,是亲眼看见惊风惊羽被提溜到皇帝面前的,也是亲眼得见妹妹一副讨好的样子敬了杯酒,之后便被忍俊不禁龙颜大悦的父皇留了下来。

得到母后传来的消息的时候,惊魄看了看已经在自己怀里十分安然自得的吃着水果的弟弟,小小年纪便无师自通了无奈这种情绪,笑的十分勉强。

毕竟,弟弟好歹还是在他身边待着,再看惊羽,已经是被父皇亲自抱在了怀里,坐在了他的腿上,同天下之主分同一桌食物。

稚龄幼童不通世事,加上她又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半分未见其惊慌失措,伸手去拿御案上的糕点的时候跟他的视线对上了,还冲他甜甜的笑了笑。

两三岁的小女孩,穿着大红锦衣,颈上戴赤金项圈,头上佩南海珍珠,乖巧的坐在皇帝腿上的时候,像是个装饰用的精雕细琢的玉娃娃。

可惜只有不动的时候是玉娃娃,一旦开始动起来,便是一个胆大包天的皮娃娃,敢同皇帝争一口吃的。

那日参宴的文武百官都长了见识。

都说皇帝宠爱这嫡出的大公主,今日算是亲眼得见了,真的是盛宠至极,竟能允她至在众人面前高坐龙椅,同皇帝同桌而食的地步。

至于惊风,皇帝自然也十分宠爱他。

在宠爱程度上,哪怕是惊魄也不能同惊风相比,只稍微弱于惊羽罢了,更何况是其他皇子。

但是惊风毕竟是皇子,皇子这两个字的分量皇帝是知道的。

那时候惊魄已经请封了太子,皇帝并不昏庸,哪怕是惊风还小,但是皇子就是皇子,他宠爱太过也不好,尤其是在惊风还是除了惊魄之外唯一的嫡子的情况下。

毕竟通观史书,便是在寻常百姓家,兄弟阋墙也是乱家之源,如果放在皇室,哪次兄弟阋墙不是乱国之祸。

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也是皇室的大家长,他自是想看他的孩子们兄友弟恭,互帮互助。

只是相比于那些同样有此等愿望却不愿多费心思只希望能让孩子们自行成长成他想要的样子的其他皇帝,他对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更清楚一些,也愿意去稍微付出一些心思。

惊魄是嫡长子,能力才华手段性格皆十分为他满意,只要无甚大错,他就是铁板钉钉的储君,皇帝并不希望自己的态度动摇了这个事实。

他也喜欢惊魄,毕竟是他的长子,他在他身上寄予厚望。

但是慈母多败儿,他不可能对惊魄宠爱太多,对惊魄,他更多的是教导和期待,最是看重不过,毕竟他是大秦的继承人。

但是惊风不一样,他是皇帝唯二的嫡子,又是充满吉兆的龙凤双胎,相比于功业,他只是单纯的宠爱这个孩子。

在后宫的时候还好,他也会宠着惊风,毕竟是皇家私事,但是如果是在外人面前,皇帝并不会表现的太过火。

不过惊羽就不同了,她是公主,而且还是他唯一的嫡公主,他宠爱些本就无妨。

而且惊羽一母同胞的兄长便是惊魄,哪怕有了他的宠爱,她也不可能越过惊魄去选择其他的皇子。

大秦虽然是马上打的天下,皇帝也是靠军功赢得的皇位,但是不得不说,皇室历经三代,现任皇帝是将帝王心术修的最好的一位大秦帝王,哪怕只是些许小事,他也能见微知著。

那时候惊羽毕竟还小,两三岁的稚童,哪怕是偷偷跑到正殿,被皇帝抱上龙椅,众人除了感叹一下皇帝对她的宠爱之外也只会当做是小儿不知事,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罢了。

但是如今惊羽慢慢长大了,再做些不懂事的事情,在众人面前便是失了皇家的体面,皇帝对她,必定也没有小时候那般纵容了。

这些事情,哪怕皇后并没有仔细同她详谈,随着读的书看的道理学的规矩越来越多,惊羽自己也慢慢懂了。

她性子虽然仍旧活泼,而且现在有时候还是会做些不合规矩的事儿,尤其是那桩同皇帝的约定,但是皇后能看的出来,她越来越懂分寸了,换言之,她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皇室嫡公主了:

端庄大气,不怒自威,天家威严尽显一身。

惊风和她都长大了,但是除夕宫宴上,惊风如今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待在正殿了。

不用再像小时候那样,只能和惊羽一起偷偷的跑过去悄悄观察这些宫外来的大人们,想着这些大人们到底是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

今日宫宴,惊羽坐在皇后身边,看底下诸位诰命夫人和诸家少爷小姐们聊天说话,手里把玩着腰间玉佩上大红穗子。

那穗子被她拆开了又编上,编上了又拆开,端的那叫一个百无聊赖。

皇后看她自从跟着她们来了后殿兴致便不怎么高的样子,也知道她是觉得无聊了。

惊羽面上不显什么,毕竟那么多人看着,还都是朝中三品大员的家眷,在外人面前自然不好表现出什么。

但是皇后看的分明,她的手放在桌下就没停过,不知道她特意给换上的穗子过了今日要成什么样子。

说实话,今日若不是除夕宫宴,换了其他随便一个宴会,她都不一定能将她拉出来,惊羽必定是求着她让她借病不去好一头扎进她那书房里。

此间大人们谈话,话题虽然称不上无聊,但是对这般大的小姑娘来说定然也称不上有趣。

皇后见她也吃了点东西用了点热汤,便直接放人了,同几位夫人边笑边聊天:“小孩子坐不住,看她在这儿坐了这一小会儿凳子上便像有钉子在扎她似的。行了,也不拘着你了,你去外面玩吧,别走远了。”

最后一句自然是对着惊羽说的,惊羽正无聊着呢,皇后一直在同王妃夫人们说话,都是大人们的话题,家长里短的,她实在听不下去,早就想走了。

于是十分干脆利落的同皇后行礼告别:“谢过母后,儿去去就回,母后千万莫要使人来催。”

话音刚落,人便蹿出了老远,生怕皇后反悔一样,身后还传出了皇后的渐渐远去的声音:“你们看看她,都大姑娘了,还没个定性……”

皇后剩下的话惊羽甚至都没有听清,无他,她想离开这里的心过于迫切,皇后话还没说完,她人都已经到了殿门口。

现在隆冬,天气正寒,今年没有三十儿,只有二十九,春天是一点影子都没有的。

加上刚下了两天的暴雪,下午化了点雪,白日里还好,此时天色暗下来,冷的仿佛可以滴水成冰。

蓬莱殿内到处都燃着上好的银丝炭,不仅能使殿内温暖如春,而且还不会有丁点儿的烟火气,向来都是皇室冬日用炭的不二之选。

惊羽一出殿门,迎面就是一股寒气,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浑身都颤了一下。

但是与此同时也能感受到肺腑之内的那股在温暖如春的大殿内生起的一股郁气随着这寒气消散了,脑子也清醒了许多,虽然很冷,但是一下子就神清气爽了起来。

旁边的小蛮立刻将她的氅衣递了上来给她穿上:“公主快穿上衣裳,仔细着了凉。”

惊羽冻了两下,清醒了许多,也不推辞小蛮穿上的衣裳。

这种天气,多呼吸两口寒气是神清气爽,但是若是真的冻着了,就不是风寒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她自幼习武,兼之不时的跟太医院的郭太医学习了解医术,最是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她在寒风中站了一会儿,又走了一小段,觉得自己彻底清醒了之后便起身往后殿走去了。

皇后放她自由行动,随她去哪里,但是如今她也大了,知道分寸,自然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不管不顾的就往正殿去。

那是父皇和朝臣大人们待的地方,她已经过了可以用不知事当借口随意跑过去的年纪了。

后殿相对来说还是很自由的。

冬日天实在是冷,那些孩子虽然不耐大人们的无聊谈话想出去玩,但是外面实在是天寒地冻,他们在外面稍微多站一小会儿就会被下人劝住进到室内,又都不想回那都是长辈的地方,所以便一股脑的都涌到后殿。

能带家眷来参宴的都是朝中三品之上的大员,都说做官三品是个坎,三品之上,若无滔天功绩,每跨半品都是天堑,所以朝中三品之上的官员每年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至少在惊羽看来,每年能在后殿里见到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人选都没有什么变化,最多是跟她一样慢慢长大了而已。

惊风惊羽活泼聪慧,两三岁的时候精力无限,每日都在琢磨着怎么跟人玩。

皇宫中同龄人少,所以每次逢到有皇亲或者朝臣家的孩子入宫,便缠着人家玩。

甚至因为太过活泼,将皇后特意给他们俩找的伴读生生的给从昭和宫吓跑了。

后来开始启蒙,性子仍然活泼,但是毕竟年幼,还没有那么懂事,因为过于聪颖,慢慢就觉出了自己同其他孩子的不同来。

很多时候她和惊风谈论的东西如果放到跟其他孩子一说,他们便都是睁着懵懂的双眼,一副完全不懂他们两个在说什么的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